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房兩個戶口怎么安置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關于一宅兩戶拆房安置的問題,只要兩家獨立立戶,就要按兩戶補償。 農村的宅基地和房屋拆遷是分開補償。分開補償,是指土地補償和地上附著物補償的分離。農村宅基地產權歸村集體所有,由村集體分配給村民使用,村民在宅基地上建房子居住。在遇到宅基地拆遷的時候,有兩種補償。 一是宅基地補償,二是房屋補償。由于宅基地的產權屬于村集體,因此,這部分補償歸村集體所有,不會直接給宅基地使用人。而房屋的產權屬于村民私有,因此房屋補償歸村民所有。村民的宅基地被征收后,如果沒有其他宅基地,那么村集體要給村民重新分配宅基地,讓村民在新的宅基地上建房子。
關于一宅兩戶拆房安置的問題,只要兩家獨立立戶,就要按兩戶補償。 農村的宅基地和房屋拆遷是分開補償。分開補償,是指土地補償和地上附著物補償的分離。農村宅基地產權歸村集體所有,由村集體分配給村民使用,村民在宅基地上建房子居住。在遇到宅基地拆遷的時候,有兩種補償。 一是宅基地補償,二是房屋補償。由于宅基地的產權屬于村集體,因此,這部分補償歸村集體所有,不會直接給宅基地使用人。而房屋的產權屬于村民私有,因此房屋補償歸村民所有。村民的宅基地被征收后,如果沒有其他宅基地,那么村集體要給村民重新分配宅基地,讓村民在新的宅基地上建房子。
-
有戶口沒房子怎么安置有戶無房也就是空掛戶,土地和安置補償由當地的集體經濟組織決定,可以申請安置房或者給予補貼,但不享受房屋價值補償,一般出現在企業(yè)破產或者大學生畢業(yè)沒有固定地址可以落戶。
2020.09.10 431 -
兩個戶口怎么注銷一個?一個公民只能有一個戶口,如果有兩個戶口,就要去派出所申請重戶口注銷,將兩個戶口本身份證一起拿到派出所,然后將要注銷的戶口本和身份證上交給派出所,他們便給你戶口注銷,注銷后你讓派出所給你開個兩個戶口是同一人的證明即可。以后可以將兩個戶口上的信
2020.09.11 725 -
安置房戶口怎樣辦理有房產證或購房協議書就可以遷移戶口。 公安部明令禁止“空戶、掛戶”,所以對于原戶籍房子已經拆遷,是必須遷移戶口的。遷移步驟和所需材料如下: 第一步:攜帶戶口本、身份證、房產證或購房協議書,到房子戶籍所在地派出所戶籍室辦理準遷證。 第二步:攜
2020.12.26 401
-
一個房子兩個戶口怎么安置
如果是在城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是按一個房產證算一份產權,也可說成是一個戶頭,而不是你說的一個戶頭有兩個房產證。那么你兩個房產證是兩個戶頭,你可以仍然按一個產權證安置一套房,拆遷后可安置兩套房,
2022-01-25 15,340 -
戶口是第一套房子拆遷后一房兩戶怎么安置
一房兩戶,也就是我們說的一套房子里邊有兩個居民戶頭,這種情況主要存在于兩戶人共同購買一套房,或者農村家庭分家之后。城市國有土地上房屋產權份額明確,補償安置方式簡單,無論是一房一戶還是一房兩戶,都能很好
2021-11-30 15,340 -
一房兩戶拆遷怎么安置
城市國有土地上房屋產權份額清晰,補償安置方式簡單,不管一房一戶還是一房兩戶,都很好解決補償、安置的問題。農村房屋拆遷,由于補償安置方式多種多樣,因此,一房兩戶或者多戶的安置究竟怎么算就成了一個比較復雜
2022-02-05 15,340 -
一宅兩戶怎么安置
根據具體情況,按當地補償標準執(zhí)行。宅基地拆遷有兩種補償。一是宅基地補償,二是房屋補償。根據《土地管理法》,宅基地拆遷有兩種補償。一是宅基地補償,二是房屋補償。由于宅基地產權屬于村集體,這部分補償屬于村
2021-12-12 15,340
-
01:11
一宅兩戶拆房安置法一宅兩戶拆房安置法主要依據是《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關于一宅兩戶拆房安置的問題,只要兩家獨立立戶,就要按兩戶補償。農村的宅基地和房屋拆遷是分開補償的。分開補償,是指土地補償和地上附著物補償的分離。農村宅基地產權歸村集體所有,由村集
5,480 2022.04.15 -
00:57
房子拆了無安置房戶口怎么辦房子拆了無安置房戶口的處理如下:戶口可以移到新的分配房屋中。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可知,公民遷出本戶口管轄區(qū),由本人或者戶主在遷出前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出登記,領取遷移證件,注銷戶口。補償事項如下: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
2,787 2022.05.11 -
01:00
一個人可以有兩個戶口嗎一個人不可以有兩個戶口。法律規(guī)定一個公民只能在一個地方登記為常住人口。所以一般來說一個人只能有一個戶口。戶口登記機關應當設立戶口登記簿。城市、水上和設有公安派出所的鎮(zhèn),應當每戶發(fā)給一本戶口簿。農村以合作社為單位發(fā)給戶口簿,合作社以外的戶口不
9,337 2022.0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