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查個人隱私可以判刑嗎

個人隱私,無關他人權益。調查他人個人隱私是違法行為,造成嚴重后果的,可能構成犯罪。
二、侵犯個人隱私怎么判刑
對于侵犯他人隱私權的行為一般是屬于侵權行為,如果沒有造成一定的后果,侵權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包括精神損害賠償,不構成刑事責任。不過也不能說侵犯他人隱私的行為就一律不構成犯罪,不需要對行為人判刑。
根據《刑法》當中的規(guī)定:
1、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2、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jié)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郵政工作人員私自開拆或者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而竊取財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guī)定定罪從重處罰。
現(xiàn)下,有人喜歡“撬開”他人的網絡空間、電子郵箱,獲取隱私圖片、視頻在網上傳播,其中不乏淫穢、色情圖片,但這樣的行為很可能涉及更加嚴厲的刑事犯罪,即傳播淫穢物品罪、制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等。有關規(guī)定參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互聯(lián)網、移動通訊終端、聲訊臺制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電子信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二)。
三、哪些行為屬于侵犯隱私權
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和電話號碼。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
3、非法跟蹤他人,監(jiān)視他人住所,安裝竊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
4、非法刺探他人財產狀況或未經本人允許公布其財產狀況。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記,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內容,以及將他們公開。
6、調查、刺探他人社會關系并非法公諸于眾。
7、干擾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對其進行調查、公布。
-
審判可以泄漏個人隱私嗎
83人看過
-
法院可以查詢我的個人隱私嗎?
211人看過
-
警察可以私自查家人隱私嗎
53人看過
-
12368查詢網可以查別人隱私嗎
307人看過
-
什么人可以調查隱私
298人看過
-
私自查個人隱私觸犯什么刑法
481人看過
刑事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勞動群眾集體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 更多>
-
12368可以查到隱私嗎香港在線咨詢 2021-10-28不,12368以公眾和訴訟參與者為服務對象,以訴訟活動過程、訴訟知識咨詢等靜態(tài)信息和案件審理、執(zhí)行等動態(tài)信息為服務內容,以電話接入和語音、短信、傳真等服務方式,為公眾參與訴訟活動提供服務和便利。 -
私自隱私可以嗎,拍別人的隱私可以嗎?浙江在線咨詢 2022-07-07根據我國國情及國外有關資料,下列行為可歸入侵害隱私權范疇: 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證號和電話。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 3、非法跟蹤他人,監(jiān)視他人住所,安裝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 4、非法刺探他人財產狀況或未經本人允許公布其財產狀況。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記,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內容,以及將他們公開。 6、調查 -
個人隱私有權力查嗎甘肅在線咨詢 2022-10-27夫妻中一方不同意離婚另一方可以起訴離婚,起訴離婚需要到對方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法院起訴。起訴離婚的程序包括: 1、起草起訴狀; 2、準備訴訟所需要的證據; 3、向有管轄權的法院遞交起訴狀和證據。起訴離婚通常會涉及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子女撫養(yǎng)、債務承擔等等問題,建議最好可以委托律師介入協(xié)助。 -
信用卡可以查看自己的個人的隱私嗎重慶在線咨詢 2022-08-10個人隱私可以包括指不愿告人或不便告人的事情。隱私權的特征有:隱私權的主體只能是自然人,隱私權的內容具有真實性和隱秘性,隱私權的保護范圍受公共利益的限制。根據我國法律規(guī)定,下列行為屬于侵犯隱私權: 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和電話號碼。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 3、非法跟蹤他人,監(jiān)視他人住所,安裝竊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 4、 -
夫妻之間有個人隱私嗎?查看他人隱私犯法嗎河南在線咨詢 2022-10-05夫妻之間仍然有個人隱私,未經他人允許查看屬于違法行為。根據我國現(xiàn)行立法及有關司法解釋,隱私利益是受法律明確保護的一項人格利益,因此構成侵害隱私利益的,行為人就應承擔侵權民事責任。我國侵害公民隱私權的責任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停止侵害受害人對于正在發(fā)生的侵害,如加害人正在宣揚傳播受害人的隱私資料、侵入受害人的私生活領域等,可以請求停止侵害,防止損害結果的發(fā)生或擴大等。 (2)賠禮道歉按照最高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