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的財物被毀損人身損害能夠起訴賠償嗎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除了人身損害以外,財物被毀壞的也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但必須注意的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guī)定》中的上述規(guī)定,如果受害人的財物不是被毀壞而是被侵占或非法處置,是不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關于這一點,《規(guī)定》在第五條作了詳細的規(guī)定:“犯罪分子非法占有、處置被害人財產而使其遭受物質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被追繳、退賠的情況,人民法院可以作為量刑情節(jié)予以考慮。經過追繳或者退賠仍不能彌補損失,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也就是說,如果被告人只是非法占有、處置受害人的財產而不是毀壞其財產的話話,受害人只能要求其退賠。如果無法退賠,則只能另行提起民事訴訟。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是盜竊、詐騙等案件,對于這些案件的受害人是不能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而對于諸如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罪、放火罪等案件,受害人則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y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
人身損害賠償協(xié)議后能起訴嗎可以,如人身損害的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協(xié)議后,侵權責任人不能按照協(xié)議向受害人支付賠償費用或承擔其他賠償責任的,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021.03.03 467 -
人身損害賠償和解還能起訴嗎一般和解協(xié)議是不能再起訴的,但如果有失公平則可以起訴。和解協(xié)議是原、被告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不違背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應屬合法。
2020.01.04 385 -
人身損害賠償能否提起反訴人身損害賠償可以反訴,反訴也應當符合起訴條件。由于反訴是本訴的被告向本訴的原告提出的獨立的反請求,因此反訴的原告即是本訴的被告,反訴的被告即是本訴的原告,即反訴的當事人是特定的,而且反訴的當事人在訴訟中的地位具有雙重性。反訴是被告的一項訴訟
2020.09.07 187
-
可以起訴主張人身損害賠償人身損害賠償標準嗎,人身損害賠償的標準
可以起訴主張人身損害賠償 人身損害賠償標準:《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七條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y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yī)療費、誤工費
2022-01-20 15,340 -
故意損壞他人財物是損害他人財物嗎
屬于損害他人財物,要看具體的損害。1、《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故意毀滅或者損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行為,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故意毀壞公私財物,造成公私財物損失五千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2022-01-25 15,340 -
人身損害賠償標準物損
物損多少就賠多少,至于人身損害,受害人因就醫(y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y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yǎng)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受害人因傷致殘的,
2022-02-23 15,340 -
人身損害賠償能反訴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人身損害賠償可以反訴。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人身損害和財產損害案件向法院起訴后,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
2022-06-11 15,340
-
01:12
共同訴訟能適用于人身損害賠償嗎共同訴訟可以適用于人身損害賠償。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兩人以上的訴訟。在民事訴訟中,共同訴訟體現為原告或被告是兩人以上。人身損害案件中,存在著多個加害人或者多個受害者的情形,如交通事故中父親死亡的,母親及其子女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
1,362 2022.04.17 -
01:22
走工傷還能走人身損害賠償嗎勞動者是否能同時享受工傷待遇和獲得人身損害賠償,需要判斷侵權人是否為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致使勞動者受到人身損害的,勞動者可以依據侵權責任法獲得人身損害賠償賠償,也可以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guī)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反之,勞動者
3,375 2022.04.15 -
01:29
工傷和人身損害能同時賠償嗎在特定情況下,工傷賠償和人身損害賠償能夠同時獲得。首先,職工發(fā)生工傷后享有工傷待遇是法律賦予的權利,也是保險機構和用人單位法定的義務。其次,第三人侵權造成他人身體傷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這是侵害人的民事責任,同時也是受害人的民事權利,侵害人
2,167 2022.0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