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事權利能力自公民出生時就有,而民事行為能力則與公民的年齡和智力狀況直接相關,只有達到一定年齡、智力狀態(tài)正常的公民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2、法律對民事權利能力的規(guī)定具有統(tǒng)一性,而法律根據不同年齡和智力狀態(tài)賦予公民不同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兩者聯系
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都是資格。民事權利能力是民事行為能力的前提。沒有民事權利能力,就沒有民事行為能力。
三、行使民事權利能力年齡
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四、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的法律效力
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行為權利能力的區(qū)別主要表現在二者范圍的不一致。一般認為,二者在范圍上是一致的和對應的,均應當限于自然人和法人,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主要表現在各國對非法人團體訴訟權利能力的承認上,我國《民事訴訟法》第49條第1款也確立了非法人團體的民事行為能力。那么,不具有民事權利能力的非法人團體緣何能夠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呢?這主要是因為實體法與程序法的政策出發(fā)點不同所致――在民事主體的規(guī)定上,民事實體法主要是基于維護交易信用的需要、從監(jiān)督和管理的政策立場出發(fā);而民事訴訟法則是從簡便而有效地解決民事糾紛、更好地維護民事行為的合法權益的立場出發(fā)。正如日本著名民事訴訟法學者兼子一教授所作的精辟論述:“民法及其他實體法若隨意承認法人人格,就會造成交易信用關系混亂。因此,從監(jiān)督和管理的政策的立場出發(fā),法人人格只限于法律所承認的社會或財團,除此之外則采取無視其團體或抑制其產生的政策。盡管如此,不能否認實際上除法人之外存在著種種團體,并且它們常常介入交易活動,從事著社會活動。由于其存在和活動,就會與他人之間產生糾紛,而且迫切需要解決這些糾紛。在此情況下,就出現與這些團體做交易的對方民事行為應跟誰進行訴訟為宜的麻煩事情。為了解決這種糾紛,訴訟法索性承認這些團體的存在,并把它作為訴訟民事行為作出判決,這是既簡便又有效的方法。于是,訴訟法與民法從不同的政策出發(fā),即使是非法人的團體,只要對外具有明確的代表人或管理人的組織形式,就承認其民事行為效力”。由此可見,賦予非法人團體民事行為能力,旨在解決糾紛和更好、更有效率地保護民事行為的合法民事權益。換言之,由于過濾掉了實體法自身的有關考慮,民事訴訟法在實現民事權益上往往更為直接和有效。
-
民事權利能力指的是什么,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區(qū)別
387人看過
-
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消失的形式
67人看過
-
法人民事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的內涵與本質
272人看過
-
民事權利能力與權力的區(qū)別以及概念解釋
432人看過
-
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是一個概念嗎
432人看過
-
關于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民事行為能力的規(guī)定
387人看過
民事權利是法律賦予民事主體享有的利益范圍和實施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以實現某種利益的意志。包括:權利人直接享有的某種利益(如人身權)和通過一定行為獲得的利益(如財產權);權利人自己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和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 更多>
-
公民的訴訟行為能力與其民事行為能力與其民事行為能力的區(qū)別是什么上海在線咨詢 2022-03-05公民的訴訟行為能力與其民事行為能力有著密切的聯系,但在分類上,兩者又不完全一致。公民的訴訟行為能力采用兩分法:有訴訟行為能力和無訴訟行為能力。而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則采用三分法: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和無民事行為能力。在民事訴訟中,只有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才有訴訟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都沒有訴訟行為能力。由于訴訟行為能力是當事人可以親自為訴訟行為的資格,因
-
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區(qū)別是什么, 哪些人不能成為民事主體江蘇在線咨詢 2022-03-01一、先看兩者定義民事權利能力是指法律賦予民事主體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也就是民事主體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資格,是作為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的前提條件。如法律規(guī)定,國家保護公民的財產所有權,則每一個公民都享有行使財產所有權的權利能力。民事行為能力的含義簡稱“行為能力”。能夠以自己的行為依法民事行為能力行使權利和承擔義務,從而使法律關系發(fā)生、變更或消滅的資格。二、看兩者聯系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
-
權利能力與民事權利天津在線咨詢 2023-06-26民事權利能力是指民事主體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法律資格。法律規(guī)定了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也即確認了自然人的民事主體地位,這是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前提。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既包括自然人享有民事權利的資格,也包括自然人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從含義來說,稱為“民事權利義務能力”顯得更為全面。采用“民事權利能力”,突出了民法以保護民事權利為核心的立法精神。民事權利能力具有不可剝奪的特征
-
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和什么的行為能力和特征湖北在線咨詢 2022-03-08一、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的行為能力 1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的概念、特征。 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是法律賦予公民從事民事活動,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包含兩種含義,一是主體資格,二是主體享有權利的范圍。應區(qū)別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權利的概念。 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有如下特征: (1)主體的平等性; (2)內容的完全性和廣泛性; (3)權利能力和義務能力的統(tǒng)一性; (4)民事權利能力實現的物質保障性; (
-
公民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就一定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嗎?海南在線咨詢 2022-10-191、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一定具有民事權利能力,這句話是對的。2、《民法通則》第九條有規(guī)定:“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因此,所有公民都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并不是任何公民都具有民事行為能力。法律要求公民必須達到一定年齡以及能夠對自己的行為及其可能產生的法律后果具有認識能力和控制能力時,才具有行為能力。公民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應從年齡和精神是否正常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