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侵權有哪些法律責任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jīng)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第五十七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一)未經(jīng)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 (二)未經(jīng)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 (三)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 (四)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五)未經(jīng)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并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 (六)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 (七)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對內(nèi)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數(shù)人侵權的種類有兩人或者兩人以上實施的共同侵權行為;無意思聯(lián)絡的兩人或兩人以上的侵權行為;教唆、幫助他人的侵權行為。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侵權行為是指侵犯他人的人身財產(chǎn)或知識產(chǎn)權,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違法行為。
-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什么時間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2009年12月26日通過,目前已經(jīng)失效?!吨腥A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由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于2009年12月26日通過,自2010年7月1日起實施。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民法典》,自
2021.03.06 457 -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頒布注冊商標法
為了加強商標管理,保護商標專用權,促使生產(chǎn)、經(jīng)營者保證商品和服務質(zhì)量,維護商標信譽,以保障消費者和生產(chǎn)、經(jīng)營者的利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特制定本法。
2020.05.20 295 -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屬于經(jīng)濟法。為了規(guī)范證券發(fā)行和交易行為,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jīng)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制定的法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nèi),股票、公司債券、存托憑證和國務院依法認定的其他證券的發(fā)行和交易,
2020.05.09 253
-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67條有哪些內(nèi)容?
兩個以上污染者污染環(huán)境,污染者承擔責任的大小,根據(jù)污染物的種類、排放量等因素確定。
2022-09-05 15,340 -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條侵權責任
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fā)生的人承擔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責任或者給予適當補償。緊急避險采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shù)?/p>
2022-09-22 15,340 -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四條
第二百二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違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經(jīng)過中,欺騙另一方當事人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2022-08-08 15,340 -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有哪些規(guī)定
基于你問的關于“商標不得使用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回答如下:商標不得使用下列文字、圖形: (1)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名稱、國旗、國徽、軍旗、勛章相同或者 近似的; (2)同外國的國家名稱、國旗、國徽、
2022-08-12 15,340
-
01:04
新中國第一部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于新中國第一部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于1954年。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大會的一個重大貢獻是一致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體現(xiàn)了人民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確定了中國
13,754 2022.04.17 -
01:01
侵犯版權的法律責任有哪些根據(jù)我國法律的相關規(guī)定,未經(jīng)授權許可出售版權作品,屬于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因此,侵犯版權是一種違法行為,違反者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具體責任如下: 1、行為人如果侵犯著作權,或者侵犯了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
1,952 2022.04.17 -
01:02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權利一切屬于人民對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權利一切屬于人民。 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人民依照法律規(guī)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jīng)濟和文化事業(yè),管理社會事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
4,093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