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免费的精品国产v∧,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色,久久国产视频,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黄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經(jīng)過共同犯罪預備的行為是否犯罪
來源:法律編輯整理 時間: 2023-07-29 22:13:15 398 人看過

犯罪預備可以是共同犯罪。只要在犯罪預備階段滿足犯罪主體是兩人、并且兩人所犯之罪都是故意犯罪的要件即可構(gòu)成共同犯罪。而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所以可以看出,即使是在預備階段,也可以構(gòu)成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中的行為過限

共同犯罪理論是刑法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方刑法理論歷來有犯罪共同說與行為共同說之爭,其實質(zhì)是關(guān)于共同犯罪本質(zhì)的爭論。我國刑法不承認行為共同說,不承認過失共犯。刑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明確規(guī)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备鶕?jù)此款規(guī)定,超出共同故意以外的犯罪不構(gòu)成共同犯罪,即指在共同犯罪過程中,有的共犯者超出了共同的犯罪故意范圍,單獨實施其他犯罪,由于其他共犯者對此缺乏共同故意,因而不成立共犯。而其中實行犯實施的超出共同犯罪故意的行為,在刑法學上被稱為共同犯罪中的“行為過限”。對過限行為如何劃定的探討,其目的旨在正確確定共同犯罪參與者的責任分擔,并在此基礎(chǔ)上正確定罪量刑和適用刑罰。我國刑法對于共同犯罪中的行為過限沒有明文規(guī)定,但根據(jù)我國刑法理論中的個人責任原則,行為人只有在對某一危害結(jié)果主觀上具有罪過(即故意或過失)的情況下才應負刑事責任。而過限行為超出了共同犯罪故意的范圍,其他共犯者對過限行為不具有罪過,因此某一共犯者的過限行為與所有共同犯罪人實施的犯罪行為之間不存在因果關(guān)系,其他共同犯罪人也就不具備對過限行為承擔刑事責任的法律依據(jù)。所以,共同犯罪中過限行為的刑事責任應由實行該行為的犯罪人單獨承擔,這是我國刑事司法中處理行為過限問題應遵循的原則。兩人以上形成共同犯罪故意,在犯罪實行過程中,有人在其他共同犯罪人并不知情的情況下,臨時起意實施了超出共同犯罪故意范圍的行為,屬于共同犯罪中的行為過限,由行為人自己單獨承擔刑事責任。如:被告人張某、陳某、劉某等到家附近的小山上尋釁滋事,當看到有路人戴著軍帽,覺得很威風,于是陳某就強行向路人索要。得手之后,向劉某炫耀,劉某心動,要求張某、陳某幫其也弄一頂。于是3人一同來到山下,正看到被害人黃某戴著軍帽走過,劉某上前與黃某糾纏、廝打,而后搶下帽子轉(zhuǎn)身離去,黃某不甘心,在后面追著向劉某討要,張某拿出隨身攜帶的小鋼刀朝黃某的左胸刺去,將被害人的心臟刺穿,引起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本案中,被告人陳某、劉某是否與張某構(gòu)成故意殺人罪的共犯是法院認定案情的關(guān)鍵。應該看到,陳某、劉某與張某一起上山的行為是為了實現(xiàn)他們預先形成的“搶一頂軍帽戴”的目的,并未有傷人甚至致人死亡的共同故意。從案情發(fā)展過程來看,被告人張某持刀殺人這一臨時起意的行為,事前并沒有與其他兩人商量,其他兩人對張某突然的行為也無預見的可能,直到黃某被刺倒地,陳某、劉某兩人才發(fā)現(xiàn),說明兩人對被害人死亡這一犯罪結(jié)果的發(fā)生,沒有希望或是放任的犯罪故意,因而與張某不存在殺人的共同故意,也就不構(gòu)成共同犯罪。另有一案例,某村村民鄭某家晾在屋外的衣被不見了,其懷疑是同村的楊某所為,但楊某矢口否認,鄭某十分惱火,加上此前楊某放火燒過鄭某家的偏房,卻因為其精神上有問題而沒有受到處罰。鄭某出于報復心理,找來了同村的李某、趙某等4人,希望4人能幫他一起向楊某索要衣被,若楊某不給就“教訓教訓他”,李某4人均表示同意。于是他們找到楊某,逼其交出偷來的衣被,楊某在他們威脅之下,只得聲稱東西在鄰村的姑姑家。