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借貸有沒有實現(xiàn)復利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jīng)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債權人將利息計入本金的計算方式就是復利。民間借貸遵循不保護復利原則,這是司法實踐中處理借款糾紛案件所堅持的一項重要原則,也為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所確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六條、第七條分別作出規(guī)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jù)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shù))。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出借人不得將利息計入本金謀取高利。審理中發(fā)現(xiàn)債權人將利息計入本金計算復利的,其利率超出第六條規(guī)定的限度時,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由此可見,該司法解釋并不完全禁止高于銀行利率的行為,但是了規(guī)定出借人不得將利息計入本金謀取同期同類貸款利率四倍以外的高利,也即并未禁止出借人將利息計入本金計算合理的復利。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民間借貸不可以計算復利。計算復利的,復利部分無效。法律規(guī)定,前期利率超過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的,超過部分的利息,不應認定為后期借款本金。
最高人民法院對民間借貸的復利有著明確的規(guī)定。我國法律明確規(guī)定民間借貸中可以存在復利,只是對復利的利率存在要求,無論是前期的利率,還是復利后的利率,法律對此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明確規(guī)定利率不能超過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四倍,超過的部分,應當屬于無效,即使去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也不予支持。
-
民間借貸中計算復利有效嗎民間借貸中利息納入本金計算復利不合法,自然人之間的借款不得計算復利。審理中發(fā)現(xiàn)債權人將利息計入本金計算復利的,其利率超出規(guī)定的部分不予保護。
2021.03.16 93 -
民間借貸中計算復利有效嗎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民間借貸中利息納入本金計算復利不合法,自然人之間的借款不得計算復利。審理中發(fā)現(xiàn)債權人將利息計入本金計算復利的,其利率超出規(guī)定的部分不予保護。
2021.03.26 231 -
民間借貸允許復利嗎民間借貸允許復利。如果前期利率沒有超過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重新出具的債權憑證載明的金額可認定為后期借款本金。超過部分的利息,不應認定為后期借款本金。
2020.09.14 202
-
民間借貸中有沒有計算復利
民間借貸中計算復利無效,自然人之間的借款不得計算復利,民間借貸的當事人約定的借款利率不得超過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四倍,如果超過了,則超過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護。
2022-11-13 15,340 -
民間借貸利息沒有算復利可以嗎
一、民間借貸是否允許復利民間借貸是指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公民與其它組織之間的借貸。民間借貸是相對于金融機構向公民、其他企業(yè)及其他組織提供貸款而言,發(fā)生在公民之間、公民與其他企業(yè)及其他組織之間的借
2022-10-29 15,340 -
民間借貸有復利的嗎?
民間借貸不可以計算復利。計算復利的,復利部分無效。法律規(guī)定,前期利率超過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的,超過部分的利息,不應認定為后期借款本金。
2022-06-10 15,340 -
民間借貸權利如何實現(xiàn)
一般來說抵押設定之后,如果債務人到期不履行承諾,抵押權人有權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以抵押物折價或以抵押物的變賣價款較其他債權人優(yōu)先受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中第二十六條規(guī)
2022-05-10 15,340
-
01:38
民間借貸多少利息合法根據(jù)最高院關于民間借貸案件的相關規(guī)定,民間借貸最高利息一般不可以超過年利率24%,已經(jīng)支付的超過24%的但少于36%的部分將不予退還,如果超過36%部分一般可以以不當?shù)美拿x要求借款人進行返還。 個人借貸法律支持的利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307 2022.04.17 -
01:41
民間借貸3分利息合法嗎民間借貸私人3分利息,如果將其轉化成年利率則為36%,該年利率已經(jīng)超過規(guī)定年利率24%部分的利息的規(guī)定,故是不受到法律保護的。根據(jù)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相關規(guī)定,借、貸兩方約定的利率沒有超過年利率為24%,如果出借人請求借款
844 2022.04.17 -
01:12
哪些民間借貸是有效的有效的民間借貸有以下幾種: 1、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民事行為能力包括合同行為能力和相應的締約行為能力,這是當事人了解和把握合同的發(fā)展狀況及法律效果的基本條件; 2、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意思表示不真實,對合同效力的影響應視具體情況而
677 2022.0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