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人和債權人無明確債權可以討回嗎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欠款糾紛產生后的解決方式很多,如協(xié)商、調解、仲裁和訴訟等,只要運用及時和恰當,就會收互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于一些債權人常常為了不傷和氣,協(xié)商階段的時間拖得太長,從而坐失了很多收回欠款的良機。 申請支付令是收回欠款的有效途徑之一。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債權人請求債務方給付金錢、有價證券,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向有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債權人與債務人沒有其他債務糾紛;支付令能夠送達債務人。債務人在收到人民法院發(fā)出的支付令后十五日內沒有清償債務,或沒有向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可見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以收回欠款的最大好處就是時間短、見效快。當然若債務方在法定時間內向人民法院提出了書面異議,則必須通過訴訟程序處理。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債務人下落不明的,債權人在訴訟時效期限內,可直接向債務人原居住地或者財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追計債款。 起訴時應持有借據等證明借貸關系存在的證據,法院就會立案受理。由于債務人下落不明,法院在立案后一般采用公告送達的形式傳喚債務人應訴。
依據我國合同法的規(guī)定,債權債務的關系不明確的,是不可以轉讓債權債務的,主體關系不明確的,簽訂的轉讓協(xié)議是無效的。
-
債權人失蹤怎么討回債務債務人失蹤后,符合宣告失蹤條件的,債權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宣告失蹤,向債務人的財產代管人主張債權;債權人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討回債務,法院可以依法作出缺席判決。 根據《民法典》第四十三條規(guī)定,財產代管人應當妥善管理失蹤人的財產,維護其財產權益
2021.04.03 138 -
債權人可以提前回回債務嗎債權人無權提前收回債務,如果債權人要求債務人提前償還債務的,屬于違約行為,但是如果債務人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債權人有權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2021.01.21 149 -
債務人失蹤債權人可以向誰追討債務債務人失蹤的,債權人可以向債務人的財產代管人追討債務,自然人下落不明滿二年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該自然人為失蹤人。失蹤人的財產由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或者其他愿意擔任財產代管人的人代管。
2022.08.11 241
-
債權人可以收回債務嗎
雙方達成債權債務協(xié)議的,應當按照協(xié)議的還款期限履行。債權人要求提前還款是違約的。 但如因債務人惡意行為,可向法院提起訴訟,可因其不能履行約定的到期債務,要求債務人提前履行未到期債務,提前還款。
2021-10-31 15,340 -
債權人可以收回債務嗎
雙方達成債權債務協(xié)議的,應當按照協(xié)議的還款期限履行。債權人要求提前還款是違約的。 但如因債務人惡意行為,可向法院提起訴訟,可因其不能履行約定的到期債務,要求債務人提前履行未到期債務,提前還款。
2021-10-31 15,340 -
債務人下落不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怎么討債
債務人下落不明的情況下債務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進行討債: 第一,債權人在訴訟時效期限內,可直接向債務人原居住地或者財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追討債權。如果債務人下落不明,法院在立案后一般采用公告
2022-05-26 15,340 -
債務人下落不明債權人如何討債?
債務人下落不明的情況下債務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進行討債: 第一,債權人在訴訟時效期限內,可直接向債務人原居住地或者財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追討債權。如果債務人下落不明,法院在立案后一般采用公告
2022-05-30 15,340
-
00:54
可以向債務人老婆討債嗎是否可以向債務人老婆討債,有以下兩種情況: 1、如果債務是夫妻共同債務的,則可以向債務人妻子要求償還債務; 2、但是如果該債務是個人債務的,則不可以要求債務人妻子償還債務,因為只有夫妻共同債務,夫妻雙方才應當共同承擔償還責任。 債務屬于夫妻
1,959 2022.08.06 -
01:16
債權人和債務人有什么區(qū)別債權人和債務人主要存在下面幾點區(qū)別: 第一,兩者的概念不一樣。簡單來說,債權人指的是有權利要求義務主體履行約定義務的特定的權利主體。如果該義務人不履行約定的義務,債權人有權向司法機關請求強制其履行。如果義務人的違約行為給債權人造成經濟損失的
8,201 2022.04.15 -
01:13
債務人能起訴債權人嗎債務人可以起訴債權人。債權人懈怠起訴,債務人可以主動去起訴。只要符合立案要求的,法院都會受理。通常出現這兩種情況:1、對債務的數額有分歧的,債務人可以到法院起訴債權人,申請法院確認債務的數額;2、對債務的利息有分歧,債權人沒有起訴,但是,利
1,660 2022.0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