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判斷標準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jīng)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判斷標準:我國《刑法》對這種行為規(guī)定了更為嚴厲的刑罰,即“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實踐中發(fā)生的交通肇事后逃逸,且發(fā)生被害人死亡的案件形形色色,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情形,應當分別作出相應的定性和處理。 (1)行為人肇事后,被害人當場死亡,行為人明知被害人已死亡,為逃避處罰而逃逸。行為人雖有逃逸行為,但與被害人死亡的結(jié)果沒有因果關系,不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對行為人的行為以交通肇事罪定罪,按照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惡劣情節(jié)處以3至7年有期徒刑。 (2)行為人肇事后,被害人當場死亡,行為人并不知道被害人已死亡,但為了逃避處罰,置被害人的生死于不顧而逃逸,行為人雖有逃逸行為,主觀上具有放任的故意,但與被害人的死亡沒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不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對行為人的行為應當以交通肇罪定性,按照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惡劣情節(jié)處以3至7年有期徒刑。 (3)行為人肇事后,致被害人損傷特別嚴重,即使及時搶救,受害人的生命也無法挽救,行為人為逃避責任而逃逸,對死亡結(jié)果的發(fā)生聽之任之,行為人的逃逸行為對死亡結(jié)果的發(fā)生并無實質(zhì)上的因果關系,也不屬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應以交通肇事后逃逸處以3至7年有期徒刑。 (4)行為人肇事后,在逃逸過程中再次發(fā)生交通事故致他人死亡的,可分為以下二種情況:其一第一次肇事后,逃逸途中只注意吸取教訓,而忘記其他義務導致再次發(fā)生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行為人的兩行為均構(gòu)成交通肇事罪。其二行為人肇事后,逃逸途中以盡快的速度逃跑且不顧多數(shù)人的生命安全導致多人死亡,主觀故意由過失轉(zhuǎn)化為故意,其行為侵害的客體是不特定多數(shù)人的生命安全,屬于危害公共安全,對行為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 (5)行為人肇事后,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xiàn)場后隱藏或者遺棄,如將被害人放在不易被發(fā)現(xiàn)的地方,自己駕車逃跑,使被害人處于無法得到救助的環(huán)境中,主觀上是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傷亡結(jié)果的發(fā)生,行為人的行為應當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對內(nèi)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判斷標準: 一是行為人肇事后急于逃避責任而逃逸,其既未查看被害人情況,也未作任何處置即逃離,行為人應當承擔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責任。 二是行為人發(fā)現(xiàn)被害人受傷較為嚴重,為了逃避責任,故意將被害人放置在光線昏暗或者隱蔽地點,之后由于其他車輛發(fā)生交通肇事等造成被害人死亡,行為人的行為構(gòu)成故意殺人罪。 三是行為人將被害人移到路邊比較安全的地方,希望其他人看到并給予救助,但被害人其后因其他車輛交通肇事等原因造成事故并死亡,行為人應否承擔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責任,要看被害人傷情嚴重程度。 四是行為人以為被害人死亡而故意將其放置在容易被其他車輛碾壓的位置或者用雜物進行掩蓋致使被害人因再次發(fā)生交通事故等原因死亡。由于逃逸行為仍是被害人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仍然可將此種情況認定為因逃逸致人死亡。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判定為機動車駕駛?cè)擞猩米蕴与x事故現(xiàn)場,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責任無法確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脫責任的行為,構(gòu)成犯罪的會被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guī)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因而發(fā)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chǎn)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以上是對這個問題的解答。
-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判斷標準有哪些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判斷標準有:交通事故逃逸被判定為機動車駕駛?cè)松米蕴与x事故現(xiàn)場,使交通事故造成的民事、刑事、行政責任無法確定。其目的是逃避和逃避責任。構(gòu)成犯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違反交通管理法規(guī),造成重大事故、重傷、死亡或者給公私
2022.04.14 247 -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判定標準逃逸致人死亡的標準是: 1、該行為屬于交通肇事后逃逸; 2、逃逸行為與死亡結(jié)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逃逸致人死亡,構(gòu)成交通肇事罪的,應當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0.02.27 262 -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立案標準認定行為人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方式: 1、看這一行為是否屬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即明知發(fā)生了交通事故,為逃避法律責任逃離事故現(xiàn)場; 2、分析逃逸行為與死亡結(jié)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即無論行為人逃逸、未予救助的行為是否對被害人的死亡有影響。
2020.02.24 139
-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判斷標準是什么
律師回答:(1)行為人肇事后,被害人當場死亡,行為人明知被害人已死亡,為逃避處罰而逃逸。行為人雖有逃逸行為,但與被害人死亡的結(jié)果沒有因果關系,不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對行為人的行為以交通肇事罪定罪
2022-08-09 15,340 -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判斷標準是怎樣的?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判定為機動車駕駛?cè)擞猩米蕴与x事故現(xiàn)場,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責任無法確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脫責任的行為,構(gòu)成犯罪的會被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guī)
2022-07-12 15,340 -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逃逸的判定標準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判定為機動車駕駛?cè)擞猩米蕴与x事故現(xiàn)場,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責任無法確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脫責任的行為,構(gòu)成犯罪的會被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缎谭ā返谝话偃龡l規(guī)
2022-07-11 15,340 -
肇事逃XX致人死亡的判斷標準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判定為機動車駕駛?cè)擞猩米蕴与x事故現(xiàn)場,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責任無法確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脫責任的行為,構(gòu)成犯罪的會被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缎谭ā返谝话偃龡l規(guī)
2022-06-05 15,340
-
01:06
逃逸致人死亡判幾年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有關規(guī)定,逃逸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了逃避法律的追究而逃跑的行為應當以交通肇事罪論處,該罪的量刑情節(jié)有: 1、犯本罪的一般情節(jié)的,依法應當判處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 2、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或有其
10,593 2022.04.15 -
01:51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賠償標準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肇事者需要承擔的賠償責任標準為: 1、需要賠償受害方的喪葬費用,即辦理喪葬事宜的必需的費用。其標準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六個月總額計算。 2、賠償受害方的死亡賠償金,死亡賠償金包括對死者家屬的撫慰金及死者
4,044 2021.04.25 -
01:22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逃逸判多少年行為人在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后還有逃逸行為的,原則上應當依法對其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罰。具體而言,《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對交通肇事罪的有關定罪量刑內(nèi)容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根據(jù)該條規(guī)定的內(nèi)容,行為人交通肇事致他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
1,018 2022.0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