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分配利潤糾紛案件由誰管轄?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因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此前有關公司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一般使用普通的地域管轄,也就是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但是在具體實踐中如果公司作為原告,如果被告在外地,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人民法院需要到公司所在地調閱資料,可能不便利,因此,為了方便訴訟、提高訴訟效率,有必要將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只有因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才由公司住所的法院管轄。 不是所有的涉及公司的案件由公司住所的法院管轄,只有因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才是由公司住所的法院管轄。 除此之外的其他與公司有關的訴訟,仍適用被告住所地的一般規(guī)定或者法律規(guī)定的特殊管轄的規(guī)定。 專屬管轄的規(guī)定: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因港口作業(yè)中發(fā)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
委托合同糾紛案件的管轄由誰來管轄根據法律規(guī)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在委托合中,因履行合同約定義務的一方是受托人,其履行的義務系代替委托人處理合同約定的相關事務。故委托合同的合同履行地應是受托人履行合同約定義務的地點,即委托法律關系
2020.08.18 757 -
企業(yè)如何分配利潤?企業(yè)利潤的分配具體如下: 1、承擔被沒收的財物損失,支付各項稅收的滯納金和罰款。 2、彌補企業(yè)以前年度虧損。 3、提取法定盈余公積金。法定盈余公積金已達到注冊資本50%時不再提取。 4、提取公益金。 5、向投資者分配利潤。企業(yè)以前年度未分配
2020.06.26 238 -
企業(yè)怎么分配利潤企業(yè)利潤分配如下: 1、承擔被沒收的財產損失,支付各種稅收的滯納金和罰款; 2、彌補企業(yè)前一年的虧損; 3、提取法定盈余公積金。當法定盈余公積金達到注冊資本的50%時,不再提取; 4、提取公益金; 5、向投資者分配利潤。企業(yè)前一年未分配利潤
2022.04.14 824
-
專利糾紛案件的管轄法院是由誰管轄呢
1.專利糾紛第一審案件,由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2.專利權屬糾紛是指在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歸屬方面當事人之間發(fā)生的爭議。請求人就專利權屬
2022-10-14 15,340 -
勞動糾紛案件由誰管轄?
勞動爭議案件的仲裁管轄機構一般是勞動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雙方當事人分別向勞動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則由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
2022-11-20 15,340 -
合伙企業(yè)的利潤分配條件
普通合伙企業(yè)利潤分配: 1、合伙協議絕對不能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伙人。 2、合伙協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合伙人協商決定;協商不成的,由合伙人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配;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
2022-11-22 15,340 -
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由誰管轄
關于法院的管轄權歸屬,是有法律依據的。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一條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
2022-02-14 15,340
-
01:06
專利糾紛案件由哪個法院管轄根據相關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專利侵權糾紛案件的管轄法院為: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法院。當事人可以選擇其中一個法院進行起訴。 這里所說的侵權行為地,實際上范圍很廣,具體包括了: 1、被控侵犯發(fā)明、實用新型專利權的產品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
2,422 2022.04.15 -
02:18
合同糾紛由誰管轄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當事人在合同中已經專約定管轄的,以約定為準;當事人沒有約定管轄的,通常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購銷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對交貨地點有約定的,以約定的交貨地點為合同履行地;沒有約定的,依交貨方式確定合同
1,347 2022.04.17 -
01:15
房屋租賃合同糾紛由誰管轄對于房屋租賃合同糾紛在《民事訴訟法》中管轄權的規(guī)定存在如下兩種不同的情形: 1、如房屋租賃合同訂立雙方簽訂了有效的仲裁協議,則在該合同出現糾紛時,當事人應當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及《仲裁法》的有關規(guī)定,向約定的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
4,225 2022.0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