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和法律后果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 1、主體 在主體方面,轉讓人須為無權處分人,受讓人為有民事行為能力人。只有當轉讓人無權處分該物時,原物所有人的利益才會受到侵害,才會存在犧牲原物權人的利益而保護第三人利益的情形,才有適用善意取得的必要。并且,受讓人應當具有民事行為能力,這樣才能保證第三人的行為是有效的,一個被撤銷或無效的行為就不存在對其利益的保護問題。 2、客體 在客體方面,我國規(guī)定善意取得的客體包括動產和不動產,動產以交付為其公示原則,不動產以登記為其公示原則。 3、主觀方面 就主觀方面來說,受讓人應當的善意的。所謂“善意”,主要指不知情,指行為人在為某種民事行為時不知存在某種足以影響該行為法律效力的因素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 4、客觀方面 在客觀方面,善意取得必須依一定的法律行為而存在,這是善意取得的前提。受讓人通過交易從轉讓人處取得財產,而受讓人的這種行為是一種“支付合理對價”的法律行為。 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善意取得是指無權處分人將其占有的他人財產轉讓給第三人,若果第三人為善意,則取得該財產的所有權,該財產的原所有權人不得再向第三人請求返還。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 (一)受讓人取得財產時出于善意; (二)取得百依法可以流通的動產; (三)受讓人必須通過交換而取得財產。 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善意取得是指無權處分人將其占有的他人財產轉讓給第三人,若果第三人為善意,則取得該財產的所有權,該財產的原所有權人不得再向第三人請求返還。
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為:受讓財產時為善意、以合理的價格轉讓、動產已經交付,不動產已經登記。 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善意取得是指無權處分人將其占有的他人財產轉讓給第三人,若果第三人為善意,則取得該財產的所有權,該財產的原所有權人不得再向第三人請求返還。
-
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和法律后果是什么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 (一)受讓人取得財產時出于善意; (二)取得百依法可以流通的動產; (三)受讓人必須通過交換而取得財產。 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善意取得是指無權處分人將其占有的他人財產轉讓給第三人,若果第三人為善意,則取得該財產的所有權
2021.03.13 295 -
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1.在無權處分人與受讓人之間,因為已經完成交付或登記,以及支付合理價金,雙方的轉讓行為有效; 2.在原所有權人與受讓人之間,原所有權人不得向受讓人主張返還財產,受讓人在原所有權人向其請求返還時享有抗辯權; 3.在原所有權任與無權處分人之間,
2021.01.01 146 -
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 1.出讓人無權處分; 2.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 3.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4.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guī)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2021.02.18 250
-
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
1、善意取得是民法中的概念,而非刑法中的概念。 2、善意取得:又稱即時取得。指無權處分人將其占有的動產或者錯誤登記在其名下的不動產轉讓給善意第三人或者為善意第三人設定他物權,在符合一定條件的前提下,善
2022-02-24 15,340 -
善意取得的概念和構成要件
善意取得應該符合的條件: (一)出讓人無權處分; (二)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第三人必須是善意的。 (三)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四)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guī)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
2022-10-14 15,340 -
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為
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為:受讓財產時為善意、以合理的價格轉讓、動產已經交付,不動產已經登記。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條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
2022-06-21 15,340 -
為什么說善意取得的要件與法律后果成立
概念:取得人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取得行為不合法,誤以為自己的取得行為是合法的。構成要件: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合法。法律后果:取得的物受法律保護。
2022-10-28 15,340
-
01:00
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的法律條件和后果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的法律條件和后果如下: 1、宣告失蹤的條件:自然人下落不明滿二年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該自然人為失蹤人。后果:失蹤人的財產由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或者其他愿意擔任財產代管人的人代管。代管有爭議,沒有上述人選,
4,081 2022.04.18 -
01:22
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有哪些不當得利,指沒有合法根據,使他人受到損失而自己獲得利益的事實。其中取得不當利益的人叫受益人,財產受到損失的人叫受害人。因不當得利沒有合法根據,雖屬既成事實亦不受法律保護,受益人取得的不當利益應當返還給受害人。不當得利制度旨在調整欠缺法律依據
20,255 2022.04.15 -
00:59
惡意舉報要承擔怎樣的法律后果惡意舉報要承擔以下法律后果: 1、行為人惡意舉報他人的,若其主觀目的是想讓被害人承擔刑事責任,情節(jié)嚴重的,可能構成我國誣告陷害罪。我國人民法院對于犯該罪的犯罪分子,可以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
7,792 2023.0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