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免费的精品国产v∧,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色,久久国产视频,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黄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怎樣的行為會犯故意殺人罪
來源:法律編輯整理 時間: 2023-04-28 08:10:25 291 人看過

一、怎樣的行為會犯故意殺人

(一)出于圖財、奸淫、對正義行為進行報復、毀滅罪證、嫁禍他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卑劣動機而故意殺人的行為;

(二)利用烈火焚燒、長期凍餓、逐漸肢解等極端殘酷的手段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

(三)故意殺害與之朝夕相處的親人,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知名人士等特定對象,并造成社會強烈震動,社會影響極其惡劣;

(四)因防衛(wèi)過當的故意殺人行為;

(五)義憤殺人的行為,即被害人惡貫滿盈,其行為已達到讓人難以忍受的程度而將其私自處死,例如父母對于不義的兒子實施這種行為;

(六)激情殺人的行為,即本無任何殺人故意,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而失去理智,失控而將他人殺死。但是這中故意殺人的行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首先必須是因被害人嚴重過錯而引起行為人的情緒強烈波動;其次,行為人在精神上受到了強烈刺激,一時失去理智,喪失或減弱了自己的辨認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最后,必須是在激憤的精神狀態(tài)下當場實施殺人行為。

(七)基于被害人的請求、自愿而幫助其自殺的行為。

(八)生母出于無力撫養(yǎng)、顧及臉面等不太惡劣的主觀動機而將親生嬰兒殺死。

二、故意殺人罪如何認定

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有:

(一)客體要件

故意殺人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夠獨立呼吸并能進行新陳代謝的活的有機體,是人賴以存在之前提。

(二)客觀要件

首先必須有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作為、不作為均可以構成。以不作為行為實施的殺人罪,只有那些對防止他人死亡結果發(fā)生負有特定義務的人才能構成。

其次,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必須是非法的,即違反了國家的法律。執(zhí)行死刑、正當防衛(wèi)均不構成故意殺人罪。經受害人同意而剝奪其生命的行為,也構成故意殺人罪。對所謂的“安樂死”,仍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當然,量刑時可適用從輕或減輕的規(guī)定。

第三,直接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間接故意殺人罪以被害人死亡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為人的危害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才能斷定行為人負罪責。

(三)主體要件

故意殺人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我國刑法分則規(guī)定的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一般身份的犯罪主體。

(四)主觀要件

故意殺人罪在主觀上須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fā)生。

故意殺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和錯綜復雜的。常見的如報復、圖財、拒捕、義憤、氣憤、失戀、流氓動機等。動機可以反映殺人者主觀惡性的不同程度,對正確量刑有重要意義。