于是,鄭某5人押著楊某往鄰村去,在路過一片樹林時,楊某趁5人不備逃進了樹林,但不久就被鄭某等人追上。一陣拳打腳踢之后,鄭某對其他幾人說要“凍一凍”楊某,接著就自己動手剝下楊某的衣服,僅給其留下內(nèi)衣褲,隨后5人揚長而去。當時正值隆冬臘月,楊某又有精神問題,無法獨自找到回家的路,在凍了一夜后,被人發(fā)現(xiàn)死在樹林里。經(jīng)法醫(yī)鑒定,楊某身上有多處生前傷(輕傷),但并不致命,真正的死亡原因是凍死。檢察院認為本案中共同犯罪人在共謀階段并未預計實施殺害被害人的犯罪行為,被害人死亡這一最終結(jié)果是由于鄭某在實施共謀行為過程中臨時起意所致,李某等4人在最終的致害行為上與其并無共同故意,且也未幫其實施強剝楊某衣服的行為,因而并不構(gòu)成故意殺人罪的共同犯罪。法院在判決中認定鄭某等5人為故意殺人罪的共犯,其中鄭某是主犯負主要責任,其他4人則為從犯,比照主犯從輕處罰。其理由是楊某死亡是由兩方面因素,即被強剝下衣服與留在他獨自無法回家的樹林,兩者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而其被困在樹林里的狀況,是李某4人與鄭某實現(xiàn)他們預先的共同犯罪故意的共同犯罪行為直接導致的。出于對楊某精神缺陷的明知,就算沒有鄭某臨時起意的行為,在天寒地凍的室外凍一晚,也有出現(xiàn)嚴重傷害的可能,李某等人不但不積極阻止進一步傷害結(jié)果的發(fā)生,而且還放任鄭某強行脫去楊某的衣服,致使被害人死亡。在這種情況下,李某等其他4人具有間接故意的特征,因此他們都應該與實行犯鄭某一起在同一犯罪結(jié)果的基礎(chǔ)上承擔刑事責任,而不應該把鄭某臨時起意的行為僅看做他的過限行為,由其單獨承擔殺害楊某的刑事責任。

《刑法》第二十五條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缎谭ā返诙l

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聲明:該文章是網(wǎng)站編輯根據(jù)互聯(lián)網(wǎng)公開的相關(guān)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如若侵權(quán)或錯誤,請通過反饋渠道提交信息, 我們將及時處理。【點擊反饋】
律師服務(wù)
2025年11月03日 01:19
你好,請問你遇到了什么法律問題?
加密服務(wù)已開啟
0/500
律師普法
換一批
更多犯罪預備相關(guān)文章
  • 犯罪預備是否可以被視為犯罪?
    一般來說犯罪中止是可以構(gòu)成犯罪預備的,這個犯罪預備也是犯罪中止中的一個情況,如果自己在犯罪的過程中良心發(fā)現(xiàn),沒有造成任何的損害,就停止了的話,一般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犯罪預備,是指做實施犯罪前的準備工作。如預備犯罪工具、創(chuàng)造犯罪條件等。還未正式實施犯罪。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實施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jié)果的發(fā)生的行為。已經(jīng)正式開始實施犯罪。預備階段的犯罪中止作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態(tài)的犯罪中止,是指行為人已經(jīng)開始實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態(tài)。犯罪中止形態(tài)與犯罪中止行為本身具有密切關(guān)系:沒有中止行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態(tài),中止行為是犯罪中止形態(tài)的決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態(tài)與中止行為本身又具有區(qū)別:中止行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勵的行為;犯罪中止形態(tài)則是犯罪的狀態(tài),應當負刑事責任。換言之,中止行為之前的行為屬于犯罪行為,是行為人應當負刑事責任的事實根據(jù),中止行為本身屬
    2023-07-04
    500人看過
  • 犯罪預備是指為了犯罪進行準備嗎?
