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未到期離職能要求賠償損失嗎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jīng)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1、首先,由于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有關約定而給用人單位造成經(jīng)濟損失的,應依據(jù)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的規(guī)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由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 2、就您的情況看,單位除了培養(yǎng)費以外不能舉證存在其它損失,因此勞動仲裁委依據(jù)勞動合同條款裁決支付賠償金的依據(jù)不充分。理由是:勞動合同中并沒有明確約定提前解除應當支付違約金。雖然有“應賠償單位因培養(yǎng)造成的損失,金額為:1)合同期月平均公司的三倍,2)本協(xié)議任期未滿期間每月500元”這句話,但同時有“因培養(yǎng)造成的損失”的字眼,我對本條的理解是屬于培訓費賠償?shù)募s定,后面“1)合同期月平均公司的三倍,2)本協(xié)議任期未滿期間每月500元”是對培訓費賠償方式的約定,應理解為兩種方式可任選一種。 3、按照原勞動部的規(guī)定,要求培訓費賠償必須是用人單位實際出資對職工進行各類技術培訓,且有支付貨幣憑證的情況下才受支持。但如您所說的,既然不存在技術培訓,當然無需向單位支付所謂的培養(yǎng)賠償費。建議您到法院起訴。
對內(nèi)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
勞動合同到期未簽合同能否要求賠償勞動合同到期未續(xù)簽的,用人單位應當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經(jīng)濟補償。但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xù)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xù)訂的情形除外。
2020.06.30 125 -
合同未到期勞動者辭職要賠償嗎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nèi)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是雙方的意思表示,勞動合同條款對方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雙方必須遵照履行,勞動合同期限也是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之一,但是勞
2020.07.21 424 -
勞動合同到期降薪離職能要賠償嗎勞動合同到期后員工因單位降薪而離職的,能要經(jīng)濟補償。補償標準是員工每在單位工作滿一年,單位要向其支付一個月的工資;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要向其支付一個月的工資;不滿六個月的,要向其支付半個月的工資。
2020.05.23 118
-
勞動合同未到期,主動要求離職需要賠償嗎
1、如果勞動合同沒有明確約定違約金,那么就按照《勞動法》規(guī)定提前30天書面通知解除勞動合同并做好交接,是依法解除勞動關系,不屬于違約,無需支付任何賠償。這也是《勞動法》規(guī)定勞動者提前30天書面通知解除
2022-04-20 15,340 -
勞動合同到期未續(xù)簽能要求賠償嗎
勞動合同到期的相關情況,具體你可以參照以下法律觀點: 勞動合同到期,若公司不再與員工續(xù)簽或提供的勞動待遇低于原合同,員工可以拒絕,應支付員工經(jīng)濟補償金,若員工在08年前在公司工作,則從08年1月1日開
2022-07-27 15,340 -
勞動合同未到期離職需要賠償嗎
一般來講,勞動者提前30天書面通知公司離職,是不需要賠償或違約金的。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guī)定,在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勞動合同約定中,嚴格限定了違約金的約定條件,規(guī)定單位只有在“培訓服務期”和“競業(yè)限制”
2023-02-13 15,340 -
勞動合同未到期, 辭職可以要求賠償嗎?
完全可以1、舊的勞動法對于這種情況沒有補償2、新的勞動合同法于08年1月1日實施,不具有溯及力。所以你可以得到08年以后的補償3、你可以得到3個月工資的經(jīng)濟補償金,單位應該補繳保險4、如果協(xié)商不成,建
2022-04-12 15,340
-
01:21
工傷賠償能要求精神損失賠償嗎工傷保險相關法律并沒有將精神賠償列入工傷保險待遇,由于工傷保險待遇與精神損害撫慰金的法律性質(zhì)和功能不同,對工傷事故損害賠償案件不能主張精神損害撫慰金,應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guī)定享受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精神損害賠償是指自然人因其人身權受
1,317 2022.04.17 -
01:00
勞動合同未到期被辭退有多少賠償用人單位除按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guī)定的情形無需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外,其它情況根據(jù)解除的原因不同,賠償?shù)姆绞绞遣灰粯拥摹?1、如果雙方協(xié)商一致解除合同,經(jīng)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
1,215 2022.04.17 -
01:02
解除合同賠償損失嗎合同解除的時候,如果是因為一方違約行為導致合同的解除,這時候守約方當然可以請求對方賠償相應的損失。需要注意的是,賠償損失適用的前提是,對方的違約行為已經(jīng)給自己帶來了損失。而且這項損失是可得利益的損失,守約方應當證明損失的存在,以及具體的數(shù)額
665 2022.0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