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到付款不簽收會負法律責任嗎?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經營者以郵購方式提供商品的,應當按照約定提供。未按照約定提供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款;并應當承擔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五條:“經營者采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一)消費者定作的;(二)鮮活易腐的;(三)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計算機軟件等數(shù)字化商品;(四)交付的報紙、期刊。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據(jù)商品性質并經消費者在購買時確認不宜退貨的商品,不適用無理由退貨。消費者退貨的商品應當完好。經營者應當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內返還消費者支付的商品價款。退回商品的運費由消費者承擔;經營者和消費者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如果還有法律遺留問題,歡迎來電或者來所免費咨詢。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貨到付款收方拒付運費,發(fā)件人要擔責。 因為盡管快遞等貨運公司提供貨到付款服務,但貨運公司實質是為發(fā)件人提供貨物運輸服務的,是與發(fā)件人存在的貨物運輸合同。所以承運人完成運輸服務后,未收到運費的,可以要求發(fā)件人支付運費的。發(fā)件人不能主張是收貨方讓其寄送貨物,并要求選擇貨到付款的付費方式等原因,拒絕支付運費。 當出現(xiàn)收貨方拒付運費的情形,并因此發(fā)生糾紛時,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發(fā)件人與貨運公司就運費事宜進行協(xié)商處理。 2、當協(xié)商不成時,貨運公司可以到法院起訴發(fā)件人,要求支付運費及相關損失的,如利息損失。
-
貨到付款簽收了還能退款嗎
貨到付款的快遞簽收后可以退貨。7天無理由退換貨,允許買家按規(guī)則及其他公示規(guī)則的規(guī)定對其已購特定商品進行退換貨。買家在簽收商品之日起七天內(按照物流簽收后的第二天零時起計算時間,滿168小時為7天)發(fā)起申請售后退換貨。
2020.11.04 1,459 -
貨到付款收貨方拒付運費要找誰承擔責任?
貨到付款收方拒付運費,發(fā)件人要擔責。 因為盡管快遞等貨運公司提供貨到付款服務,但貨運公司實質是為發(fā)件人提供貨物運輸服務的,是與發(fā)件人存在的貨物運輸合同。所以承運人完成運輸服務后,未收到運費的,可以要求發(fā)件人支付運費的。發(fā)件人不能主張是收貨方
2020.10.01 330 -
貨到付款收貨方拒付運費要找誰承擔責任
貨到付款收方拒付運費,發(fā)件人要擔責。 因為盡管快遞等貨運公司提供貨到付款服務,但貨運公司實質是為發(fā)件人提供貨物運輸服務的,是與發(fā)件人存在的貨物運輸合同。所以承運人完成運輸服務后,未收到運費的,可以要求發(fā)件人支付運費的。發(fā)件人不能主張是收貨方
2020.04.27 426
-
貨到付款不付款不收貨會不會被起訴
除非對方有違約情形,否則您不付款不收貨構成違約行為。
2022-10-31 15,340 -
收到已退款貨物,不退還賣家,負什么法律責任
涉嫌不當?shù)美?,可能會被起訴的。。。。
2022-10-27 15,340 -
退款成功了,但是收到貨了,不退的話要付法律責任嗎
屬不當?shù)美柝撁袷路韶熑巍?1、《民法通則》第92條:“沒有合法根據(jù),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 2、最高院司法解釋規(guī)定:返還的不當利益,應當包括原物和原
2022-10-25 15,340 -
供應商發(fā)貨給我沒付款有清單沒會負法律責任嗎?
要給錢或者退回。關鍵是看你們是什么關系,請詳細描述問題,如有需要請致電。
2022-10-26 15,340
-
01:11
收到貨后僅退款違法嗎收到貨后僅退款違法。可能會涉及到非法占有,數(shù)額較大可能會構成犯罪,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shù)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shù)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22,738 2022.04.17 -
00:58
客戶收到貨不給貨款怎么辦客戶收到貨不給貨款應該先要保留好相關供貨的證據(jù),如合同、對帳單、收貨單、傳真件、電子郵件、手機短信、錄音、匯款紀錄等,及時找律師幫你先發(fā)律師函,表明你方立場,要求對方及時支付貨款,若對方不理,可以起訴解決。若發(fā)現(xiàn)對方有財產,可以及時申請財全
7,456 2022.05.11 -
01:00
離婚不讓探視孩子負法律責任嗎離婚不讓探視孩子負法律責任。如果夫妻一方堅持離婚,不讓見孩子、不讓探望孩子,無法就孩子的探望權問題達成協(xié)議,那剩下的辦法就是向法院提起訴訟了。由于離婚不讓見孩子、不讓探視孩子的行為構成侵權行為,法院會根據(jù)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原則,對探望權的行
2,69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