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借貸案件有哪些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法院受理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jīng)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 第二十六條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七條借據(jù)、收據(jù)、欠條等債權憑證載明的借款金額,一般認定為本金。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實際出借的金額認定為本金。 第二十八條借貸雙方對前期借款本息結算后將利息計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債權憑證,如果前期利率沒有超過年利率24%,重新出具的債權憑證載明的金額可認定為后期借款本金;超過部分的利息不能計入后期借款本金。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24%,當事人主張超過部分的利息不能計入后期借款本金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民間借貸的法律規(guī)定主要有: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約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是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的除外。
民間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
-
民間借貸有哪些法律法規(guī)除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外,當事人主張民間借貸合同自合同成立時生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2020.12.25 176 -
民間借貸哪些法律規(guī)定民間借款利息的法律規(guī)定有,當事人之間能約定利息,但是約定的借款利息或者逾期利息,不能超過借款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四倍;以及高利貸是違法的,不受法律保護的。
2021.02.05 155 -
法院受理民間借貸案件的條件有哪些法院受理民間借貸案件的條件:原告與本案直接利害關系,且具有訴訟能力;有明確的被告;原告有具體的訴求和事實、理由;以及原告起訴的法院對本案有管轄權等。
2020.08.20 168
-
法院審理民間借貸案件涉及哪些的法律規(guī)定
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屬于合同糾紛的范疇,原告有擇地訴訟選擇權,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guī)定》中民間借貸屬于三級案由,置于二級案由借款合同糾紛中; 因此,民間借貸合同糾紛屬于借款合同糾紛。對于合同糾紛案件
2023-02-18 15,340 -
最高人民法院審理民間借貸案件有哪些規(guī)定
當事人以簽訂買賣合同作為民間借貸合同的擔保,借款到期后借款人不能還款,出借人請求履行買賣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民間借貸法律關系審理,并向當事人釋明變更訴訟請求。當事人拒絕變更的,人民法院裁定駁回起訴
2022-08-17 15,340 -
民間借貸案件規(guī)定的最高法院有哪些
1、民法典對民間借貸沒有作出明確規(guī)定,但對貸款合同的內容作出了規(guī)定,例如民間借貸是自然人之間借貸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成立。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條【借款合同定義】借款合同
2022-11-10 15,340 -
民間借貸案件受理法院是怎么規(guī)定的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規(guī)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2022-06-27 15,340
-
01:23
法律對民間借貸有什么規(guī)定嗎根據(jù)我國法律的相關規(guī)定,民間借貸的規(guī)定主要有: 1、借貸雙方應按照合同或者借條所規(guī)定的內容履行相應的義務。其中,其利息的支付也可以在合同中明確約定。若雙方?jīng)]有約定利息的,其利率不超過24%;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的,超過部分的利息約
1,090 2022.04.15 -
01:17
最高法關于民間借貸規(guī)定1、借貸合同無效的情況:套取金融機構貸款然后再貸款給別人的;向他人集資或向公眾非法吸收存款獲得資金然后再貸款給別人的;未依法取得放貸資格的出借人,以營利為目的向社會不特定對象提供借款的;事先知道借款人要用錢犯罪還出借的;違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的
6,878 2022.04.15 -
01:13
民間借貸受法律保護嗎為正確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制規(guī)定,結合審判實踐,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以及在《最高人民法
717 2022.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