故意殺人罪是很惡劣的犯罪,而具體也有較多的行為表現,至于怎樣的行為會犯故意殺人罪

聲明:該文章是網站編輯根據互聯網公開的相關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如若侵權或錯誤,請通過反饋渠道提交信息, 我們將及時處理。【點擊反饋】
律師服務
2025年10月29日 19:00
你好,請問你遇到了什么法律問題?
加密服務已開啟
0/500
律師普法
換一批
更多婚姻自由相關文章
  • 故意殺人罪對象不能犯的犯罪行為不能認定
    一、故意殺人罪對象不能犯的犯罪行為不能認定故意殺人罪中,下列對象不能犯的情形能認定為犯罪未遂:誤用空槍、壞槍去射殺人,誤把堿面當作砒霜去毒殺人,誤認尸體為活人而開槍射殺的等。構成故意殺人罪的,一般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缎谭ā返谑臈l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故意殺人罪中故意的認定是怎么的故意殺人罪中故意的認定,具體闡述如下:1.故意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或者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危害結果的發(fā)生以及明知必然發(fā)生危害結果而放任結果發(fā)生的心理態(tài)度。間接故意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的心理態(tài)度。所
    2024-01-22
    324人看過
  • 故意殺人罪是否構成刑法上的犯罪行為
    一、故意殺人罪是否構成刑法上的犯罪行為故意殺人罪構成刑法上的犯罪行為。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會構成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吨腥A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吨腥A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三條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二、怎么樣才構成故意殺人罪認定故意殺人罪條件如下:1.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2.必須有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作為、
    2023-11-08
    263人看過
  • 故意殺人是行為犯還是結果犯
    一、故意殺人是行為犯還是結果犯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嗎?答案是肯定的。故意殺人罪的成立要件是有殺人得故意并且實施了殺人的行為,如果在犯罪準備階段被制止或者主動停止該行為,則為故意殺人未遂或故意殺人中止,因此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我國《刑法》第232條規(guī)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狈l沒有規(guī)定必須出現被害人死亡的結果才構成故意殺人罪,因此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二、怎么區(qū)分故意殺人罪的既遂、未遂、中止區(qū)分故意殺人既遂和故意殺人未遂的界限,關鍵是要查明行為人故意的主觀狀態(tài)。如果行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為會造成死亡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結果的發(fā)生,即使沒有造成死亡結果,應定故意殺人罪,如果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傷害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傷害結果的發(fā)生,即使由于傷勢過重,出乎其意外地導致死亡的應定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的行為內容為
    2023-04-28
    461人看過
  •  共同犯罪中,哪些故意殺人行為不被認為是犯罪?
    該段內容討論了常見的不構成或不作為共犯處理情形。這些情形包括共同過失犯罪行為、共同犯罪未遂、共同犯罪預備、共同犯罪教唆、共同犯罪幫助、二人以上實施危害行為、實施犯罪時故意內容不同、同時犯、實行過限行為、片面共犯不宜作為共犯處理、事后通謀的窩藏、包庇、窩贓、銷贓等行為。對于這些情形,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分別處理,以符合共同犯罪的構成條件。根據共同犯罪的構成條件,常見的不構成或不作為共犯處理的幾種情形包括:1.共同過失犯罪行為,即兩個或多個共同過失犯罪的人,不屬于共犯,只需根據個人的過失犯罪情況分別負相應的刑事責任即可。2.共同犯罪未遂,即多人共同實施犯罪行為,但因各種原因未能達成既遂,不構成共同犯罪,各參與者需按單獨犯罪處理。3.共同犯罪預備,即多人共同準備犯罪行為,但因各種原因未能實行,不構成共同犯罪,各參與者需按單獨犯罪預備處理。4.共同犯罪教唆,即多人共同煽動他人實施犯罪行為,但并未直接參
    2023-08-29
    336人看過
  • 實施故意殺人行為時14歲故意殺人罪的罪名成立嗎?
    一、實施故意殺人行為時14歲故意殺人罪的罪名成立嗎?1、實施故意殺人行為時14歲故意殺人罪的罪名可能會成立。根據《刑法》第十七條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jié)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對依照前三款規(guī)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2、涉嫌犯故意殺人罪可能會受到的刑事處罰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14歲犯故意殺人罪會被判處死刑嗎?1、
    2024-01-07
    304人看過
  • 故意殺人罪的其他行為解讀
    故意殺人罪是指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我國刑法第232條規(guī)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對象必須是具有生命的人,不包括本人。人的生命,始于出生,終于死亡。母體腹中的胎兒不是刑法意義上的人,對胎兒的傷害、殺害行為不能成立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二)行為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是作為,也可以是不作為;可以是暴力的,也可以是非暴力的;可以使用工具也可以不使用工具。(三)自殺相關聯行為的定性:1、安樂死:積極的安樂死,故意殺人罪;消極的安樂死,不構成犯罪。2、教唆自殺:是指故意采用引誘、慫恿等方法,使他人產生自殺意圖并進而實行自殺的行為。——原則上不構成犯罪。構成故意殺人罪的情況:(1)欺騙不能理解死亡意義的兒童或者精神病患者等人,使其自殺的,屬于故意殺人罪的間接正犯。(2)憑借某種權勢或者利用某種特殊關系,以暴力、威脅或者其它心
    2023-06-11
    230人看過
  • 致人自殺犯故意殺人罪嗎,導致他人自殺犯故意殺人罪嗎
    一、致人自殺犯故意殺人罪嗎1、相約自殺。指相互約定自愿共同自殺的行為。因行為人均不具有故意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所以對其中自殺未逞的,一般不能認為是故意殺人罪;但是,如果行為人受托而將對方殺死,繼而自殺未逞的,應構成故意殺人罪,量刑時可考慮從輕處罰;以相約自殺為名,誘騙他人自殺的,則應按故意殺人罪論處。2、致人自殺。既由于行為人先前所實施的行為,而引起他人自殺結果的發(fā)生。對此,應區(qū)別三種情況分別處理:(1)行為人的先前行為是正當的或只是一般錯誤、一般違法行為,他人自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殺者本人的心胸過于狹窄,這時不存在犯罪問題;(2)行為人先前實施了嚴重違法行為,結果致被害人自殺身亡的,可把致人自殺的結果作為一個嚴重情節(jié)考慮,將先前嚴重違法行為上升為犯罪處理。如當眾辱罵他人,致其當即自殺的,可對辱罵者以侮辱罪論處;(3)行為人先前實施某種犯罪行為,引起被害人自殺的,只要行為人對這種自殺結果沒
    2023-02-28
    84人看過
  • 什么是故意殺人罪?犯故意殺人罪應處什么樣的刑罰
