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律師普法為法師兄(原110咨詢網)原創(chuàng)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形式的復制、轉載都視為侵權行為。
取保候審是多長時間要結合具體的情況分析。 第一種情況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審期間遵守相關規(guī)定,而案件尚未審結,此時取保候審的時間就是法律規(guī)定的最長時間。根據現行刑訴法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
刑事案件庭審流程一般如下: (1)法庭調查。法庭調查是法庭審判的核心階段。 (2)法庭辯論。依據法庭調查中已經調查的證據和有關法律規(guī)定,對證據有何種證明力和被告人是否有罪和如何處罰等問題,在法庭上當面進行論證和反駁; (3)被告人最后陳述。
被刑事拘留想辦取保候審的,首先需要滿足取保候審的條件。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fā)生社
辦理流程:、被告人本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以及辯護人需要向公安、檢察院、提出取保候審的申請。“法定代理人”就是指依法代理被代理人從事某種行為的人。根據第一百零六條的規(guī)定,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
可以由親屬申請或者委托專業(yè)律師申請,能否取保候審,要由辦案機關審查,辦案機關在收到取保候審申請書后,應在三日內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變更強制措施的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五條犯罪嫌疑人、
關于法院取保候審公訴案件流程的回答為公訴案件取保候審到法院后,如果證據確鑿,就會判刑;否則,不會判刑。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
取保候審是我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一種強制措施,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取保侯審與判刑不存在直接的關聯性。 取保候審期限屆滿之后,是否會判刑,要根據不同的案件情況進行分析,如果法院判定構成犯罪,仍會
00:50
刑事案件被法院定罪量刑后,不可以再申請取保候審了。因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訴訟法》的規(guī)定,取保候審是一種審判前的強制措施,指在某人被立案涉嫌或指控犯罪的程序中,不再予以羈押的一種措施。一旦刑事案件被宣判,就應該執(zhí)行對應的刑罰,而不再實行刑
00:50
取保候審不一定需要到當地派出所進行登記,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取保候審通常會讓公安機關執(zhí)行。取保候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一種刑事強制措施,一般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機關對未被逮捕,或者逮捕后
01:05
民事案件開庭審理流程,具體步驟如下:1、起訴方需要撰寫民事起訴狀,根據被告的人數提供起訴狀的副本;2、起訴狀準備好后,起訴方需要到管轄區(qū)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會審核收到的資料和證件,符合條件的,會發(fā)放立案通知書。起訴方需要到立案庭預交
01:14
01:36
01:16
01:11
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