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免费的精品国产v∧,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色,久久国产视频,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黄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判斷故意殺人罪的標準
來源:法律編輯整理 時間: 2023-11-09 23:50:10 93 人看過

本文介紹了四種未遂情況,包括對象錯誤、動機錯誤、工具錯誤和客觀不能犯。其中,客觀不能犯是指客觀上無法達到致死的效果,而主觀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對自己行為可能構成的犯罪及其所構成的結(jié)果的錯誤認識。

以下是幾種未遂的情況:

1.對象錯誤:例如A原本計劃殺錯人,但卻錯誤地殺了自己的枕頭。

2.動機錯誤:A原本是出于正當防衛(wèi)的目的去刺枕頭,但后來意識到自己殺錯了人。

3.工具錯誤:A使用刀子去刺枕頭,但后來發(fā)現(xiàn)是枕頭而不是自己想象中的人。

4.對象錯誤且動機錯誤:A原本計劃殺害B,但卻因為失誤殺了自己的枕頭,并且是出于正當防衛(wèi)的目的。這時被逮到了。這叫故意殺人未遂,屬于對象不能犯得未遂。不影響定罪,只影響量刑。(2)手段不能犯:包括使用的工具不能達到致死的效果,如A用木棒子不停打B的要害想要致B與死地,但是怎么打也打不死。也屬于故意殺人未遂,不影響定罪,只影響量刑。還包括使用的方法不能犯,如A迷信認為扎個小人能害死B,于是天天聽扎小人詛咒B,這種情況就不屬于犯罪。(3)客觀不能犯:就是客觀方面讓達不到致死的效果。如A要殺死B但是B穿了防彈背心,A用盡了所有方法B都死不了。這也屬于故意殺人未遂,不影響定罪,只影響量刑。(4)主觀認識錯誤:如A開車撞死B,從B身上壓過去還下來摸了下確定B已經(jīng)死了。于是逃走了,C路過發(fā)現(xiàn)B把他帶到醫(yī)院又救活了,也屬于故意殺人未遂,不影響定罪,只影響量刑。

故意殺人未遂的四種情況及其認定依據(jù)是什么?

故意殺人未遂是指行為人實施故意殺人行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形。根據(jù)我國《刑法》第二十三條的規(guī)定,故意殺人未遂的認定依據(jù)包括以下四種情況:

1. 未遂殺人罪:行為人已經(jīng)著手實行犯罪,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應當負刑事責任。

2. 中止殺人罪:行為人在犯罪過程中,自動中止了犯罪行為,并且未有效地防止犯罪結(jié)果的發(fā)生。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

3. 未遂自殺罪:行為人實施犯罪行為,由于其自身的精神壓力或身體健康等原因,導致其未能完成犯罪。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

4. 緊急避險罪:行為人為了保護自己或他人的人身、財產(chǎn)安全,采取緊急避險行為,導致犯罪行為未能得逞。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

故意殺人未遂是一種犯罪行為,行為人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是,在具體情況下,行為人的責任會因為其具體情況而有所不同。如果行為人能夠及時認罪悔罪并積極采取補救措施,取得受害人的諒解,則可以得到從輕或減輕處罰的機會。

無論是什么情況,任何形式的故意殺人行為都是不可接受的。如果因為意外或者疏忽導致了他人死亡,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并盡力彌補受害人的損失。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有時候即使我們盡力了,也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未能達成目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冷靜分析問題,找出問題的根源,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fā)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十三條已經(jīng)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不管法律處罰的力度是輕是重,我們都不能因為這些而去故意觸犯法律,做一個合格、懂法、守法的公民,這才是我們應當做的。