    故意殺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其主要特征是:1.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利,犯罪對象是有生命的自然人;2.客觀方面實施了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如果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是合法的,則不構成殺人罪,如根據人民法院判決依法槍決罪犯等;3.主觀方面是故意。殺人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而希望或者放縱這種結果的發(fā)生。根據我國《刑法》第232條之規(guī)定,犯故意殺人罪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所謂情節(jié)較輕,主要是指防衛(wèi)過當殺人,基于義憤殺人,殺人的預備、未遂、中止行為等。
    2023-04-22
    229人看過
  • 直接故意殺人犯罪與間接故意殺人犯罪的區(qū)別
    直接故意殺人與間接故意殺人的區(qū)別直接故意殺人與間接故意殺人都是行為人明知自己行為會發(fā)生致人死亡的結果,并且不反對這種結果的發(fā)生。二者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對結果發(fā)生的認識程度上和接受態(tài)度上不同:直接故意殺人對結果的預見既包括必然發(fā)生也包括可能發(fā)生;而間接故意殺人則只能是預見到結果的可能發(fā)生。同時,直接故意殺人積極追求被害人死亡的結果;而間接故意殺人則對被害人死亡的結果抱有無所謂的放任態(tài)度,不積極追求,但也不加防止,而聽之任之。另外,從犯罪形態(tài)來看,直接故意殺人存在著未遂,而間接故意殺人卻不存在未遂。應當注意,對于教唆未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的未成年人和沒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應當以直接故意殺人論處。由于行為人不屬于法定的犯罪主體、不負刑事責任,他們只是教唆者的殺人工具,因而教唆者構成故意殺人罪,應對殺人后果負完全刑事責任。
    2023-04-22
    446人看過
  • 過失致人死亡罪同“誤殺”的故意殺人行為
    過失致人死亡罪的構成要求的是行為人對其行為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存有過失心理態(tài)度。在司法實踐中,不應將行為人在故意殺人中因打擊錯誤誤殺其“針對對象”(即行為人追求的殺害對象)以外之人的行為認定為過失的致人死亡罪。一、故意殺人罪與過失致人死亡罪兩者的顯著區(qū)別在于:第一,在認識因素上,對他人死亡結果發(fā)生的主觀估計不同。二者雖然都是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使他人死亡,但間接故意殺人中行為人對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并未發(fā)生錯誤的認識和估計,因而在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即他人死亡結果發(fā)生的情況下,行為人的主觀認識與客觀結果之間并未發(fā)生錯誤,主觀與客觀是一致的;而過于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中,行為人和主觀上認為,由于他的出身能力、技術、經驗利及些外部條件,實施行為時,他人死亡的結果可以避免,即對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的客觀事實發(fā)生了錯誤認識,在他人死亡結果發(fā)生的情況下,其主觀與客觀是不一致的。第二,在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區(qū)別。
    2023-03-28
    367人看過
  • 死刑犯故意殺人行為的法律定義
    故意殺人罪處死刑的情形有:1、為了財富、奸淫、報復正義行為、毀滅罪證、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卑劣動機而殺人;2、利用烈火焚燒、長期凍餓、逐漸肢解等極端殘酷的手段殺人;3、殺害與之相處的親人、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知名人士等特定對象,造成強烈的社會震動,影響惡劣的殺人;4、殺人,如多人死亡,導致受害者親屬精神障礙等嚴重后果。故意殺人罪死刑規(guī)定:我國死刑適用的政策是嚴格限制死刑,堅持少殺、慎殺。《刑法》第四十八條規(guī)定,死刑只適用于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對于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zhí)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zhí)行。第四十九條規(guī)定,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最高人民法院《全國法院維護農村穩(wěn)定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1999.10.27法[1999]217號)指出:“關于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案件要準確把握故意殺人犯罪適用死刑的標準。對故意殺人犯
    2023-07-12
    384人看過
  • 行為人故意用刀殺人何種罪?
    一、行為人故意用刀殺人何種罪?行為人拿刀殺人的話,這將涉嫌故意殺人罪,通常會被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對于被害人有過錯或對矛盾激化負有責任的,一般都可以從寬處罰。首先要看犯罪時的犯罪動機,所謂犯罪動機就是指刺激、促使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內心起因或思想活動,它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種心理原因實施犯罪行為,故動機的作用是發(fā)動犯罪行為;說明實施犯罪行為對行為人的心理愿望具有什么意義。故意持刀砍人屬于什么動機需要具體分析的:(一)如果持刀殺人時只是想將特定的人砍傷,則屬于故意傷害罪。(二)如果持刀殺人時想砍死人,則屬于故意殺人罪。(三)如果持刀在公共場所見人就砍,沒有特定的犯罪目標,那么社會危害性就比較大了,則屬于危害公共安全罪。(四)如果持刀砍人的目的是搶劫公私財物,則屬于搶劫罪。所以想知道一個具體的實行行為會產生什么樣的犯罪,不單只是看行為,還要主觀態(tài)度,犯罪動機等等。二、拿刀殺人
    2024-01-07
    199人看過
  • 行為人間接故意殺人什么罪
    由于間接故意屬于故意殺人的一種情形,故量刑應按照故意殺人罪進行: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故意殺人罪要看是既遂還是未遂,當然間接故意殺人罪是不存在未遂的,因而只要是間接故意殺人都是故意殺人罪既遂,所以間接故意殺人罪,在刑法中的判處要根據犯罪動機,情節(jié),以及社會危害等對犯罪者實施處罰,但是最高可以判處死刑?!缎谭ā返诙偃l【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間接故意殺人罪有哪些情況(一)間接故意的情況間接故意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的心理態(tài)度。所謂放任,是指行為人對于危害結果的發(fā)生,雖然沒有希望、積極地追求,但也沒有阻止、反對,而是放任自流,聽之任之,任憑、同意它的發(fā)生。間接故意包括三種情況:1、為了追求一個合法的目的而
    2023-03-03
    404人看過
  • 故意殺人后的取財行為
    故意殺人后取財行為的定性因取財目的產生時間的不同而不同。取財目的產生于殺人前或殺人過程中,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搶劫過程中故意殺人案件如何定罪問題的批復》的規(guī)定,應按搶劫罪處理。因為殺人是為取財服務的,兩者存在手段與目的關系,殺人與取財結合起來就是搶劫行為。如果取財目的產生于殺人后,情況則比較復雜,筆者重點對此進行分析。一、觀點之爭有的學者認為,殺人后臨時起意拿取被害人財物的情況下,死者之物符合脫離持有物的屬性,殺人者即為該財物持有人,不取財的,則該財物不屬于任何人持有。上述情形下對取財的殺人者而言,應按故意殺人罪和侵占罪并罰論處。有的學者認為,出于其他目的殺人后產生竊取財物的故意,由于他人死亡后其繼承人便占有該財物,仍然屬于竊取他人財物,構成盜竊罪。由上可知,對該問題存在成立侵占罪和盜竊罪兩種觀點。二、理論分析盜竊罪的對象必須是他人控制的財物,正如張明楷教授所說,“這里的控制是指事實上的
    2023-06-11
    325人看過
換一批
#結婚
北京
律師推薦
    展開

