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法征地拆遷后果怎么樣?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第三十一條違反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本辦法進行征地活動的,該征地行為無效,已經開發(fā)建設的,依法予以查處。 第三十二條侵占、挪用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征地補償費用,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未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三條征收土地方案公告并按規(guī)定支付征地補償費后,被征地者拒不交出土地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交出土地;逾期不交出土地的,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 第三十四條阻礙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依法執(zhí)行公務的,由公安機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予以處罰,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征地拆遷的程序如下: 1、用地單位(拆遷人)取得征地以及規(guī)劃等批準文件,然后經申請由區(qū)縣建委發(fā)布暫停辦理相關手續(xù)的公告; 2、拆遷人擬定、報批、公布拆遷實施方案; 3、拆遷人向區(qū)縣建委申請核發(fā)房屋拆遷許可證; 4、區(qū)縣建委審核發(fā)證,并發(fā)布拆遷公告; 5、拆遷人與被拆遷人達成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 6、在公告的搬遷期限內未達成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由區(qū)縣建委裁決; 7、規(guī)定拆遷期限; 8、拆遷結案。
擅自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于非農業(yè)建設的, 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主管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非法所得,并處罰款。
-
拆遷是先征地后拆遷的嗎不是的。征地及拆遷順序可由雙方協(xié)商處理,同時,征地區(qū)需要出示征地通知和安置補償公告,讓老百姓從公告中了解實施文件和安置補償辦法。不到場者可拒絕拆除。《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六十二條,房地產抵押時,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規(guī)定的
2022.04.12 900 -
征地拆遷程序是怎樣的征地拆遷的過程是:拆遷許可證的發(fā)放,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取得,表明房屋拆遷的資格是取得的,這是房屋拆遷的前提和基礎。一般來說,持有房屋拆遷許可證的是拆遷人,被拆遷房屋的是被拆遷人。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在發(fā)布拆遷通知時,應當以房屋拆遷公告的形式,將《
2022.04.12 738 -
征地拆遷程序是怎樣的征地拆遷的程序如下: 1、用地單位(拆遷人)取得征地以及規(guī)劃等批準文件,然后經申請由區(qū)縣建委發(fā)布暫停辦理相關手續(xù)的公告; 2、拆遷人擬定、報批、公布拆遷實施方案; 3、拆遷人向區(qū)縣建委申請核發(fā)房屋拆遷許可證; 4、區(qū)縣建委審核發(fā)證,并發(fā)布拆
2020.01.05 162
-
違法征地拆遷行為有哪些后果
第三十一條違反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本辦法進行征地活動的,該征地行為無效,已經開發(fā)建設的,依法予以查處。 第三十二條侵占、挪用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征地補償費用,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
2022-04-10 15,340 -
怎么舉報違法征地拆遷
1、可以到當地的土地管理部門舉報。 2、網絡舉報:國土資源部舉報信箱 3、尋求媒體幫助。 4、向征地部門所在地政府或上一級政府投訴,但實踐中這種事舉報也沒有用,政府部門不予處理。 5向法院提起訴訟,現
2021-08-18 15,340 -
違法征地拆遷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市、縣(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一)對未依法取得選址意見書的建設項目核發(fā)建
2022-03-16 15,340 -
征地拆遷中果木怎么處理
這要看他們征用的土地是否用于做公益事業(yè),如果是的話,他們有權利去拆除;但是如果不是的話,可以對他們提起行政訴訟。 1.地上附著物(果木)的所有權是屬于誰的?有合法證明嗎? 2.地方政府是指哪個部門?如
2022-02-05 15,340
-
01:16
拆遷人違約被拆遷人怎么維權在征收人和被征收人已經簽訂了《安置補償協(xié)議》之后,若征收人沒有按協(xié)議內容,履行其需要履行的義務,被征收人可以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被征收人可用以下這幾種方法進行: 1、采用被征收人名義給征收人發(fā)送催告函,催告其盡快履行需要履行的義務;
1,072 2022.04.17 -
01:25
征地糾紛怎樣處理征地糾紛處理辦法: 1、可以通過行政復議方式解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行政主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復議申請; 2、通過行政訴訟方式解決。公司法人對于行政行為有異議或不服而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進行審理并作
362 2022.0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