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工作人員挪用公款罪構成成立什么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挪用公款罪指行為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或者挪用數額較大的公款進行營利活動,或者挪用數額較大的公款超過三個月未還的行為。其中包含三個要件: (一)行為人實施了挪用公款的行為。即行為人未經合法批準而擅自將公款移作他用。 (二)行為人利用了職務之便。挪用公款的行為是利用其主管、管理、經手公款的職務上的便利實施的。 (三)行為人挪用的公款是歸個人使用的。所謂歸個人使用,既包括由挪用者本人使用,也包括由挪用者交給、借給他人使用。根據本條之規(guī)定,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具體可包括以下三種情況: 1、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 2、挪用公款歸個人進行營利活動,并且數額較大的。 3、挪用公款歸個人用于上述非法活動、營利活動以外的用途,并且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挪用公款給他人使用,不知道使用人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或者用于非法活動,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構成挪用公款罪,明知使用人用于營利活動或者非法活動的,應當認定為挪用人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或者非法活動。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從事國家機關公務的人員具體包括:國有企業(yè)、國有公司、國有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這些單位委派到非國有機構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法從事公務的人員,如臨時成立的公共慈善機構工作人員,同樣扮演者國家工作人員身份。
-
公務員挪用公款構成什么罪公務員挪用公款涉嫌挪用公款罪。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是挪用公款罪。
2020.01.06 130 -
假冒國家工作人員構成什么罪假冒國家工作人員以假冒的身份進行炫耀、欺騙,關鍵在于“騙”,如騙取金錢、愛情、職位、榮譽等,從而獲得非法利益,構成招搖撞騙罪,由公安機關立案追訴;如假冒國家工作人員威脅他人交出財物的行為,涉嫌構成敲詐勒索或者搶劫罪,由檢察院受理偵查。
2020.10.11 884 -
國家工作人員挪用公款算不算犯罪?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對象主要是指公款,挪用用于救災、搶險、防汛、優(yōu)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歸個人使用的; 從重處罰的規(guī)定中可以看出,用于上述特殊用途的特定公物也可以成為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對象。
2020.11.06 539
-
什么行為構成國家工作人員挪用公款罪?
挪用公款罪指行為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或者挪用數額較大的公款進行營利活動,或者挪用數額較大的公款超過三個月未還的行為。其中包含三個要件: (一)行為人實施了挪用公款的行
2022-05-18 15,340 -
非國家工作人員會構成挪用公款罪嗎
1、非本單位的工作人員也能構成挪用公款罪。 2、非工作人員可以與本單位人員構成挪用公款罪的共同犯罪。犯挪用公款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jié)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數額巨大不退還的
2022-05-22 15,340 -
什么樣的行為構成國家工作人員挪用公款罪
挪用公款罪指行為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或者挪用數額較大的公款進行營利活動,或者挪用數額較大的公款超過三個月未還的行為。其中包含三個要件:(一)行為人實施了挪用公款的行為
2021-05-19 15,340 -
國家工作人員挪用公款罪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挪用公款罪指行為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或者挪用數額較大的公款進行營利活動,或者挪用數額較大的公款超過三個月未還的行為。其中包含三個要件: (一)行為人實施了挪用公款的行
2022-05-21 15,340
-
00:57
挪用公款多少錢構成犯罪如果公款是個人使用、進行賭博或走私等非法活動的話,以挪用公款三萬元為定罪的數額起點,同時不要求行為人在幾個月以內未歸還。如果挪用公款超過五萬元,為進行個人營利活動的,都構成犯罪,但在案發(fā)前部分或者全部歸還本息的,可以從輕處罰。情節(jié)輕微的,可
1,997 2022.04.17 -
00:59
挪用公款多長時間構成犯罪如果國家工作人員挪用公款數額較大,并且超過三個月未還的,即構成挪用公款罪。但是判斷國家工作人員是否構成挪用公款罪,除了根據挪用公款的時間及挪用的數額進行判斷之外,還應當根據其所挪用的公款的用途進行判斷。首先,如果國家工作人員挪用公款歸個人使
2,362 2022.04.15 -
01:03
非國家工作人員賄賂罪立案標準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法律并沒有明文規(guī)定非國家工作人員賄賂罪這一罪名,而是規(guī)定了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關于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這一罪名而言,行為人如果主觀上具有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目的,客觀上實施了給予公司、企業(yè)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以
2,511 2022.0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