聲明:該文章是網(wǎng)站編輯根據(jù)互聯(lián)網(wǎng)公開的相關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如若侵權或錯誤,請通過反饋渠道提交信息, 我們將及時處理。【點擊反饋】
律師服務
2025年11月01日 01:37
你好,請問你遇到了什么法律問題?
加密服務已開啟
0/500
律師普法
換一批
更多犯罪未遂相關文章
  • 故意殺人罪的認定標準是什么?故意殺人罪的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生命權利是公民人身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我國法律對于侵犯他人生命權利的行為規(guī)定了嚴厲的懲罰,若他人故意侵犯他人的生命權,構成故意殺人罪的是需要承擔刑事責任的。因為故意傷人罪是我國刑法​中少數(shù)性質(zhì)最惡劣的犯罪行為之一,因此對故意殺人罪的懲罰會比較嚴重。一、故意殺人罪的認定標準1.客體要件故意殺人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夠獨立呼吸并能進行新陳代謝的活的有機體,是人賴以存在之前提。2.客觀要件首先,必須有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作為、不作為均可以構成。以不作為行為實施的殺人罪,只有那些對防止他人死亡結(jié)果發(fā)生負有特定義務的人才能構成。其次,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必須是非法的,即違反了國家的法律。執(zhí)行死刑、正當防衛(wèi)、緊急避險均不構成故意殺人罪(因緊急避險不構成故意殺人罪的案例極少,通常要避險+立功才可能會不構成犯罪)。經(jīng)受害人同意而剝奪其生命的行為,也構成故意殺人罪。
    2023-06-11
    200人看過
  • 故意殺人罪的立案標準,按照故意殺人罪處罰的情形
    一、故意殺人罪的立案標準故意殺人,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屬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權利罪的一種。是中國刑法中性質(zhì)最惡劣的少數(shù)犯罪之一。必須從重從快嚴懲。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guī)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據(jù)刑法第232條的規(guī)定,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應當立案。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由于生命權利是公民人身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實際被殺,不管殺人行為處于故意犯罪的預備、未遂、中止等哪個階段,都構成犯罪,應當立案追究。二、按照故意殺人罪處罰的情形刑法條文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八條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
    2023-05-03
    239人看過
  • 相約自殺算不算故意殺人,故意殺人的判斷方法是什么
    相約自殺算不算故意殺人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分析。自殺為何會構成犯罪“被害人的承諾不能成為被告人殺人犯罪的理由?!敝性悍ü俜治觯景府斨校┠持饔^上對于被害人的死亡持放任態(tài)度,具有以自己的行為剝奪對方生命的故意,符合故意殺人罪的主觀要件。同時,其客觀上也實施了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符合故意殺人罪的客觀要件。雖然被害人系在自愿情形下由施某實施殺害行為,但施某所侵害的生命權已經(jīng)超出被害人承諾可處分的范圍,不能以此排除其行為的刑事違法性,仍然具有社會危害性和可責難性,應以犯罪論處。是否犯罪有四種情形:相約自殺,指二人以上相互約定自愿共同自殺的行為。相約自殺,是否一律構成犯罪?對此,一般可以分為四種情形。故意殺人的判斷方法: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他人死亡的結(jié)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jié)果發(fā)生即為故意。故意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或者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jié)果,并且希望危
    2024-04-23
    468人看過
  • 判定故意傷人和故意殺人的標準是什么?
    故意傷害罪侵犯他人身體權利,故意殺人罪一般容易區(qū)分,侵犯他人生命權。區(qū)分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的關鍵,在于兩罪性質(zhì)的不同。故意殺人罪是剝奪他人的生命,希望或者任由他人死亡,而故意傷害罪只是損害他人身體,而不是剝奪他人的生命。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guī)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貪污賄賂罪和瀆職罪如何界定貪污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瀆職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妨害國家機關的正?;顒又率箛遗c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兩者皆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而實施的犯罪。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guī)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7-01
    75人看過
  • 量刑標準與故意殺人罪
    刑事責任年齡
    故意殺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剝奪別人的生命權的行為。我國刑法規(guī)定,一般情況下,觸犯故意殺人罪的犯罪嫌疑人,如果犯罪情節(jié)較輕的,那么會被法院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故意殺人致死的,那么,犯罪嫌疑人會被法院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會被判處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故意殺人罪最新量刑標準故意殺人罪量刑標準犯故意殺人罪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據(jù)刑法第232條的規(guī)定,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應當立案。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由于生命權利是公民人身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實際被殺,不管殺人行為處于故意犯罪的預備、未遂、中止等哪個階段,都構成犯罪,應當立案追究。故意殺人罪犯罪主體故意殺人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已滿
