毆打孕婦致死應怎么處理?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打人違法,毆打孕婦情節(jié)嚴重,應負相應的法律責任,但對被害人自殺不應承擔刑事責任。1、《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2、《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規(guī)定。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發(fā)現(xiàn)毆打他人的,不管受害人是不是孕婦的,應當先對毆打行為進行制止,然后報警處理。報警之后,派出所立案的24小時之內會給受害人開具傷情鑒定委托書,受害人去到法醫(yī)鑒定機構做法醫(yī)鑒定,然后根據鑒定的結果進行處理。要積極配合公安機關的偵查,在適當的時候可以提出自我主張和民事賠償的訴求,在刑事訴訟的程序中也可以提出民事賠償請求。
-
毆打孕婦致輕傷怎么處罰毆打孕婦致輕傷的處罰是:判處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且需要承擔毆打行為對孕婦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和物質損失的賠償。賠償醫(y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yǎng)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
2020.10.23 222 -
孕婦被毆打怎么處理孕婦被毆打的,應當及時報警處理。如果導致孕婦輕微傷的,公安機關一般對行為人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如果導致孕婦輕傷或以上的,可以構成故意傷害罪,將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2020.03.18 507 -
毆打孕婦怎么處理的毆打孕婦的處理為: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2020.10.08 326
-
毆打孕婦致死怎么處理
打人違法,毆打孕婦情節(jié)嚴重,應負相應的法律責任,但對被害人自殺不應承擔刑事責任。1、《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
2022-03-21 15,340 -
毆打孕婦致死的立案應該怎樣處理
打人違法,毆打孕婦情節(jié)嚴重,應負相應的法律責任,但對被害人自殺不應承擔刑事責任。1、《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
2022-04-03 15,340 -
毆打孕婦致死如何處罰
打人違法,毆打孕婦情節(jié)嚴重,應負相應的法律責任,但對被害人自殺不應承擔刑事責任。1、《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
2022-04-29 15,340 -
毆打孕婦致死會怎么判
打人違法,毆打孕婦情節(jié)嚴重,應負相應的法律責任,但對被害人自殺不應承擔刑事責任。1、《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
2022-04-04 15,340
-
01:22
犯打架斗毆罪應該怎么樣處理打架斗毆,如果情節(jié)輕微,沒有嚴重后果,予以治安處罰;如果情節(jié)嚴重,造成嚴重后果,則以聚眾斗毆罪處罰;如果造成輕傷以上,則可能構成故意傷害罪。 公安機關通常根據傷情鑒定結果來對應處理。 1、鑒定結果為輕微傷,根據具體情形按照治安處罰,處五日以
1,136 2022.04.15 -
00:55
刑事犯罪孕婦怎么處理孕婦刑事犯罪的處理規(guī)定如下: 1、可以辦理取保候審。對懷孕的婦女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fā)生社會危險性的,那么可以取保候審; 2、不適用死刑。刑法明確規(guī)定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3、應當宣告緩刑。對于懷孕的婦女,犯罪情節(jié)較輕,有悔罪表現(xiàn)
8,066 2022.10.22 -
01:14
互毆打架法律怎么處理互毆打架的行為,可能涉嫌我國的故意傷害罪、尋釁滋事罪和聚眾斗毆罪,根據我國的《刑事訴訟法》,刑事拘留的最長期限為37天。值得注意的是,自犯罪嫌疑人進入看守所時算起,公安機關認為需要逮捕的,最長要在30天內報請檢察機關批準,檢察機關應當自接到
6,872 2022.0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