(法律依據)企業(yè)裁員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裁員,是經濟性裁員的簡稱,是因用人單位的原因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指的是用人單位在法定的特定期間依法進行的集中辭退員工的行為。實施經濟性裁減人員的企業(yè),可以裁減因生產經營狀況發(fā)生變化而產生的富余人員。目前,有個別企業(yè)對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的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辦法存在誤解,以為趕在新法實施前解除或終止員工的合同,就可以規(guī)避經濟補償責任。其實,現行的法規(guī)政策也是不允許單位違規(guī)裁人的。根據《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的規(guī)定,單位違反規(guī)定提前解除勞動合同,照樣要給勞動者經濟補償金,標準為: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1年發(fā)給相當于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12個月。工作時間不滿1年的按1年計算。所以,單位現在突擊裁員得不償失。當然,如果職工的勞動合同在新法實施前到期,單位不再續(xù)簽就不用補償。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企業(yè)進行裁員的法定條件包括:依照企業(yè)破產法規(guī)定進行重整;生產經營發(fā)生嚴重困難;企業(yè)轉產;或者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等。
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中保密協議的規(guī)定時,用人單位可以向勞動者追償。 勞動者違反規(guī)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yè)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
合伙人企業(yè)法律依據不屬于。合伙企業(yè),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依照《合伙企業(yè)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普通合伙企業(yè)和有限合伙企業(yè)。普通合伙企業(yè)由普通合伙人組成,合伙人對合伙企業(yè)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2020.06.03 438 -
企業(yè)拖欠員工工資的法律依據用人單位拖欠員工工資需要承擔的責任是清償和支付賠償金。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2020.01.19 214 -
誤工費所依據的法律依據是什么誤工費所依據的法律依據:誤工費是指賠償義務人應當向賠償權利人支付的受害人從遭受傷害到完全治愈這一期間(誤工時間)內,因無法從事正常工作而實際減少的收入。 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 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yī)療機構出具的
2021.01.12 210
-
裁員法律依據是什么
企業(yè)依據《勞動法》第二十七條,經職代會討論通過,并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登記備案后組織實施。在三十日內,與占全部職工人數10%以上或三十名以上的職工提前解除勞動合同的,應嚴格按照規(guī)定的程序和方法辦理裁減人
2023-07-16 15,340 -
裁員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用人單位可以裁減人員的情形僅限于四種: 1、依照企業(yè)破產法規(guī)定進行重整的; 2、生產經營發(fā)生嚴重困難的; 3、企業(yè)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后,仍需裁減人員的; 4、其他因勞動
2022-11-04 15,340 -
裁員法律依據
第四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yè)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應當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后,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
2023-06-11 15,340 -
裁員的法律依據
用人單位可以裁減人員的情形僅限于四種: 1、依照企業(yè)破產法規(guī)定進行重整的; 2、生產經營發(fā)生嚴重困難的; 3、企業(yè)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后,仍需裁減人員的; 4、其他因勞動
2023-04-26 15,340
-
01:19
國有土地上企業(yè)拆遷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企業(yè)拆遷的法律依據主要包括:《物權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物權法》《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在效力層級上屬于法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通過。
438 2022.04.17 -
01:00
電子合同的法律依據是電子合同的法律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電子合同是雙方或多方當事人之間,通過電子信息網絡以電子的形式,達成的設立、變更、終止財產性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電子合同的標的可以為交付商品,也可以為提供服務。電子合同當事人對交付商品或者提供
1,949 2022.04.17 -
01:25
欠款利息的法律依據要確定欠款利息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當事人應當了解我國的最新司法動態(tài)。具體而言,當事人可以根據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最新司法解釋規(guī)定,也就是《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決定》。而在此項司法解釋中,民間借貸中最受關注的借款利率,
2,201 2022.0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