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法律短視頻為法師兄(原110咨詢網)原創(chuàng)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形式的復制、轉載都視為侵權行為。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詐騙罪的數額較大,以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為起點。 客體要件:詐騙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權。 客觀要件:詐騙罪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
1、侵犯客體是國家的保險制度和保險人的財產所有權。 2、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保險法規(guī),采取虛構保險標的、保險事故或者制造保險事故等方法,騙取較大數額保險金的行為。保險金是指按照保險法規(guī),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待發(fā)生合同約定內
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款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由于這種行為完全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靜甚至“愉快”的氣氛下進行的,加之受害人一般防范意識較差,較易上當受騙。 詐騙罪(刑法第266條)是指以非法占有
不存在下列要件認定不構成詐騙罪: 1、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權。 2、在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 3、主體是一般主體。 4、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
根據我國《刑法》第266條的規(guī)定,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構成詐騙罪。認識的人之間是否構成詐騙,在認定詐騙罪時需要注意一下幾個方面。首先,行為人實
詐騙罪如何認定,現在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區(qū)別: 1、罪與非罪的界限: (1)詐騙財物數額較小,危害不大的行為,不構成詐騙罪。 (2)正常的借貸代人購物拖欠貨款的行為,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對借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266條)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詐騙罪侵犯的對象,僅限于國家、集體或個人的財物,而不是騙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對象,也應排除金
要從合同詐騙罪的犯罪構成要件方面來考慮: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經濟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財物的所有權,合同詐騙罪擾亂了市場秩序。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了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行為,這些犯罪行為都是在:簽訂經濟合同、履行經濟合同,這一表面上合法
詐騙,指的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捏造事實或掩蓋事實真相的方式,騙取款額較大的他人財物的行為。認定詐騙罪的特征有: 1、詐騙罪侵犯的客體主要是他人財物所有權,該罪的侵犯對象,僅限于國家、集體或者個人的財物,不含行為人騙取其他非法的利益; 2
車貸合同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認定為詐騙: 1、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 2、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 3、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xù)簽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