    2023-07-01
    430人看過
  • 故意殺人罪量刑標準2024
    法律綜合知識
    一、故意殺人罪的定義故意殺人,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屬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權利罪的一種。是中國刑法中性質(zhì)最惡劣的少數(shù)犯罪之一。必須從重從快嚴懲。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guī)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故意殺人罪量刑標準在量刑時,應當破除不正當觀念,既不能認為殺人既遂的要一律償命,也不能認為殺人未遂的一律不判死刑。要綜合全部案情,正確評價罪行輕重和行為人的人身危險程度,給罪犯以適當?shù)男塘P處罰。1、情節(jié)嚴重的犯故意殺人罪犯故意殺人罪的,情節(jié)嚴重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如:(1)出于圖財、奸淫、對正義行為進行報復、毀滅罪證、嫁禍他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卑劣動機而殺人;(2)利用烈火焚燒、長期凍餓、逐漸肢解等極端殘酷的手段殺人;(3)殺害特定對象如與之朝夕相處的親人,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知名人士等,
    2024-01-20
    147人看過
  • 未遂故意殺人罪的定罪標準及判刑依據(jù)
    我國刑法對故意殺人未遂的量刑標準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如果是故意殺人未遂的,那么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觸犯故意殺人罪的犯罪嫌疑人,情節(jié)較輕的,一般會被法院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是犯罪情節(jié)嚴重的,犯罪嫌疑人一般會被法院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會被判處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故意殺人未遂與故意傷害罪的區(qū)別兩者的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侵害的客體不同、犯罪的目的不同和構成犯罪的條件不同三個方面。(一)侵害的客體不同故意傷害罪。侵害的客體是他人的健康。因此,傷害自己的健康,一般不認為是犯罪。所謂侵害他人的健康,就是對人體組織完整性的破壞或?qū)θ梭w器官正常機能的破壞,但是,只有給他人造成肉體上的暫時的痛苦或人格上的侮辱、不能認為是侵害他人健康;而故意殺人(未遂)罪所侵害的客體則是他人的生命權利。(二)犯罪的目的不同故意傷害罪,行為人只想傷害他人使其健康受到損害,并沒有剝奪他人生命的目的。對被害人
    2023-07-01
    95人看過
  • 故意殺人罪的判刑標準應該如何制定?
    故意殺人要根據(jù)情節(jié)嚴重程度判刑,具體如下:1、故意殺人罪情節(jié)嚴重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2、故意殺人罪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刑。故意殺人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是一種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權利罪。量刑時,不能認為殺人既遂或殺人未遂而不判死刑,要綜合所有案件,正確評價犯罪的嚴重程度和行為人的人身危險程度,對犯罪分子給予適當?shù)奶幜P。故意殺人客觀要件首先必須有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作為、不作為均可以構成。以不作為行為實施的殺人罪,只有那些對防止他人死亡結(jié)果發(fā)生負有特定義務的人才能構成。其次,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必須是非法的,即違反了國家的法律。執(zhí)行死刑、正當防衛(wèi)、緊急避險均不構成故意殺人罪(因緊急避險不構成故意殺人罪的案例極少,通常要避險立功才可能會不構成犯罪。經(jīng)受害人同意而剝奪其生命的行為,也構成故意殺人罪。對所謂的安樂死,仍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當然,量刑時可適用從輕
    2023-07-02
    438人看過
  • 法院如何判斷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
    一、法院如何判斷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法院判斷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如下:1.主體要件:主體是一般主體,即我國刑法分則規(guī)定的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犯罪主體;2.客體要件: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3.主觀要件;在主觀方面上表現(xiàn)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4.客觀要件: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故意殺人罪可以取保候?qū)弳釋τ谏嫦庸室鈿⑷俗锏姆缸锵右扇?,若滿足取保候?qū)彽臈l件是可以取保候?qū)彽?。取保候?qū)彽倪m用條件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qū)彶恢掳l(fā)生社會危險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qū)彙!吨腥A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七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
    2023-09-23
    443人看過
  • 故意傷害致人死亡與故意殺人的判斷區(qū)分