    犯罪預備是指為了犯罪進行準備,犯罪預備的認定標準是:1、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預備的目的,是為了順利地進行犯罪活動,實現(xiàn)犯罪意圖,體現(xiàn)了預備犯的主觀惡性,這是追究其刑事責任的主觀依據(jù)。2、行為人已經(jīng)為實施犯罪進行了準備活動。這種準備活動在法律上主要規(guī)定為兩種情況:一是為實施犯罪準備工具和物品的行為。準備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殺傷、威脅被害人的各類兇器物品;用以偽造貨幣、票證、文印的各類器具材料;用以掩護犯罪活動、排除障礙物、銷毀罪證的各類工具物品等。準備工具和物品的手段、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制造、修理、改裝、購買、借用、騙取、竊取等。二是為達到犯罪目的創(chuàng)造條件的行為,主要指準備工具以外的其他創(chuàng)造條件的行為。如為實施犯罪,事先察看犯罪現(xiàn)場、選擇犯罪時機、探聽被害人行蹤、演習犯罪手段和技巧、擬定犯罪實施計劃、尋找犯罪同伙等等。一、什么是綁架罪預備狀態(tài)犯罪預備,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為
    2023-03-13
    99人看過
  • 在我國預備犯是犯罪嗎,哪些行為屬于犯罪預備
    一、在我國預備犯是犯罪嗎是犯罪。犯罪預備是指為了犯罪而準備工具、制造條件。刑罰的本質(zhì)目的在于通過對犯罪行為實施者的懲罰,起到威懾和預防犯罪的作用。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對犯罪預備的處罰,必須要認定行為屬于犯罪預備。根據(jù)《刑法》第22條規(guī)定: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狈缸镱A備具有以下三個特征:(1)已經(jīng)實施了犯罪的預備行為。即已經(jīng)實施了準備犯罪工具或者制造犯罪條件的犯罪預備行為,而不是單純的犯意表示。(2)罪行為必須在預備過程中停頓下來。如果犯罪行為沒有在預備過程中停頓下來而已經(jīng)著手實行犯罪則構(gòu)成其他犯罪形態(tài)。(3)罪行為在預備過程中停頓下來.是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如果是基于行為人以內(nèi)的原因停止犯罪,則是犯罪中止。犯罪預備是指為了犯罪而準備工具、制造條件。刑罰的本質(zhì)目的在于通過對犯罪行為實施者的懲罰,起到威懾和預防犯罪的作用。犯罪預備雖
    2023-03-03
    166人看過
  • 預備犯罪的犯罪預備
    看情況。根據(jù)我國《刑法》第二十二條的規(guī)定,預備犯也應當受到刑事處罰,但對于預備犯,可以比較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犯罪預備是指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但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開始犯罪的形式;根據(jù)刑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預備犯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同時,考慮到犯罪預備行為畢竟還沒有開始犯罪,還沒有實際造成社會危害,刑法還規(guī)定,對于預備犯,可以比較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犯罪預備的處罰原則犯罪預備行為是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犯罪預備形態(tài)則是犯罪行為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預備階段的停止形態(tài)。我國刑法理論一般認為,行為符合犯罪構(gòu)成是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根據(jù),犯罪預備行為也有其犯罪構(gòu)成,它是一種具備修正的構(gòu)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態(tài)。這是追究犯罪預備行為的刑事責任的法理根據(jù)。犯罪預備行為雖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體,但已經(jīng)使犯罪客體面臨即將實現(xiàn)的現(xiàn)實危險,
    2023-08-09
    160人看過
  • 預備犯罪行為的種類
