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承擔勞動者工作過錯與員工造成損失責任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guī)定》用人單位不得克扣勞動者工資,除了個人所得稅、社會福利、代扣的撫養(yǎng)費及贍養(yǎng)費等,除此之外還有: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資部分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則按最低工資標準支付。” 也就是說,除了正??鄢馁M用,只有勞動者給用人單位帶來損失的時候,用人單位才能扣除,且扣除量上也有限制。很多單位為了制約這種不負責的員工,在公司規(guī)章制度里會注明“員工未提前一個月通知解除合同,需要扣一個月的工資”。然而,勞動法并不允許單位和勞動者在法律之外設置違法責任,勞動法規(guī)定勞動者可以承擔的違約金情形只有2種情況:勞動者違反競業(yè)限制約定、勞動者違反培訓服務期約定。也就是說企業(yè)規(guī)章制度中“扣一個月的工資”的約定是無效的。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勞動者因工作造成損害的責任具體承擔如下:根據法律的規(guī)定,用人單位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承擔侵權責任后,可以向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要求賠償。
員工在工作過程中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責任的。 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 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資部分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則按最低工資標準支付。
-
-
-
員工失誤造成損失應承擔多少責任工作失誤造成公司損失員工賠償多少要看具體情況,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如果是故意造成的,則全額賠償;若過大過失造成的,則部分賠償,賠償比例由法官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沒有統(tǒng)一標準;若一般過失造成的,則無需賠償。一般先由員工本人和公司協(xié)商,協(xié)商不成的再起
2020.05.23 1,595
-
用人單位在員工辭職時將勞動者工作過錯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什么責任?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guī)定》用人單位不得克扣勞動者工資,除了個人所得稅、社會福利、代扣的撫養(yǎng)費及贍養(yǎng)費等,除此之外還有: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
2022-04-09 15,340 -
用人單位在員工離職前將勞動者工作過錯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什么責任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guī)定》用人單位不得克扣勞動者工資,除了個人所得稅、社會福利、代扣的撫養(yǎng)費及贍養(yǎng)費等,除此之外還有: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
2022-04-08 15,340 -
用人單位在員工離職時將勞動者工作過錯造成損失的應該承擔什么責任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guī)定》用人單位不得克扣勞動者工資,除了個人所得稅、社會福利、代扣的撫養(yǎng)費及贍養(yǎng)費等,除此之外還有: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
2022-04-08 15,340 -
用人單位在員工離職時將勞動者工作過錯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什么責任?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guī)定》用人單位不得克扣勞動者工資,除了個人所得稅、社會福利、代扣的撫養(yǎng)費及贍養(yǎng)費等,除此之外還有: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
2022-04-07 15,340
-
01:04
無效合同造成損失如何承擔無效合同造成損失的話,當事人可以請求有過錯的另一方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另外需要注意,如果當事人對合同的無效事由也存在過錯的話,當事人就應當減輕對方的相應賠償責任。換句話說,為了貫徹公平的原則,有過錯的一方當事人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雙方都
1,669 2022.04.17 -
00:49
緊急避險造成的損害如何承擔責任緊急避險造成的損害承擔責任如下: 1、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由引起險情發(fā)生的人承擔賠償責任;危險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可以給予適當補償; 2、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緊急避險超過必要
1,923 2022.04.17 -
00:57
醫(yī)療過錯的舉證責任誰承擔發(fā)生醫(yī)療事故的,當事人可以進行索賠,若院方不肯賠償的,當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醫(y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活動中,舉證責任的分擔是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中:“因醫(y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yī)療機構就醫(y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
2,178 2022.0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