    對行為人故意內(nèi)容的判斷,不能僅根據(jù)是否發(fā)生死亡結(jié)果來認定,也不能僅根據(jù)行為人的供述來認定,而應該根據(jù)行為人在實施犯罪行為時的具體情況來認定,結(jié)合司法實踐,對于是故意傷害致人死亡還是故意殺人,應結(jié)合一下幾點綜合認定:1、作案工具。槍械、刀具顯然比普通木棍更具危險性,作為一個正常人,應該認識到使用槍械、刀具對一個人實施打擊,是極其危險,發(fā)生被害人生命被剝奪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可以將行為人使用的作案工具的危險性作為認定行為人主觀故意內(nèi)容的一個因素。2、打擊部位。要害部位顯然比非要害部位更容易致命,作為一個正常人,應該認識到使用兇器對一個人要害部位實施打擊,是極其危險,發(fā)生被害人生命被剝奪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可以將行為人打擊部位是否屬于要害部位作為認定行為人主觀故意內(nèi)容的一個因素。3、案發(fā)起因。起因往往影響到行為人實施行為時的動機,雙方存在深仇大恨還是存在小摩擦,后者往往不存在殺人動機。4、行為是
    2023-02-17
    481人看過
  • 故意傷害判斷標準
    正當防衛(wèi)
    故意傷害罪,是指故意非法傷害他人身體并達成一定的嚴重程度、應受刑法處罰的犯罪行為。如果沒有造成輕傷以上的傷害如沒有達到傷害等級或雖達到等級卻屬輕微傷,則不能以故意傷害罪論處。一、故意傷害罪怎么認定1、要有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的方式,既可以表現(xiàn)為積極的作為,亦可以表現(xiàn)為消極的不作為。前者如拳打腳踢、刀砍槍擊、棒打石砸、火燒水燙等;后者則如負有保護幼兒責任的保姆不負責任,見幼兒拿刀往身上亂戳仍然不管,結(jié)果幼兒將自己眼睛刺瞎的行為,就可構成本罪。既可以由自己實施,又可以利用他人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實施,還可以利用馴養(yǎng)的動物如毒蛇、狼犬等實施。既可以針對人身的外表,造成外部組織的殘缺或容貌的毀壞,又可以針對人體的內(nèi)部,造成內(nèi)部組織、器官的破壞,妨礙其正常的功能活動??傊?,無論是直接由本人實施還是間接實施,亦無論是針對何種部位,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只要出于故意,能造成他人的人身健康傷害
    2023-03-06
    420人看過
  • 故意毀容罪的判斷標準是什么
    一、故意毀容罪的判斷標準是什么將他人毀容會構成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分輕傷和重傷兩種,輕傷一般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二、故意傷害罪能緩刑嗎故意傷害罪可以判緩刑,但必須具備下列條件:即被判處的刑罰是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節(jié)較輕;有悔罪表現(xiàn);沒有再犯罪的危險;并且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qū)沒有重大不良影響。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二條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一)犯罪情節(jié)較輕;(二)有悔罪表現(xiàn);(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qū)沒有重大不良影響。三、故意傷害罪多長時間立案故意傷害罪立案一般會在7個工作日內(nèi)決
    2023-10-01
    128人看過
  • 犯罪行為故意殺人的量刑標準
    犯故意殺人罪的量刑標準是:1、犯故意殺人罪,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2、犯故意殺人罪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規(guī)定,輕情節(jié)一般指:1、故意殺人過度防衛(wèi);2、義憤殺人;3、激情殺人,即沒有故意殺人,但在被害人的刺激下,他失去理智,失控,殺死他人;4、受委托殺人,即根據(jù)被害人的請求,自愿幫助其自殺;5、幫助他人自殺等等。侵犯財產(chǎn)罪的量刑標準是什么侵犯財產(chǎn)罪包括搶劫罪、盜竊罪、詐騙罪、搶奪罪、聚眾哄搶罪、侵占罪、職務侵占罪、挪用資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敲詐勒索罪、故意毀壞財物罪、破壞生產(chǎn)經(jīng)營罪、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具體的量刑標準要根據(jù)其具體罪行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7-07
    101人看過
  • 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的判斷,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2014年司法考試真題卷二第15題:關于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的判斷,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A.甲的父親乙身患絕癥,痛苦不堪。甲根據(jù)乙的請求,給乙注射過量鎮(zhèn)定劑致乙死亡。乙的同意是真實的,對甲的行為不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B.甲因口角,捅乙數(shù)刀,乙死亡。如甲不顧乙的死傷,則應按實際造成的死亡結(jié)果認定甲構成故意殺人罪,因為死亡與傷害結(jié)果都在甲的犯意之內(nèi)C.甲謊稱乙的女兒丙需要移植腎臟,讓乙捐腎給丙。乙同意,但甲將乙的腎臟摘出后移植給丁。因乙同意捐獻腎臟,甲的行為不成立故意傷害罪D.甲征得乙(17周歲)的同意,將乙的左腎摘出,移植給乙崇拜的歌星。乙的同意有效,甲的行為不成立故意傷害罪【答案】B【考點】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解析】選項A錯誤。被害人的承諾在符合一定條件時,可以排除損害被害人法益行為的違法性。經(jīng)被害人承諾的行為符合下列條件時,才能排除犯罪的成立:(1)承諾者對被侵害的法益具有處分
    2023-12-12
    201人看過
換一批
#刑罰量刑
北京
律師推薦
    展開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經(jīng)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停止形態(tài)。 犯罪未遂應當負刑事責任。其次,由于刑法規(guī)定的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此要確定對于犯罪未遂是否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更多>