    犯罪預備行為包括犯罪準備工具的行為和為犯罪創(chuàng)造其他便利條件的行為,以下行為屬于為犯罪準備工具的行為:1、購買匕首、尋找棍棒、繩索等用于殺害被害人或排除被害人反抗的器械物品;2、準備用于消除犯罪障礙的器械物品,如斧頭砸門、鋸錯撬鎖等;3、準備交通工具到達或逃離現(xiàn)場;4、準備接近犯罪對象的工具,如翻墻梯。哪些是犯罪預備的類型一、為犯罪準備工具。準備犯罪工具,包括制造、改造、找尋、購買等多種方式,其目的是為犯罪準備最合手、適用的工具。如為殺人而購買刀子,或自制利刃、火器等,為盜竊準備撬壓工具、攀登工具等,為投毒購買毒藥等均屬為犯罪準備工具。二、為犯罪創(chuàng)造條件。為犯罪創(chuàng)造條件是指除為犯罪準備工具以外的其他全部準備活動,如踩點、跟蹤、了解、掌握犯罪對象的活動規(guī)律,確定最佳地點和最佳時間,籌集資金、學習攀登、搏斗、誘騙等技巧,均屬為犯罪創(chuàng)造條件?!吨腥A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二條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
    2023-07-15
    110人看過
  • 犯罪預備中的“為了犯罪”
    我國刑法規(guī)定: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可見,要成立犯罪預備,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是為了犯罪,即為了犯罪是成立犯罪預備的主觀條件。那么,究竟應當如何理解為了犯罪呢?一、在我國,犯罪是從預備開始的從1810年的《法國刑法典》開始,資本主義國家刑法一般以不處罰犯罪預備為原則,即在一般情況下,犯罪預備行為不是犯罪行為,刑法規(guī)定的犯罪行為,原則上都是著手以后的犯罪實行行為。如果在特殊情況下,要處罰犯罪預備行為,就必須有刑法分則的明文規(guī)定。例如,日本刑法總則對犯罪預備并無規(guī)定,在刑法分則中只對內(nèi)亂、外患、殺人、勒贖拐誘、強盜等重大犯罪的預備行為有處罰規(guī)定。其他許多國家的刑法也大多作類似的規(guī)定。所以,資產(chǎn)階級刑法學者認為,犯罪行為是著手實行分則條文規(guī)定的犯罪構(gòu)成要件的行為,符合構(gòu)成要件的行為只能是實行行為,即犯罪是以著手為起點的;犯罪預備行為是為了實行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因而不
    2023-06-11
    297人看過
  • 犯罪預備的共同犯罪怎么處罰
    一、犯罪預備的共同犯罪怎么處罰關(guān)于預備犯,應按照既遂犯的標準進行適當?shù)男塘P輕減處理或徹底解除刑罰。所謂犯罪預備行為,即是為了實施犯罪而事先進行工具籌備以及條件制造的行為;犯罪預備形態(tài)則是由于行為人意志之外的因素導致犯罪行為停滯在預備階段的一種停止狀態(tài)。盡管犯罪預備行為并未直接對犯罪客體造成侵害,但是卻使得犯罪客體面臨著隨時可能發(fā)生的實際威脅,因此同樣具備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犯罪預備行為同樣應當受到法律的懲罰?!缎谭ā返诙l【犯罪預備】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二、犯罪預備的表現(xiàn)形式有哪些犯罪預備的表現(xiàn)形式有追蹤被害人、守候被害人的到來或者進行其他接近被害人、接近犯罪對象物品的行為;出發(fā)前往犯罪場所或者誘騙被害人趕赴預定犯罪地點;勾引、集結(jié)共同犯罪人,進行犯罪預謀;擬定實施犯罪和犯罪后逃避偵查追蹤
    2024-04-11
    314人看過
  • 犯罪預備行為應當如何定性,犯罪預備算犯罪嗎
    一、犯罪預備行為應當如何定性(一)有犯罪預備行為即有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常見的預備行為有5種:1、準備工具;2、練習犯罪的手段,比如說,為了扒竊,練習扒竊的技能;3、進行犯罪前的調(diào)查,比如說,盜竊之前的踩點,殺人之前了解被害人的情況;4、排除實行犯罪的障礙,比如說,要盜竊、搶劫的時候先把人家的狗給毒死;5、勾引共犯,其中也包括為了實施某種犯罪而組織犯罪集團,這種組織、參加犯罪集團的行為也是犯罪的一個預備行為,比如說,為了盜竊和搶劫而勾結(jié)共犯或者組織犯罪集團就是盜竊、搶劫的預備行為。但是,如果行為人組織、領(lǐng)導、參加恐怖活動組織、黑社會性質(zhì)的組織的,屬于實行行為。因為這兩種犯罪集團是刑法分則直接禁止的犯罪行為。大家一定要注意具體常見的預備行為。因為關(guān)于預備行為,刑法分則是沒有具體規(guī)定的,刑法分則規(guī)定的都是實行行為。所以說,對犯罪預備行為一般掌握只有根據(jù)上述的歸納總結(jié)。(二)具有
    2023-02-27
    194人看過
  • 預備犯罪的行為是否可以被預測和預防?
