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隱瞞婚姻狀況的,單位是否應當承擔責任?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司法實務中認為,只有在一方當事人利益受損,而法律并無對其進行保護的具體規(guī)定時, 為了避免顯失公平,這種情況下,裁判機構可以援引法律的基本原則來實現(xiàn)對當事人的救濟。 除此之外,裁判機構不宜直接以此作為裁判依據,因為,這樣做會導致法律具體條款的弱化。 鑒于《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已經明確規(guī)定了用人單位的單方解除權,這種情況下, 如果還允許用人單位以勞動者違反誠實信用的法律原則作為解除勞動合同的依據, 這樣做,會導致用人單位濫用合同解除權,侵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故用人單位不能僅以勞動者違反誠實信用原則而與之解除勞動合同。 所以,在實際生活中,不少用人單位在招聘啟事中明確提出未婚要求,這樣的要求涉嫌性別歧視, 《憲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就業(yè)促進法》都規(guī)定了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勞動和社會保障權。 《勞動合同法》第42條規(guī)定,女職工在懷孕、生育、哺乳這三期內,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 用工單位在招聘及用工過程中應注意對女性員工平等權利的保護。
-
隱瞞病情的應當承擔什么責任隱瞞病情應該承擔刑事和行政責任,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能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2020.12.20 304 -
勞動者隱瞞健康狀況的合同效力是否存在因為用人單位在認定欺詐行為時應謹慎客觀,不能將勞動者隱瞞或虛報的個人信息和背景信息的情況,一律視為欺詐各種勞動合同無效清零的欺詐行為,必須適應用人單位違背真實意思做出的勞動合同訂立和變更有直接關聯(lián)的行為,并且也不帶有就業(yè)歧視的意味。
2020.06.27 152 -
勞動者加班用人單位應當承擔什么法律責任如果是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加班,用人單位需要支付加班費用。在下班結束之后加班的,加班工資應該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如果是在休息日加班的,加班工資應不低于每日工資的百分之兩百。如果是法定節(jié)假日,加班工資不低于百分之三百。
2020.08.23 153
-
男方隱瞞婚姻狀況與女方同居的應該承擔什么責任
如果沒有以夫妻名義同居,肯定沒有刑事責任,目前法律也沒明確規(guī)定在這種情況下要承擔民事責任。 但是我個人認為,在你故意隱瞞自己的婚姻狀況的情況下,與女方交往并同居,對女方構成傷害,應該向女方承擔賠償責任
2022-05-03 15,340 -
勞務派遣單位對被派遣勞動者要承擔責任嗎?用工單位應當承擔的責任
《勞動合同法》其實已經對勞務派遣行為進行了嚴格的規(guī)范,對勞動者來說其實不必過于擔心: 第一,第五十八條規(guī)定,勞務派遣單位是法律所稱的用人單位,應當履行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義務。法律對勞務派遣單位這一法律
2022-03-07 15,340 -
勞動者和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1、協(xié)商解除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完全自愿的情況下,經過平等協(xié)商,達成一致提前終止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第36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xié)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法合同?!秳趧雍贤ā返?6條規(guī)
2021-10-24 15,340 -
勞動者隱瞞婚育狀況入職合同是否有效
近年來,女職工因隱婚、懷孕而被用人單位辭退的案件屢屢發(fā)生?,F(xiàn)實中,女職工特別是大齡女職工往往陷入“兩難”境地:求職時如實填寫婚姻現(xiàn)狀,有可能被招聘方拒之門外,而隱瞞真相又面臨背負“欺瞞單位”的“罪名”
2022-07-12 15,340
-
01:09
隱瞞事實真相應承擔什么責任隱瞞事實給對方造成損失的,需要承擔民事?lián)p害賠償責任。如果為了非法占有他人財物,從而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達到嚴重的社會危害性,那么會構成詐騙罪,需要承擔刑事責任。詐騙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會被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4,664 2022.05.11 -
00:53
醉駕隱瞞單位需負責嗎醉駕隱瞞單位需負責。員工醉駕不可以隱瞞單位,目前我國醉駕已入刑,只要醉酒駕駛機動車的,犯罪嫌疑人都會被判處六個月以下的拘役。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拘役,并處罰金:1、追逐競駛,情節(jié)惡劣的;2、醉酒駕駛機動車的;3、從事校車
2,694 2022.04.17 -
01:35
隱瞞債務轉讓股權是否要承賠償責任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的質量要求,交付標的物。出賣人提供有關標的物質量說明的,交付的標的物應當符合該說明的質量要求。這就是法律規(guī)定的,出賣人對標的物的品質應承擔的瑕疵擔保義務。就有限責任公司股份轉讓合同而言,轉讓方即原股東,對受讓方即新股東同樣
1,382 2022.0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