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財產分割結婚不到一年離婚了怎么辦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離婚分為兩種形式: (1)、若雙方能夠對全部事項協(xié)商一致,可以到民政局婚姻登記部門協(xié)議離婚。 (2)、若雙方對某一項事宜未協(xié)商一致,只能通過訴訟離婚。 二、關于財產方面:婚前個人財產,屬于個人所有,在離婚時不參與分割?;楹笕〉玫呢敭a,一般情況下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在離婚時一人一半。但是法律規(guī)定某些特定財產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三、撫養(yǎng)權的問題:兩周歲以下的孩子原則上隨母親;兩周歲到十周歲之間,以將來對孩子醫(yī)療、教育、健康成長的原則來綜合認定;十周歲以上的孩子,主要取決于孩子的意愿。 四、不撫養(yǎng)孩子的一方需要向另一方支付撫養(yǎng)費,數額為不撫養(yǎng)孩子一方收入的20%-30%,支付方式為按月支付的較多。 五、不撫養(yǎng)孩子一方不因支付了撫養(yǎng)費,而免除將來孩子需要正常、合理的大額支出。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結婚不到一年離婚財產一般由夫妻雙方自行協(xié)商分割,若雙方協(xié)商不成,由法院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個人財產則不用分割,歸財產所有權人個人。
根據婚姻法的規(guī)定,夫妻離婚時要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個人財產是不用分割的。關于怎樣分割共同財產,按照意思自治的原則,先由夫妻雙方進行私下協(xié)議,一般是一人一半,還要照顧無過錯方、女方、子女的權益;房產、汽車等還可以按出資比例進行分配。
-
結婚不到一年的離婚分割財產怎么分離婚時,夫妻雙方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但各自的個人財產是不用進行分割的。對于如何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按照意思自治的原則,應當先由夫妻雙方進行自主協(xié)商,一般是一人一半,對于不動產等價值較高的財產,還可以按購買時的出資比例進行分割。同時還應
2021.02.08 125 -
結婚不到一年離婚財產怎樣分割離婚時,對于夫妻共同財產,首先由雙方協(xié)商分割,如果協(xié)商分割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訴,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按照照顧子女、女方和無過錯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對于夫妻共同財產原則上是均等分割,根據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和財產的來源等情況,具體處理時也
2021.04.11 154 -
-
結婚不到一年離婚財產怎么分割
不管結婚多久,只要是合法婚姻,離婚財產都能依法進行公平公正的分割。離婚財產會涉及到婚前財產和共同財產的處理,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guī)定,夫妻雙方在離婚時分割的財產為共同財產,婚前財產則歸各自所有。當然,要明
2021-06-01 15,340 -
結婚不到一年離婚財產分割怎么分
財產的歸屬和分割與財產的性質有關。而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應當先由男女雙方協(xié)商解決,拿出財產分割方案,再由法院進行審查確認;如果男女雙方協(xié)商解決不了,法院會先提出分割方案,盡量使男女雙方能在互諒互讓的
2022-04-09 15,340 -
結婚不到一年離婚財產怎么分割
1、夫妻雙方對財產歸誰所有以書面形式約定的,或以口頭形式約定,雙方無爭議的,離婚時應按約定處理。但規(guī)避法律的約定無效。 、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復員、轉業(yè)軍人所得的復員費、轉業(yè)費,結婚時間10年以上的,
2022-03-15 15,340 -
結婚不到一年,離婚財產怎么分割?
1、因感情不合分居滿兩年,調解無效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離婚。雙方簽署的分居協(xié)議、另一方的認可、在外租房居住的證明等都可以作為證據。 2、如果你有證據證明該房系雙方結婚之前共同出資購置并且在你們第一次離
2022-03-29 15,340
-
01:02
結婚后離婚財產怎么分割結婚后離婚的財產分割問題,需要根據財產的具體性質來作出區(qū)別判斷:對于能夠被認定為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在離婚的時候,雙方可以予以分割;對于不能夠被認定為夫妻共有的財產,在離婚的時候則不能進行分割。具體的分割方法,可以由雙方協(xié)商決定。如果協(xié)商不
1,137 2022.04.17 -
01:03
結婚不到三年離婚財產怎么分結婚不到三年,離婚時,夫妻財產的分割原則上由夫妻協(xié)商處理。對于夫妻的共同財產,可以在雙方自愿的基礎上約定平分,也可以約定直接歸一方所有。若僅有一方單獨提出離婚,則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在判決時,一般將夫妻共同財產均等分割。根據生產、
1,458 2022.05.11 -
01:08
結婚一年離婚財產怎么分首先,夫妻雙方的財產包括夫妻共同財產和個人財產,其中夫妻共同財產是要分割的,個人財產是不用分割的。根據我國民法典的規(guī)定,夫妻共同財產包括: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獲得的工資、獎金、生產、經營收益、知識產權收益、繼承或者贈與所得財產以及其他應當算作共
1,900 2022.0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