    預備犯罪就是為犯罪準備工具和制造犯罪條件的行為。那么哪些行為屬于預備犯罪,最常見的有5種預備行為。第一、準備工具;第二、練習犯罪手段;第三、調(diào)查犯罪路線和逃跑路線;第四、排除在犯罪中的阻礙;第五、尋找共犯。以上還包括了,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進行犯罪而組織的犯罪團伙。預備犯罪跟犯罪預備有哪些區(qū)別預備犯罪跟犯罪預備的區(qū)別:1、概念不同:犯罪預備是指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而已經(jīng)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2、處罰不同: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吨腥A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2條第2款的規(guī)定,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遵犯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蹲罡呷嗣穹ㄔ宏P(guān)于審理經(jīng)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jīng)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五條第二款規(guī)定:“行為人私刻單位公章或擅自使用單位公章、業(yè)務(wù)介紹信、蓋有公章的空
    2023-06-30
    368人看過
  •  "預備犯在共同犯罪中是否普遍存在?"
    共同犯罪中可能存在犯罪預備,即兩個人或更多共同實施犯罪預備的行為。預備犯主觀上具有犯罪故意,已經(jīng)為實施犯罪進行了準備活動,如制造條件、提供幫助等。類似于犯罪預備工具、制造條件等行為都算犯罪預備。在共同犯罪中,存在犯罪預備的情況。如果兩個人或更多共同實施犯罪預備的行為,則可以被視為預備犯。預備犯是指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犯罪的故意(為了順利地進行犯罪活動,實現(xiàn)犯罪意圖,提前進行犯罪準備)且行為人已經(jīng)為實施犯罪進行了準備活動。類似于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等一些行為都算犯罪預備。共同犯罪中的預備犯認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對于預備犯,我國《刑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規(guī)定:“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同時,在共同犯罪中,部分共同犯罪人實行犯罪,部分共同犯罪人僅起幫助作用的,對于非實行犯罪人的處罰原則,我國《刑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規(guī)定:“對于組織、領(lǐng)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
    2024-01-22
    138人看過
  • 犯罪預備的預備犯具備哪些共性?
    犯罪預備的預備犯具有以下特征:1、行為人已經(jīng)開始準備犯罪;2、行為人尚未開始犯罪;3、行為人的意圖和目的是順利實施和完成犯罪;4、犯罪在實施行為之前就停止了,這是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犯罪預備又稱預備犯。為犯罪準備工具,創(chuàng)造條件。故意犯罪介于犯罪決心和犯罪開始之間的一個階段。犯罪預備是犯罪嗎1、犯罪預備是指為了犯罪而準備工具、制造條件。2、刑罰的本質(zhì)目的在于通過對犯罪行為實施者的懲罰,起到威懾和預防犯罪的作用。犯罪預備雖然還沒有實施犯罪,客觀上沒有造成損害,但對社會是存在著顯而易見的潛在危害的,如不加以制止和懲罰,無疑最終會導致犯罪的實施,給社會造成重大損害。3、所以,我國刑法在第二十二條中規(guī)定對預備犯也應予以刑事處罰,但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二條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
    2023-07-05
    475人看過
  • 為了犯罪什么是犯罪預備
    犯罪預備亦稱預備犯。是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決意與著手實行犯罪之間的一個階段。行為人在此階段上,主觀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預備行為是為侵害某種客體制造條件,并希望以此保證犯罪的既遂;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為實施犯罪而準備工具、制造條件,既可以是作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為的形式。犯罪預備處罰的方法是什么犯罪預備是在一系列的故意犯罪心理的支配下發(fā)生的。為了使犯罪獲得成功,達到犯罪目的,逃避懲罰,必須進行一系列的準備。刑法第22條第2款規(guī)定,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具體應注意以下三點:1、在使用罪名時,應在罪名后加括弧標明預備形態(tài)問題,如搶劫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形態(tài)也應如此,如搶劫罪(未遂)、搶劫罪(中止)。2、對預備犯原則上應予以從寬處罰。但是刑法對預備犯規(guī)定的處罰原則是得減主義。即審判人員可以予以從寬處罰,也可以不予從寬處
    2023-07-22
    339人看過
  • 犯罪預備,為什么是犯罪呢
    一、犯罪預備,是指為了實施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但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著手實行犯罪的形態(tài)。二、構(gòu)成犯罪預備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犯罪分子主觀上具有一種犯罪的目的;2.犯罪分子為實施一種犯罪而進行了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犯罪預備行為;3.犯罪預備行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預備階段的一個點上。犯罪預備行為雖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體,但已經(jīng)使犯罪客體面臨即將實現(xiàn)的現(xiàn)實危險,因而同樣具有社會危害性。因此,犯罪預備行為同樣具有可罰性。預備犯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缎谭ā返诙l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2024-04-25
