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免费的精品国产v∧,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色,久久国产视频,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黄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最新行政公益訴訟司法解釋
來源:法律編輯整理 時間: 2023-06-07 15:44:43 126 人看過

一、最新行政公益訴訟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一條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fā)現(xiàn)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

行政機關應當在收到檢察建議書之日起兩個月內依法履行職責,并書面回復人民檢察院。出現(xiàn)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損害繼續(xù)擴大等緊急情形的,行政機關應當在十五日內書面回復。

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二、人民檢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行政公益訴訟起訴書,并按照被告人數(shù)提出副本;

(二)被告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證明材料;

(三)檢察機關已經履行訴前程序,行政機關仍不依法履行職責或者糾正違法行為的證明材料。

三、人民法院區(qū)分下列情形作出行政公益訴訟判決:

(一)被訴行政行為具有行政訴訟法第七十四條、第七十五條規(guī)定情形之一的,判決確認違法或者確認無效,并可以同時判決責令行政機關采取補救措施;

(二)被訴行政行為具有行政訴訟法第七十條規(guī)定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并可以判決被訴行政機關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三)被訴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四)被訴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罰明顯不當,或者其他行政行為涉及對款額的確定、認定確有錯誤的,判決予以變更;

(五)被訴行政行為證據(jù)確鑿,適用法律、法規(guī)正確,符合法定程序,未超越職權,未濫用職權,無明顯不當,或者人民檢察院訴請被訴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理由不成立的,判決駁回訴訟請求。

