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擔任分支機構法人的情形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法律實務和審判實踐中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和意見并不是十分統(tǒng)一,基于現行《公司法》的規(guī)定,雖然分公司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參加訴訟,但其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仍然應當由總公司承擔。因此,在把分公司作為被告時,應當也應該將總公司列為共同被告,并且在訴訟請求中寫明分公司的民事責任由總公司承擔,上述觀點仍然為目前審判實踐中的主流觀點。但因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執(zhí)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試行)》第78條的規(guī)定,導致司法界對于分公司是否直接能承擔民事責任,亦是有頗多爭議。同時,查詢相關的案例,目前也存在不少法院直接將分公司作為獨立的訴訟主體,并依法直接裁判承擔民事責任與義務的。由于作為實體法的《公司法》尚未變更關于分公司能否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規(guī)定,因此尚不能作出分公司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論斷。但是本律師認為,在不久的將來,或立法將作出調整,由分公司可以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就不只是一個實務界的部分觀點了。
分支機構在面對善意第三人以及經過授權的情況下可以充當保證人。職能部門不能承擔保證人,因為其沒有獨立的財產。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分支機構的擔保也應當在授權的范圍內進行。
-
分支機構的責任承擔分公司是本公司管轄之下的法人的分支機構,沒有單獨的法人資格。分公司沒有獨立的財產,其財產所有權歸屬于本公司所有;分公司不獨立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其經營所得歸屬于本公司,當然其在民商事活動中出現了行政違法,行政責任由本公司承擔。
2020.02.13 143 -
分支機構能否獨立承擔責任1、分公司是總公司管轄之下的法人的分支機構,沒有單獨的法人資格。分公司沒有獨立的財產,其財產所有權歸屬于總公司所有 2、分公司不獨立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其經營所得歸屬于總公司,當然其在民商事活動中出現了行政違法,行政責任由總公司承擔。
2020.07.13 157 -
醫(y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法定情形下列情形醫(y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 1.患者或者其近親屬不配合醫(yī)療機構的診療; 2.醫(yī)務人員在緊急情況下已經盡到合理診療義務; 3.限于當時的醫(yī)療水平難以診療。
2021.03.06 115
-
分支機構的責任承擔
分支機構不承擔責任。分公司沒有獨立的財產,其財產所有權歸屬于總公司所有,分公司不獨立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其經營所得歸屬于本公司,當然其在民商事活動中出現了行政違法,行政責任由總公司承擔。 《公司法》
2022-05-31 15,340 -
分支機構責任承擔
分支機構不承擔責任。分公司沒有獨立的財產,其財產所有權歸屬于總公司所有,分公司不獨立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其經營所得歸屬于本公司,當然其在民商事活動中出現了行政違法,行政責任由總公司承擔。 《公司法》
2022-05-26 15,340 -
分支機構承擔責任的劃分
《公司法》第十四條規(guī)定,公司可以設立分公司。設立分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登記,領取營業(yè)執(zhí)照。分公司不具備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公司可以設立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p>
2021-12-24 15,340 -
分支機構能否獨立承擔責任
不能的。分公司是總公司管轄之下的法人的分支機構,沒有單獨的法人資格。分公司沒有獨立的財產,其財產所有權歸屬于總公司所有;分公司不獨立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其經營所得歸屬于總公司,當然其在民商事活動中出現
2022-05-26 15,340
-
01:26
法人機構和非法人機構的區(qū)別法人與非法人組織的區(qū)別如下: 1、法人以自己的財產為限承擔民事責任,非法人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不止以自己的財產為限; 2、法人企業(yè)的法定代表人,對外代表企業(yè),其職務行為引起的法律后果,由其所代表的法人企業(yè)享有或者承擔;非法人企業(yè)的法律地位是不具
4,804 2022.05.11 -
02:05
不得擔任公司董監(jiān)高的情形有哪些公司在掛牌上市的過程中尤其是股份制改造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今天我們來講講關于董監(jiān)高任職資格方面的問題。根據公司法的有關規(guī)定,出現以下情況之一的,不得擔任公司的董事、監(jiān)事或者高級管理人員: 1、個人沒有民事行為能力、或者是被限制民事行為能
3,119 2022.04.15 -
01:34
我國不適宜擔任股東的情形有哪些出現以下幾種情形,則不適宜擔任股東: 1、個人沒有民事行為能力、或者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 2、正被執(zhí)行刑罰、或者正被執(zhí)行刑事強制措施的人; 3、正在被公安部門通緝的嫌疑人; 4、因貪污、受賄、侵占他人財產、挪用公款、或破壞社會市場經濟秩
1,871 2022.0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