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應如何認定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實施本解釋第二條規(guī)定所列行為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條以集資詐騙罪定罪處罰。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 (一)集資后不用于生產經營活動或者用于生產經營活動與籌集資金規(guī)模明顯不成比例,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 (二)肆意揮霍集資款,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 (三)攜帶集資款逃匿的; (四)將集資款用于違法犯罪活動的; (五)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逃避返還資金的; (六)隱匿、銷毀賬目,或者搞假破產、假倒閉,逃避返還資金的; (七)拒不交代資金去向,逃避返還資金的; (八)其他可以認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集資詐騙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應當區(qū)分情形進行具體認定。 行為人部分非法集資行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對該部分非法集資行為所涉集資款以集資詐騙罪定罪處罰;非法集資共同犯罪中部分行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他行為人沒有非法占有集資款的共同故意和行為的,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行為人以集資詐騙罪定罪處罰。”
根據司法實踐,對于行為人通過詐騙的方法非法獲取資金,造成數額較大資金不能歸還,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1、明知沒有歸還能力而大量騙取資金的; 2、非法獲取資金后逃跑的; 3、肆意揮霍騙取資金的; 4、使用騙取的資金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 5、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以逃避返還資金的; 6、隱匿、銷毀賬目,或者搞假破產、假倒閉,以逃避返還資金的; 7、其他非法占有資金、拒不返還的行為。
-
非法占有為目的的認定非法占有為目的是指行為人非法取得、控制他人財物,一般出現在財產犯罪和部分職務犯罪當中,例如盜竊罪、搶劫罪,甚至是挪用公款罪進行非法活動等罪中。行為人主觀上是存在犯罪故意的,企圖通過危害行為來達到對財物實際非法控制的目的,而客觀上已經處于對財
2022.04.12 3,788 -
如何認定以非法占有合同欺詐為目的以非法占有合同欺詐為目的認定如下: 1、利用詐騙手段籌集巨額資金后,攜帶被害人財物逃跑的; 2、肆意非法處置、濫用、變相占有被害人財物的; 3、揮霍對方定金、預付款,使受害人財產無法返還的; 4、通過支付中人高額回扣、介紹費、提成等方式,使
2022.04.14 604 -
敲詐勒索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如何認定非法占有目的是敲詐勒索罪主觀方面的必備要素,“非法占有目的”分為兩個部分,只有二者結合,才能認定具有敲詐勒索罪的“非法占有目的”。首先,要查清楚索要錢財的依據是什么,行為人與被害人之間是否存在債權債務關系;其次,要查清楚索要的內容及金額。
2020.02.01 214
-
什么是非法占有行為? 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如何認定?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以非法占有為目的”: (一)明知沒有還款能力而大量透支,無法歸還的; (二)肆意揮霍透支的資金,無法歸還的; (三)透支后逃匿、改變聯系方式
2022-04-18 15,340 -
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現實行為要如何認定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以非法占有為目的”: (一)明知沒有還款能力而大量透支,無法歸還的; (二)肆意揮霍透支的資金,無法歸還的; (三)透支后逃匿、改變聯系方式
2022-05-02 15,340 -
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行為怎么認定?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以非法占有為目的”: (一)明知沒有還款能力而大量透支,無法歸還的; (二)肆意揮霍透支的資金,無法歸還的; (三)透支后逃匿、改變聯系方式
2022-04-15 15,340 -
刑法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應當如何認定
(一)明知沒有還款能力而大量透支,無法歸還的; (二)肆意揮霍透支的資金,無法歸還的; (三)透支后逃匿、改變聯系方式,逃避銀行催收的; (四)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逃避還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
2022-07-24 15,340
-
00:58
詐騙罪非法占有為目的6種情形詐騙罪非法占有為目的6種情形如下:1、集資后不用于生產經營活動或者用于生產經營活動與籌集資金規(guī)模明顯不成比例,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2、肆意揮霍集資款,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3、攜帶集資款逃匿的;4、將集資款用于違法犯罪活動的;5、抽逃、轉
4,927 2022.05.11 -
01:07
非法行醫(yī)的行為有哪些非法行醫(yī),指的是沒有醫(yī)生執(zhí)業(yè)資格證卻從事醫(yī)務診療活動,包括在醫(yī)療機構中從事診療活動的、或者擅自開業(yè)從事診療活動;如果有醫(yī)生執(zhí)業(yè)資格證但沒有取得開業(yè)執(zhí)照行醫(yī)的,不屬上述所稱的非法行醫(yī)。 司法解釋規(guī)定,非法行醫(yī)的行為有: 1、沒有取得醫(yī)生職業(yè)資
1,649 2022.04.15 -
01:27
消費欺詐行為的法律認定消費欺詐行為,是指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過程中,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國家工商總局《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可以從3個方面判斷經營者的行為是否構成消費欺詐:
3,455 2022.0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