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未簽勞動合同要開除員工嗎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沒簽訂合同,可以主張未簽訂合同雙倍工資差額,另可以以單位不繳納社保理由解除,要補償金。如果是單位單方面辭退你,你需要搜集單位辭退你的證據。未休年假,單位需要給付你未休年假工資。搜集你在單位上班證據,比如,工卡、工牌(最好蓋有公章)、工服、考勤、打卡記錄、入職表、業(yè)務表、銀行工資發(fā)放記錄、與單位通話錄音錄音應注意明確雙方身份,如“李四經理,我張三在海達公司工作了三年……”)、錄像、證人證言(離職在職的都可以)社會保險繳費記錄、在職期間還可以通過拍攝工作照、社保局保險對賬單、去地稅局打印并蓋章的個稅完稅證明、用人單位為你辦理的暫住證、以辦信用卡或申請廉租房為由請單位給你出工作證明、有你名字和公章的文件等。有了以上證據你需要去仲裁科申請確認勞動關系、雙倍工資差額、補償金,肯定勝訴。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子公司員工同樣需要簽訂勞動合同。 我國《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并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并支付相應的經濟補償。
-
員工可以要求單位開勞動合同解除證明嗎可以,單位離職時也應該出具解除勞動合同證明。法律賦予了勞動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隨著勞動合同的解除、終止而消失,但是基于誠實守信的原則,雙方還必須履行各自的附屬義務。
2020.02.26 265 -
單位與員工未簽勞動合同辭退補償嗎單位與員工未簽勞動合同辭退補償,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最高不超過12年。
2020.07.28 163 -
未簽勞動合同單位要付雙倍工資嗎用人單位未按規(guī)定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屬于違法行為,其法律后果是,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滿1個月的次日至補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前1日,支付二倍工資。
2020.03.30 215
-
員工主動辭職單位要簽解除勞動合同嗎
無論員工自己辭職還是單位主動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并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xù)。但是如果員工自己提出辭職的,一般是沒有
2022-01-27 15,340 -
單位同意員工解除勞動合同需要簽字嗎?
1、單位拿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讓員工簽字,員工有權拒絕簽字,并可以要求單位出具書面解除勞動合同通知。如果員工同意簽字,單位不需要出具書面的解除勞動合同通知。2、《勞動合同法》第40條規(guī)定了用人單位解
2022-04-16 15,340 -
單位未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
關于公司與員工未簽訂勞動合同的回答,根據華民共勞合同規(guī)定:第八十二條用單位自用工起超月滿未與勞者訂立書面勞合同應向勞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資用單位違反本規(guī)定與勞者訂立固定期限勞合同自應訂立固定期限勞合同起向
2022-05-04 15,340 -
員工能要求單位開勞動合同解除證明嗎
法律賦予了勞動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隨著勞動合同的解除、終止而消失; 但是基于誠實守信的原則,雙方還必須履行各自的附屬義務,用人單位應該為勞動者轉出檔案、辦理社會
2022-05-15 15,340
-
00:50
單位解除勞動合同賠償單位解除勞動合同賠償,要根據勞動者的工作過年限來定。按照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勞動者在該單位的工作時間在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
1,718 2022.04.17 -
00:58
單位不簽勞動合同怎么辦單位不簽勞動合同的處理辦法如下: 1、如果用人單位已經用工超過一個月,但不足一年,并且拒絕同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的,應當每月向勞動者支付雙倍工資; 2、如果用人單位已經用工超過一年,但是拒絕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的,應當視為用人單位已經同勞動者
8,647 2022.04.15 -
00:53
未簽勞動合同員工受傷怎么賠償未簽勞動合同員工受傷需要按照工傷賠償來進行賠償。未簽勞動合同,企業(yè)是需要賠償給員工雙倍工資;若是單位未繳納工傷保險的,所有工傷賠償金都應由單位來承擔;受傷以后應當要求單位向當地勞動保障部門申請工傷認定;住院治療所需的醫(yī)療費用、陪護費、生活費
2,069 2022.0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