    57人看過
  • 踩點行為是犯罪預備么
    點行為是犯罪預備。犯罪預備亦稱預備犯,是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踩點行為就是為犯罪制造條件的行為。犯罪預備中介于犯罪決意與著手實行犯罪之間的一個階段。一、預備犯罪和犯罪預備的區(qū)別犯罪預備,是指為了實施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但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著手實行犯罪的形態(tài)。預備犯罪是指行為人僅在預備階段就停止犯罪。二者處罰不同: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犯罪未遂與犯罪預備的主要界限在于:行為人是否已經(jīng)著手實行犯罪。二、刑法中犯罪預備的處罰標準是怎樣的犯罪預備行為是指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犯罪預備形態(tài)則是犯罪行為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預備階段的停止形態(tài)。犯罪預備行為同樣具有可罰性。我國刑法規(guī)定對于預備犯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同時考慮到犯罪預備行為畢竟尚未著手實行犯罪,還沒有實際造成社會危害,刑法
    2023-04-02
    494人看過
換一批
#刑罰量刑
北京
律師推薦
    展開

    犯罪預備是指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但這一規(guī)定內(nèi)容并不是犯罪預備形態(tài)的完整定義。應當認為,犯罪預備,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為人為了實施某種能夠引起預定危害結(jié)果的犯罪實行行為,準備工具、制造條件,但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 更多>

    #犯罪預備
    相關(guān)咨詢
    • 犯罪預備是否是為了犯罪進行準備
      江西在線咨詢 2021-10-13
      犯罪預備是指為了犯罪進行準備,犯罪預備的認定標準是: 1、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預備的目的,是為了順利地進行犯罪活動,實現(xiàn)犯罪意圖,體現(xiàn)了預備犯的主觀惡性,這是追究其刑事責任的主觀依據(jù)。 2、行為人已經(jīng)為實施犯罪進行了準備活動。這種準備活動在法律上主要規(guī)定為兩種情況: 一是為實施犯罪準備工具和物品的行為。準備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殺傷、威脅被害人的各類兇器物品;用以偽造貨幣、票證、文印的
    • 犯罪是否定已經(jīng)預備犯罪
      湖北在線咨詢 2023-08-27
      根據(jù)我國刑法的有關(guān)規(guī)定,犯罪預備不是犯罪未遂,兩者屬于不同的階段。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三條:已經(jīng)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二條: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 犯罪預備沒有達到預備期是否構(gòu)成共同犯罪?
      江蘇在線咨詢 2022-07-15
      看具體情節(jié)。犯罪預備亦稱預備犯。是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決意與著手實行犯罪之間的一個階段。行為人在此階段上,主觀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我國刑法第22條第2款規(guī)定對于預備犯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同時考慮到犯罪預備行為畢竟尚未著手實行犯罪,還沒有實際造成社會危害,刑法又規(guī)定,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 犯罪預備包括哪些行為,犯罪預備算犯罪嗎
      上海在線咨詢 2022-10-07
      犯罪預備,是指為了實施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但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著手實行犯罪的形態(tài)。構(gòu)成犯罪預備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犯罪分子主觀上具有某種犯罪的目的; 2.犯罪分子為實施某種犯罪而進行了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犯罪預備行為; 3.犯罪預備行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預備階段的某一點上。犯罪預備行為雖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體,但已經(jīng)使犯罪客體面臨即將實現(xiàn)的現(xiàn)實危險,因而同樣
    • 共同犯罪預備犯是什么
      河南在線咨詢 2022-05-25
      共同犯罪預備是二人以上共同實行犯罪預備行為。在犯罪預備階段,二人以上共同實行犯罪的預備行為,能否成為預備犯的共同實行犯,刑法理論上有三種不同觀點:(1)肯定說。認為二人以上共同實施犯罪預備行為,可以成立預備犯的共同實行犯。(2)否定說。認為二人以上共同實行犯只有在犯罪實行階段才能成立,在犯罪預備階段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