人民法院可以將判決結果告知被訴行政機關所屬的人民政府或者其他相關的職能部門。

聲明:該文章是網站編輯根據(jù)互聯(lián)網公開的相關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如若侵權或錯誤,請通過反饋渠道提交信息, 我們將及時處理。【點擊反饋】
律師服務
2025年11月02日 16:17
你好,請問你遇到了什么法律問題?
加密服務已開啟
0/500
律師普法
換一批
更多公益訴訟相關文章
  • 新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上)(2023年最新版)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法釋〔2012〕21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的解釋》已于2012年11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59次會議通過,現(xiàn)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12月20日法釋〔2012〕21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12年11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59次會議通過)目錄第一章管轄第二章回避第三章辯護與代理第四章證據(jù)第一節(jié)一般規(guī)定第二節(jié)物證、書證的審查與認定第三節(jié)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的審查與認定第四節(jié)被告人供述和辯解的審查與認定第五節(jié)鑒定意見的審查與認定第六節(jié)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的審查與認定第七節(jié)視聽資料、電子數(shù)據(jù)的審查與認定第八節(jié)非法證據(jù)排除第九節(jié)證據(jù)的綜合審查與運用第五章強制措施第六章附帶民事訴訟第七章期間、送達、審理期限第八章審判組織第九章公訴案件第一審普通程序第一節(jié)審查受理與庭前準備
    2022-12-02
    488人看過
  • 司法解釋信訪能行政訴訟嗎
    一、司法解釋信訪能行政訴訟嗎1.信訪不是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以對信訪決定不服的,不能提起行政訴訟。2.對信訪意見不服,可以申請復查。3.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第三十四條信訪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信訪事項處理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請求原辦理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復查。收到復查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查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查意見,并予以書面答復。第三十五條信訪人對復查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向復查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請求復核。收到復核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核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核意見。復核機關可以按照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舉行聽證,經過聽證的復核意見可以依法向社會公示。聽證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前款規(guī)定的期限內。信訪人對復核意見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不再受理。
    2023-05-18
    382人看過
  • 2024年最新訴訟時效中斷司法解釋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jù)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薄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為正確適用法律關于訴訟時效制度的規(guī)定,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規(guī)定,結合審判實踐,制定本規(guī)定。第一條當事人可以對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但對下列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請求權;(二)兌付國債、金融債券以及向不特定對象發(fā)行的企業(yè)債券本息請求權;(三)基于投資關系產生的繳付出資請求權;(四)
    2024-01-13
    413人看過
  • 刑事訴訟證據(jù)規(guī)則最新司法解釋
    一、刑事訴訟證據(jù)規(guī)則最新司法解釋第一新刑法完善了證據(jù)的概念和種類(一)修改了證據(jù)的概念。舊法將證據(jù)定義為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新法將證據(jù)概念修改為可以用于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后者比前者少了真實二字,并將事實替換為材料。相比而言,舊概念較注重客觀真實,而新概念不僅注重客觀真實,更加注重法律真實。證據(jù)是證明信息與證明載體的有機統(tǒng)一,舊概念將證據(jù)也視為事實,容易與作為證明對象的案件事實相混淆,新概念用材料來定義證據(jù),更準確也更客觀。也更能提示證據(jù)內容真實,來源及形式合法的要求。(二)調整了證據(jù)的種類。在舊法規(guī)定七種法定證據(jù)種類的基礎上,新法將舊法的鑒定結論修改為鑒定意見,增加了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以及電子數(shù)據(jù)等法定證據(jù)種類。1、新刑訴法將舊法規(guī)定的鑒定結論,調整為鑒定意見,僅有兩字之差,但意義重大。這要求我們在辦案中要克服迷信心理、強化證據(jù)審查意識,對鑒定材料形式和內容的合法性一并進行審查
    2021-11-22
    384人看過
  • (3) 【2021行政訴訟法解釋】
    第20條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第21條,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有對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第22條,人民法院發(fā)現(xiàn)受理的案件不屬于本院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按照規(guī)定不屬于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缎姓V訟法》第四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第四十七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兩
    2023-07-05
    440人看過
  • 公益訴訟司法解釋大致內容有哪些
    2018年3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頒布實施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條文共計27條,明確了明確了檢察公益訴訟的任務、原則;增加了檢察公益訴訟的案件類型;明確了檢察機關的訴訟身份;完善了檢察公益訴訟的訴前程序;細化了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的受理程序;規(guī)范了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的審理程序;明確了行政公益訴訟的裁判方式。民事公益訴訟公益訴訟應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公益訴訟泛指一切為維護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訴訟,它既包括國家機關代表國家以自己的名義提起的為維護公共利益的訴訟:也包括公民、法人和一切非法人組織以自己的名義提起的為維護公共利益的訴訟。而狹義的公益訴訟則僅指國家機關代表國家以國家名義提起的為維護公共利益的訴訟。民事公益訴訟是指一定的組織和個人可以根據(jù)法律法規(guī)的授權,為了保護社會公共利益,對違反法律,侵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向人民法院提起
    2023-07-24
    432人看過
  • 兩高公益訴訟司法解釋增加了什么?
    一、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改革要求,在歷時兩年試點后于2020年寫入民事和行政兩部訴訟法中,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正式確立。最高人民檢察院新聞發(fā)言人表示,此次“兩高”聯(lián)合出臺的司法解釋,對辦理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的程序、檢察機關的權利義務等內容作出規(guī)定,為統(tǒng)一辦理相關案件提供了操作依據(jù),“檢察機關是行使公權力的國家機關,辦理公益訴訟案件是履行法律監(jiān)督職責的職權行為,因此,檢察機關的訴訟地位具有特殊性。該司法解釋明確檢察機關以‘公益訴訟起訴人’的身份提起公益訴訟,在民事公益訴訟和行政公益訴訟的基礎上,增加了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這一新的案件類型,明確規(guī)定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領域的刑事案件中,需要追究被告人侵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民事責任的,檢察機關可以一并提起附帶訴訟,由同一審判組織一并審理?!倍?、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表示,近年來的司法實踐表明,檢察公益訴
    2023-04-13
    160人看過
  • 公益行政訴訟-----維護公共利益的司法方式
