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利息為什么那么高還有人使用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P2P的利息太高,但依然會有人使用的原因:1、銀行貸款額度有限 15年新政策出臺之前,銀行放貸金額受到了“存貸比”的限制,也就是說拉到了一定金額的存款后,按照該存款的比例來確定放貸的金額,舉個例子拉到了一億的存款,存貸比為75%,那么該銀行只有7500萬元的放貸額度。 借款企業(yè)就算再優(yōu)質,也不是想借多少就能借多少的。有的投資人會有疑問,可以換一家銀行再借嘛~這里要解釋下,向銀行借款是需要有擔保物的,比如房產、機器設備等。 銀行之間是有競爭的,為了防止客戶流失,一般拿走價值1000萬的擔保物給借款企業(yè)500-600萬的貸款額度,讓借款企業(yè)無法再向其他銀行借款或無法貸到更高額度的貸款。 2、貸款的成本 看后你就知道銀行貸款的成本其實不低的。 銀行的貸款分為直貸和擔保貸。具體每家銀行每個地域要求不太一致。政策性的銀行比如國家開發(fā)銀行、農業(yè)發(fā)展銀行,湖北某區(qū)域的工行是直接貸款的,所謂直貸就是銀行直接放款給借款企業(yè),不要擔保公司介入,對于借款企業(yè)來說貸款成本較低。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網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的直接借貸。 依據最高院的相關規(guī)定,網絡貸款的利息超出法律規(guī)定的,超出部分貸款人可以不支付。但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部分必須還款。雖然高息不受法律保護,但債權人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償還本金以及受法律保護部分的利息。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
利息太高為什么可以不還債務利息過高債務人不可以不還錢,如果借貸的當事人約定的借貸利率超過了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則超過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護,借款人可以不予支付,但是合理的本金及利息當事人還是應當按時償還。
2020.12.16 108 -
網貸利息那么高還不上了怎么辦啊網貸利息高還不上的可以向貸款人申請延長還款期限。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借款人可以在還款期限屆滿前向貸款人申請展期;貸款人同意的,可以展期。貸款人要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但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
2022.04.13 730 -
翻墻違法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用翻墻并不違法,利用翻墻傳播或者瀏覽有害信息才違法。對于使用者來說,如果只是瀏覽沒有不良信息的網頁,一般不會被追究責任;如果是復制擴散有違法內容的帖子,一旦被查獲,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用戶使用用途僅供其內部辦公專用,不得用于連接境內外的數據
2020.09.04 4,626
-
p2p利息為什么那么高還有人使用
P2P的利息太高,但依然會有人使用的原因:1、銀行貸款額度有限 15年新政策出臺之前,銀行放貸金額受到了“存貸比”的限制,也就是說拉到了一定金額的存款后,按照該存款的比例來確定放貸的金額,舉個例子拉到
2022-04-20 15,340 -
p2p利息那么高,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在用
P2P的利息太高,但依然會有人使用的原因:1、銀行貸款額度有限 15年新政策出臺之前,銀行放貸金額受到了“存貸比”的限制,也就是說拉到了一定金額的存款后,按照該存款的比例來確定放貸的金額,舉個例子拉到
2022-05-03 15,340 -
p2p為什么利息那么高
P2P的利息太高,但依然會有人使用的原因:1、銀行貸款額度有限 15年新政策出臺之前,銀行放貸金額受到了“存貸比”的限制,也就是說拉到了一定金額的存款后,按照該存款的比例來確定放貸的金額,舉個例子拉到
2022-05-05 15,340 -
p2p為什么利息這么高
P2P的利息太高,但依然會有人使用的原因:1、銀行貸款額度有限 15年新政策出臺之前,銀行放貸金額受到了“存貸比”的限制,也就是說拉到了一定金額的存款后,按照該存款的比例來確定放貸的金額,舉個例子拉到
2022-04-26 15,340
-
01:32
專利使用費怎么算專利使用費是指他人在使用專利時,需要向專利權人交納的費用。專利權是公民的一種財產權,因此,任何人要使用專利,就必須向專利權人支付一定的費用。當然,如果專利權人存在與他人交叉許可的情況,也可以不支付專利使用費。專利使用費的金額是由雙方經過協商
2,797 2021.04.25 -
01:08
個人放高利貸是什么罪個人放高利貸可能構成高利轉貸罪。個人放高利貸的行為,如果不觸犯《刑法》的相關規(guī)定,是不構成犯罪的。構成犯罪需要滿足下面幾個條件: 第一,行為人具有轉貸牟利的目的; 第二,行為人具有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高利轉貸他人的行為,侵犯了國家對信貸資
3,352 2022.0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