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物運輸合同的解釋方法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jīng)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對內(nèi)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lián)合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運輸始發(fā)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運輸始發(fā)地、是指貨物運輸?shù)陌l(fā)運地或者旅客乘運地。目的地,是指貨物或者旅客到達地。上述3個地方各人民法院對這類運輸合同糾紛都有管轄權,當事人到任何一個法院起訴都可以。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不得無故推托,應當依法受理。對兩上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當事人只能選擇其中一個法院起訴,由最先受理的人法院審理。
關于審理運輸合同糾紛處理的基本原則包括: 1、如果是采用單一運輸工具,則按運輸工具不同來確定管轄法院; 2、如果是采取聯(lián)合運輸,根據(jù)具體情況,凡是與海事有關的,由海事法院管轄,與鐵路運輸有關的,由鐵路運輸法院管轄。
-
貨物運輸合同糾紛中賠運費嗎
貨物運輸合同糾紛中是沒有明確規(guī)定賠償運費,是否賠償要看具體情況。當事人因合同發(fā)生糾紛而解除的,或者貨物因不可抗力滅失的,托運人不用支付運費,已經(jīng)支付的,應當返還運費,這個情況的,就不用賠償運費;當事人因運輸合同發(fā)生糾紛,需要賠償損失的,當事
2022.04.13 1,605 -
陸上貨物運輸托運合同電子版
托運單位:___電器廠聯(lián)系人:___電話:____地址:___市___路___號 貨物名稱│包裝式樣│件數(shù)│每件體積(立│重量(公斤)│托運總噸位│方米)長;闊;寬每件│最重件│實重噸│車輛噸│ 需要車輛數(shù):4噸車一輛 需要車種:平板車 起
2024.05.14 41 -
什么是公路貨物運輸合同
貨物運輸合同應寫明下列主要條款: (1)托運人和收貨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及住所; (2)發(fā)貨站與到貨站的詳細名稱; (3)貨物的名稱(運輸標的名稱); (4)貨物的性質(是否屬易碎、易燃、易爆物品); (5)貨物的重量; (6)貨物的數(shù)量(如車
2024.07.14 41
-
民法典貨物運輸合同
貨物運輸合同應寫明下列主要條款: (1)托運人和收貨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及住所; (2)發(fā)貨站與到貨站的詳細名稱; (3)貨物的名稱(運輸標的名稱); (4)貨物的性質(是否屬易碎、易燃、易爆物品); (
2022-06-23 15,340 -
貨物運輸合同中貨物價值約定與運輸價款不一致的,貨物運輸合同糾紛
1、B更透露D欠下C運費未清,說明若D向C繳清欠款,B便願意更改。這樣做法有否違法? 答:僅僅只是透露這種說法,沒有證據(jù)證實,您想以此來論理缺乏依據(jù),何況現(xiàn)在貨實際已經(jīng)發(fā)出,討論此沒有意義。 2、因
2022-01-19 15,340 -
貨物運輸合同和貨物買賣合同的區(qū)別
書面貨物運輸合同是證明當事人權利義務的最佳證據(jù),也是解決當事人糾紛的直接依據(jù)。但是在現(xiàn)實貨物運輸中,承運人與托運人為了交易簡便,往往不簽訂書面貨物運輸合同,而由承運人直接向托運人出具貨物運單。這就容易
2022-05-02 15,340 -
承運貨物運輸雇傭合同
從合同標的上區(qū)分。運輸合同以運送旅客或者貨物為直接目的,以運輸行為為標的。運輸合同的主體是承運人和旅客、托運人,當事人訂立合同的目的是直接將旅客或貨物運送到約定的地點。運輸合同的旅客、托運人所需要的并
2023-05-28 15,340
-
01:54
聯(lián)合運輸合同糾紛要怎么解決聯(lián)合運輸合同糾紛的解決方式有三種。 第一種是和解或調(diào)解。聯(lián)合運輸合同發(fā)生爭議時,當事人可以自行協(xié)商和解,或者通過第三者進行調(diào)解。和解是指當事人通過自行友好協(xié)商,解決合同發(fā)生的爭議。調(diào)解是由當事人以外的調(diào)解組織或者個人主持,在查明事實和分清是
1,092 2022.04.17 -
01:02
道路貨物運輸駕駛員有哪些安全生產(chǎn)權利道路貨物運輸駕駛員有以下安全生產(chǎn)權利: 1、有權了解其作業(yè)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應急措施,有權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chǎn)工作提出建議。有權對本單位安全生產(chǎn)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檢舉、控告;有權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yè)。
2,994 2022.04.17 -
02:20
合同詐騙罪的司法解釋我國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的的《關于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對合同詐騙罪的相關事項作出了規(guī)定,如果具有下面幾種情形之一的,就構成了合同詐騙罪: 1、明知沒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有效的擔保,采取虛構主體、冒用他人名義、使用偽造、變
10,19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