    近一段時間以來,隨著涉及鐵路漲價、電信資費調整、交通收費卡案件的不斷出現(xiàn),有關公益訴訟的的議論也多起來了。那么,什么是公益訴訟,誰有權利提起這類訴訟,其范圍又有多大呢?看來有必要從理論上予以澄清。所謂公益行政訴訟就是指公民為維護公益,就無關自己權利及法律上利益的事項,對于行政主體的違法行為而提起的行政訴訟。根據(jù)傳統(tǒng)的行政訴訟利益理論,原告起訴只能就與自己權利或法律上利益有直接關系為限。但是,僅僅依靠利害關系人來解決社會所面臨的個人利益的自我保護問題有時是不充分的,特別在社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的情況下,與行政行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往往是受益者,不會提起訴訟。而且在某一特定問題上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并不一定代表全社會的利益。所以,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支持無力主張權利的弱者提起訴訟,應允許與自己權利無直接法律利害關系的公民,可以就行政機關的違法行為提起行政訴訟。海外建立的公益訴訟或者行政公訴制度
    2023-06-06
    246人看過
  • 公司法司法解釋一最新全文
    (2006年3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82次會議通過根據(jù)2014年2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07次會議《關于修改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的決定》修正)為正確適用2005年10月27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對人民法院在審理相關的民事糾紛案件中,具體適用公司法的有關問題規(guī)定如下:第一條公司法實施后,人民法院尚未審結的和新受理的民事案件,其民事行為或事件發(fā)生在公司法實施以前的,適用當時的法律法規(guī)和司法解釋。第二條因公司法實施前有關民事行為或者事件發(fā)生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的,如當時的法律法規(guī)和司法解釋沒有明確規(guī)定時,可參照適用公司法的有關規(guī)定。第三條原告以公司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第七十四條第二款規(guī)定事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時,超過公司法規(guī)定期限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第四條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條規(guī)定的180日以上連續(xù)持股期間,應為股東向人民法
    2023-05-01
    205人看過
  • 行政訴訟駁回訴訟請求司法解釋是什么?
    駁回訴訟請求是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實體請求權的一種否定評價。是人民法院認為原告請求的內容沒有事實依據(jù)或者沒有法律依據(jù)而作出的對其請求不予支持的判決。只能發(fā)生在案件庭審結束之后。駁回訴訟請求是主張沒有得到法院的維護,是實體問題,通俗說就是作為原告的你沒有告贏。駁回訴訟請求指的是在人民法院受案后,通過開庭審理,依據(jù)查清的法律事實,對當事人實體權利的一種否定評價。是一種常見的判決形式。下列情況可能被判決駁回訴訟請求:第一、原告的訴訟請求沒有事實依據(jù)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規(guī)定,必須有明確的訴訟請求,且該訴訟請求應有具體的事實、理由支持。但立案庭在受理案件時,并不可能對原告陳述的“事實”作實質性的審查,該“事實”實際上尚處于一種待定狀態(tài),與通過開庭審理后查清的據(jù)以作出裁判的事實未必一致。根據(jù)“誰主張、誰舉證”的民事訴訟基本原則,原告有責任對自己的訴訟請求所
    2023-04-13
    269人看過
  • 關于最高院行政訴訟法解釋的說明
    最高院行政訴訟法解釋第一條人民法院對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應當立案,依法保障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依法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應當根據(jù)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的規(guī)定,一律接收起訴狀。能夠判斷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當場登記立案;當場不能判斷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接收起訴狀后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七日內仍不能作出判斷的,應當先予立案。起訴狀內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應當一次性全面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補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內補正并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shù)怯浟?。當事人拒絕補正或者經補正仍不符合起訴條件的,裁定不予立案,并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當事人對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第十條人民法院對原行政行為作出判決的同時,應當對復議決定一并作出相應判決。人民法院判決撤銷原行政行為和復議決定的,可以判決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重新作出行政行為。人民法院判決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
    2023-06-03
    95人看過
  • 民事公益訴訟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huán)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全文,針對環(huán)境侵權、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或者具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重大風險的污染環(huán)境、破壞生態(tài)的行為提起訴訟案件的司法問題解釋?!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環(huán)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為正確審理環(huán)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等法律的規(guī)定,結合審判實踐,制定本解釋。第一條法律規(guī)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依據(jù)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環(huán)境保護法第五十八條等法律的規(guī)定,對已經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或者具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重大風險的污染環(huán)境、破壞生態(tài)的行為提起訴訟,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二項、第三項、第四項規(guī)定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第二條依照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在設區(qū)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的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yè)單位以及基金會等,可以認定為環(huán)境保護法第五十八條
    2023-04-13
    346人看過
  • 司法中最新的行政訴訟法是什么
    一、司法中最新的行政訴訟法5月1日起開始施行的新行政訴訟法有諸多亮點,但筆者認為,“第一亮點”是人民法院受案實行立案登記制。為什么立案登記制是“第一亮點”?因為立案是整個訴訟的入門程序,案立不了,當事人進不了法院的門,訴訟就不能開始,一切訴求都無從談起。此前,我國行政訴訟一直實行立案審查制,許多案件,法庭尚未進行實質審查,就被法院“把門人”(立案官員)擋在門外,進入不了訴訟程序。對此,當事人很傷心、很無奈。他們的權益被行政機關侵犯,滿懷希望來法院討個“說法”,但是他們還沒有見到審理案件的法官,連說話、傾訴的機會都沒給,更不要說討“說法”,就讓他們走人。而現(xiàn)在,新行政訴訟法確立的立案登記制為當事人進入行政訴訟之門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降低了門檻,增加了對法院“把門人”的約束:對符合法定起訴條件的起訴人,他們只能登記立案;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定起訴條件的,也要先接收其起訴狀,并出具收到日期的書
    2023-05-02
    113人看過
  • 環(huán)境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司法解釋
    一、環(huán)境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司法解釋2015年1月6日15點,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fā)布會,發(fā)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huán)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fā)言人孫軍工主持發(fā)布會,最高人民法院環(huán)境資源審判庭庭長鄭學林、民政部國家民間組織管理局副局長廖鴻、環(huán)境保護部政策法規(guī)司副司長別濤出席發(fā)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督忉尅饭?5個條文,主要對社會組織可提起環(huán)境民事公益訴訟、環(huán)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可跨行政區(qū)劃管轄、同一污染環(huán)境行為的私益訴訟可搭公益訴訟“便車”、減輕原告訴訟費用負擔等四方面內容作出了規(guī)定。環(huán)境保護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黨委、人大、政府、司法機關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最高人民法院在制定《解釋》的同時,還與民政部、環(huán)境保護部聯(lián)合制發(fā)了《關于貫徹實施環(huán)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強調,人民法院受理和審理社會組織提起的環(huán)境
    2023-04-12
    180人看過
換一批
#反壟斷法
北京
律師推薦
    展開