    婚姻自由是我國《民法典》的一項基本原則,包括結婚自由、離婚自由和不結婚的自由。 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構成了婚姻自由原則完整含義,結婚自由是實現婚姻自由的先決條件,離婚自由是結婚自由的重要補充,沒有離婚自由,就不可能有完全的婚姻自由。 婚姻自由... 更多>

    #婚姻自由
    相關咨詢
    • 故意殺人是行為犯嗎 哪些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
      香港在線咨詢 2023-02-14
      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因其犯罪成立的要見是有殺人的故意并且實施了殺人的行為,如果在犯罪準備階段被制止或者主關停止該行為,則為故意殺人未遂或故意殺人中止,因此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
    • 行為中怎樣判定故意殺人罪的故意
      西藏在線咨詢 2022-04-03
      我國刑法第232條規(guī)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那么什么是故意殺人罪,如何判斷故意殺人罪中的“故意”呢故意殺人罪中的“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他人死亡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故意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或者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危害結果的發(fā)生以及明知必然發(fā)生危害
    • 故意殺人罪是怎樣的犯罪? ?
      香港在線咨詢 2023-09-01
      1、故意殺人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2、故意殺人罪在主觀上須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fā)生。 3、故意殺人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夠獨立呼吸并能進行新陳代謝的活的有機體,是人賴以存在的前提。 4、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實施了
    • 怎樣定義故意殺人行為
      北京在線咨詢 2022-07-14
      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由于生命權利是公民人身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實際被殺,不管殺人行為處于故意犯罪的預備、未遂、中止等哪個階段,都構成犯罪,應當立案追究。
    • 故意殺人是不是行為犯
      湖北在線咨詢 2023-01-21
      1、是的。故意殺人是行為犯,只要實施了殺人行為,即可構成犯罪,不以造成他人受傷、死亡為成立條件。犯罪的后果,只對犯罪的量刑有影響。 2、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