    #犯罪未遂
    相關咨詢
    • 故意殺人罪的“故意”如何定性判斷
      四川在線咨詢 2023-08-25
      故意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或者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jié)果,并且希望危害結(jié)果的發(fā)生以及明知必然發(fā)生危害結(jié)果而放任結(jié)果發(fā)生的心理態(tài)度。又可分為兩種情況,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 間接故意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jié)果,并且放任這種結(jié)果發(fā)生的心理態(tài)度。所謂放任,是指行為人對于危害結(jié)果的發(fā)生,雖然沒有希望、積極地追求,但也沒有阻止、反對,而是放任自流,聽之任之,
    • 的故意如何判斷,相約自殺是故意殺人罪嗎
      內(nèi)蒙古在線咨詢 2022-10-26
      一、故意殺人罪的故意如何判斷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他人死亡的結(jié)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jié)果發(fā)生即為故意。故意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或者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jié)果,并且希望危害結(jié)果的發(fā)生以及明知必然發(fā)生危害結(jié)果而放任結(jié)果發(fā)生的心理態(tài)度。又可分為兩種情況,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間接故意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jié)果,并且放任這種結(jié)果發(fā)生的心理態(tài)度。所謂
    • 故意殺人罪怎么判刑, 故意殺人罪量刑標準, 故意殺人罪會判處死刑嗎
      青海在線咨詢 2022-03-18
      根據(jù)刑法二百三十二條之規(guī)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量刑時,應當破除不正當觀念,一錘定罪既不能認為殺人既遂的要一律償命,也不能認為殺人未遂的一律不判死刑。要綜合全部案情,正確評價罪行輕重和行為人的人身危險程度,給罪犯以適當?shù)男塘P處罰。 1、情節(jié)嚴重的犯故意殺人罪 犯故意殺人罪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屬于情節(jié)嚴
    • 故意傷害罪與故意殺人罪的區(qū)別及判斷
      新疆在線咨詢 2024-12-13
      1、故意傷害罪侵害的是他人的身體權,故意殺人罪一般較易區(qū)分,侵害的是他人生命權。但在以下兩種情況下區(qū)別就比較困難:一是故意傷害致死和故意殺人既遂。二者主觀上都是故意犯罪,且客觀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結(jié)果。二是故意傷害和故意殺人未遂。二者在主觀上也同屬故意犯罪,但客觀上都沒有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結(jié)果。 2、區(qū)別故意殺人罪同故意傷害罪的關鍵,就在于兩罪犯罪故意內(nèi)容不同。故意殺人罪的故意內(nèi)容是剝奪他人生命
    • 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區(qū)別,故意殺人罪立案標準,故意殺人罪立案標準
      廣西在線咨詢 2022-04-08
      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如何認定,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由于生命權利是公民人身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實際被殺,不管殺人行為處于故意犯罪的預備、未遂、中止等哪個階段,都構成犯罪,應當立案追究。這兩種犯罪容易混淆的主要是傷害致死與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傷害罪的既遂與故意殺人未遂兩種情況。容易混淆的原因在于每種情況中的兩種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