    公益訴訟是對污染環(huán)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guī)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fā)現(xiàn)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按照適用的訴訟法的性質或者被訴對象客體的... 更多>

    #公益訴訟
    相關咨詢
    • 新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生效后原司法解釋有用嗎
      吉林省在線咨詢 2022-10-07
      原司法解釋只要沒命令被替代或者廢止,并且不與新的司法解釋發(fā)生適用上的沖突,原司法解釋繼續(xù)有效。
    • 行政公益訴訟什么意思呢,怎么解釋?
      福建在線咨詢 2023-04-07
      1、一般行政訴訟要求起訴人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是法律關系的當事人,而行政公益訴訟則不要求有直接的利害關系,不要求是法律關系的當事人。 2、一般行政訴訟的結果是由當事人來承擔的,即由原被告雙方或者第三人來承擔。但行政公益訴訟的原告卻可能不承擔訴訟的結果。 3、一般行政訴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訴訟,而行政公益訴訟則是為了國家或者社會的公眾利益。
    • 行政訴訟新新法如何在法律上解釋
      澳門在線咨詢 2021-10-29
      新舊法沖突的適用規(guī)則應體現(xiàn)在新法優(yōu)于舊法和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當新的行政法律規(guī)范與舊的行政法律規(guī)范沖突時,人民法院應當適用新法,即新法生效后發(fā)生的事件,新法生效前發(fā)生的事件。但是,除非新法明確規(guī)定有溯及力。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印發(fā)(關于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規(guī)范的座談會紀要)的通知》指出,行政相對人的行為發(fā)生在新法實施前,具體行政行為在新法實施后,人民法院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時,實體問題適用舊法規(guī)
    • 公益訴訟解釋誰能夠解釋
      河南在線咨詢 2022-08-22
      公益訴訟是指環(huán)境保護法、等法律規(guī)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對污染環(huán)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向法院提起訴訟,通過依法審理,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活動。能夠提起公益訴訟的主體包括: (1)對污染環(huán)境、破壞生態(tài),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依法在設區(qū)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專門從事公益活動連續(xù)五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的社會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以及在省、自治區(qū)、
    • 最新公司法司法解釋股東提起解散訴訟有哪些規(guī)定?
      云南在線咨詢 2022-07-03
      第一條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全部股東表決權百分之十以上的股東,最新公司法司法解釋以下列事由之一提起解散公司訴訟,并符合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條規(guī)定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一)公司持續(xù)兩年以上無法召開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公司經營管理發(fā)生嚴重困難的; (二)股東表決時無法達到法定或者公司章程規(guī)定的比例,持續(xù)兩年以上不能做出有效的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公司經營管理發(fā)生嚴重困難的; (三)公司董事長期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