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失犯罪是行為犯還是結果犯呢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jīng)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行為犯主觀方面不能是過失,實質(zhì)上是說明過失犯的類型只能是結果犯而不能是行為犯。我國刑法第15條規(guī)定,應當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jīng)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fā)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由于刑法條文對過失犯必須是結果犯作了明文規(guī)定,因此從邏輯上可以得出行為犯的主觀方面不能是過失的結論。我國刑法第14條對故意犯罪概念所作的規(guī)定,也提到了“危害社會的結果”,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的,是故意犯罪”。應該指出,這里講的危害結果是指行為對法益的侵犯,是廣義上的危害結果。從相反的角度來說,如果這里的危害結果是狹義的危害結果,而不包括危險結果和行為單純對合法權益造成的侵害,就無以解釋危險犯和行為犯的故意。
對內(nèi)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集資詐騙罪是結果犯,結果犯是以發(fā)生犯罪結果為犯罪構成要件的犯罪。集資詐騙侵犯的對象很廣泛,是侵犯的是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和公私財物的所有權。所以集資詐騙罪的成立是以一定的結果的出現(xiàn)為理由。
-
決水罪是行為犯還是結果犯決水罪是行為犯。構成決水罪,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chǎn)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決水罪是指故意決水,制造水患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
2020.10.16 117 -
重婚罪是行為犯還是結果犯重婚罪是行為犯,只要當事人有重婚的行為即構成犯罪,會被追究刑事責任。行為人構成重婚罪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與他人結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行為。
2020.05.07 144 -
集資詐騙罪算是行為犯還是結果犯呢集資詐騙罪是結果犯,結果犯是以發(fā)生犯罪結果為犯罪構成要件的犯罪。集資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違反有關金融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使用詐騙方法進行非法集資,擾亂國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財產(chǎn)所有權,且數(shù)額較大的行為。
2020.12.06 117
-
過失犯罪是行為犯還是結果犯行為犯與結果犯有什么區(qū)別
行為犯主觀方面不能是過失,實質(zhì)上是說明過失犯的類型只能是結果犯而不能是行為犯。我國刑法第15條規(guī)定,應當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jīng)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
2022-06-23 15,340 -
結果犯是行為犯罪還是結果犯
屬于行為犯罪。1、結果犯,指由危害行為和危害結果共同構成犯罪的客觀方面的犯罪。結果犯的既遂,不僅要求有犯罪行為,而且必須發(fā)生法定的犯罪結果,缺少危害結果,犯罪的客觀方面就不具有完整性或者說犯罪客觀方面
2022-02-06 15,340 -
扒竊罪是行為犯還是結果犯呢
扒竊型盜竊罪是行為犯,不是數(shù)額犯,沒有數(shù)額要求,是否定罪不是看數(shù)額。刑法修正案(八)將扒竊行為入刑,就是因為實踐中扒竊行為非常猖獗,很多扒竊案件達不到盜竊罪的立案數(shù)額標準,只能作行政處罰,造成很多慣犯
2022-06-18 15,340 -
過失犯罪還是結果犯
一般過失犯罪取決于危害結果,如沒有造成危害結果的,可以不受刑事處罰。而且過失犯罪,刑事責任只有在法律規(guī)定的情況下才能承擔。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處罰原則:第十五條【過失犯罪】應該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對社會造
2021-12-02 15,340
-
00:51
拐賣婦女兒童罪是行為犯還是結果犯拐賣婦女兒童罪是屬于行為犯,但是犯罪是否既遂的狀態(tài)需要根據(jù)實際的犯罪行為過程來進行確定。拐賣婦女、兒童罪的既遂,應以行為人是否實施了拐騙、綁架、收買、販賣、接送、中轉婦女、兒童中的任一行為為標準,即不以被拐賣的婦女、兒童已經(jīng)出賣為標準。拐賣
1,113 2022.05.18 -
01:06
爆炸罪是危險犯還是行為犯爆炸罪是危險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爆炸行為,并且足以威脅不特定的多數(shù)人的人身和財產(chǎn)安全,不要求造成嚴重后果,就構成犯罪。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zhì)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chǎn)遭受重大損失的
2,018 2022.05.11 -
01:18
故意殺人罪是結果犯嗎故意殺人罪,是指故意殺害他人的行為。故意殺人罪是實害犯,也就是說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生命權利是公民人身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所以,不管被害人是否實際被殺,不管行為處于故意犯罪的預備、未遂、中止等哪個階段,
2,926 2022.0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