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中出現(xiàn)的問題
朱某與王某共同成立了以煤礦開采為主的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100萬元。朱某出資40萬,占40%,王某出資60萬,占60%,公司由王某控制。后來,王某在公司股東大會上作出決議,決定將煤礦承包給田某,并以公司名義與田某簽訂了煤礦承包協(xié)議。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朱某提出異議。經(jīng)過反復協(xié)商,朱某起訴王某和田某為被告,要求解除公司與田某的合同或確認公司與田某的合同無效。本案存在以下問題:(1)原告、被告是否具備資格?原告朱某是否有起訴的利害關系?本案的決議是否違法,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如果這一決議將使朱镕基的權益陷入危險境地,朱镕基如何行使訴權?這對第三人的利益有何影響(3)法院應如何處理此案?是不受理、不駁回起訴,還是繼續(xù)審理并作出相應判決?判決的法律依據(jù)是什么?歸根結底,首先要解決朱某的訴權問題,這也直接涉及到小股東權益的保護以及如何平衡小股東與第三人之間的利益。結合本案的事實和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以民事訴訟當事人權利的基本理論和新修訂的《公司法》的有關規(guī)定為基礎,對有限責任公司股東的訴訟權利進行了粗淺的探討,以期對司法實踐有所裨益,民事訴權構成要件的判斷標準與認定。這種意義上的訴權是一種概念上的訴權,可以稱為“客觀訴權”或“法定訴權”;主觀上,只有具備特定的法律條件,特定的公民才能在現(xiàn)實中擁有和行使訴權。從這個意義上說,訴權是現(xiàn)實中的一種訴權,可以稱之為“主觀訴權”或“現(xiàn)實訴權”,“只有將法定訴權轉(zhuǎn)化為物權,才能對訴權主體具有真正的價值”。要將“法定訴權”轉(zhuǎn)化為“物權”,必須有一定的中間人,即法定訴權的構成要件。在不同的訴權理論下,訴權的構成要件并不完全一致。筆者認為以訴權要件作為基本判斷標準是恰當?shù)?。具體訴權理論所描述的基本要件有:一般訴訟要件,即起訴的形式要件;前者是指原告主張的實體法權利義務關系是否存在;后者是當事人資格和訴訟利益。其中,起訴的形式要件在司法實踐中相對容易判斷,問題不多。實體權利保護的要素一般應以法律的明確規(guī)定來判斷。在一定程度上,它們與實體法上請求權的依據(jù)是一致的,實體法上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進行了界定,但對訴訟責任這一法律現(xiàn)象卻無法進行合理的解釋。因此,黨的資格概念被賦予了新的內(nèi)涵。也就是說,既包括實體上的正當當事人(即實體法上的權利義務人),也包括形式上的正當當事人(即不是實體法上的權利義務人但享有訴訟實施權的人)。從理論上講,訴訟利益包括兩個方面:權利保障的資格和權利保障的利益。比如在訴訟案件中,訴訟負責人是合格當事人,但案件的實體利益主體不是當事人,實際訴訟的利益不屬于訴訟負責人,而是屬于案件的實體利益主體,一般認為,這類訴訟的負責人主要包括代位債權人、財產(chǎn)管理人、清算人、派生訴訟的股東、義務人、公益人等;同時,它也有其相互統(tǒng)一甚至同一面。比如,當事人資格與訴訟利益是統(tǒng)一的,因為法律通常明確規(guī)定只有具有形成利益(訴訟利益)的人才能成為形成訴訟的當事人,所以如果當事人不具備資格,訴訟不會有訴訟的利益。與給付確認行為相比,形成行為具有兩個特征:一是合法性。也就是說,只有在法律規(guī)定的情況下,才能提起成立訴訟;一般來說,法律還對構成訴訟的當事人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第二,現(xiàn)實。也就是說,只有現(xiàn)有的法律關系才能被起訴。只有具備這些條件的人才有興趣發(fā)起形成的行動。再者,即使有法律規(guī)定提起成立訴訟,如果當事人不具備針對現(xiàn)有法律關系提起成立訴訟的資格,該訴訟也被視為無訴訟利益。比如,婆婆不能當原告,女婿卻可以當被告,因為女兒被虐待而提出離婚。就確認行為而言,具有確認判決法律利益的人是合格當事人,與管理權、處分權無關。確認行為的客體必須是爭議民事主體的法律關系和民事主體的權利。即使在當事人與第三人的法律關系中,如果原告認為私法上的危險狀態(tài)可以因確認判決而消除,他也具有訴訟利益。在確認訴訟中,訴訟利益與當事人資格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因為具有確認利益的人是合格的當事人,雖然訴權理論為我們判斷和認定當事人是否具有訴權提供了理論依據(jù),但符合條件的當事人具有確認的利益,由于不同的訴訟類型和所涉及的具體民事法律關系的不同,還需要根據(jù)不同的訴訟性質(zhì)和具體的訴訟內(nèi)容進行進一步的區(qū)分。結合本案的分析,當事人是否有權對股東提起訴訟,基本標準是:公司法及相關法律是否有明確規(guī)定,如果有規(guī)定,則在當事人資格和訴訟利益上不存在問題;但如果法律沒有規(guī)定,法律存在漏洞,就要根據(jù)立法精神確定或?qū)で笙嚓P法律原則的支持。因本案原告主張解除合同或確認合同無效,屬于訴訟理論上的成立確認行為。在同一案件中提出兩種不同的訴訟雖然有違我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但考慮到討論的需要,我們將在后面的分析中討論其中一種訴訟
-
小股東權利受損現(xiàn)象及其應對策略
351人看過
-
股東訴權解析:中小股東的權益保護
369人看過
-
公司隱名股東及其權利
144人看過
-
大股東侵害小股東權益,小股東如何保護自身利益?
402人看過
-
股東代表訴訟及其程序
417人看過
-
股東權利客體的保護與直接訴訟
112人看過
民事訴訟當事人是指在民事訴訟中,以自己的名義,為保護自己的民事權益,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和進行辯論等。... 更多>
-
股東代表保護其訴訟權利是什么含義河北在線咨詢 2022-09-03一、代表訴訟權,一般是指當?shù)∮谕ㄟ^訴訟追究公司機關成員責任或?qū)崿F(xiàn)其他權利時,由具備法定資格的股東為了維護公司利益,并出于追究這些成員責任或?qū)崿F(xiàn)這些權利之目的,依據(jù)法定程序代表公司提起訴訟的權利。二、具體體現(xiàn)如下: 1、依照《》規(guī)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zhí)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或者的規(guī)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的股東、連續(xù)一百八十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書面請求監(jiān)事會
-
公司股東的權利及其法律保障陜西在線咨詢 2024-12-24股東根據(jù)其股東資格享有多種權利,這些權利依據(jù)其授權的規(guī)范可以分為兩類: 1. 根據(jù)《公司法》規(guī)定,股東享有參加股東會并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選舉和被選舉為董事、監(jiān)事的權利、查閱股東會會議記錄和公司財務會計報告、監(jiān)督公司經(jīng)營的權利,以及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等。 2. 公司章程也可以規(guī)定股東的其他權利,例如依照法律和公司章程轉(zhuǎn)讓出資、優(yōu)先購買其他股東轉(zhuǎn)讓的出資、優(yōu)先認購本公司新增的資本、依法分配
-
小股東可以主張股東代表訴訟權利嗎福建在線咨詢 2022-07-241、小股東有提起股東代表訴訟的相關權利。股份有限公司連續(xù)一百八十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東在法定條件下可以提起。有限責任公司的每個股東都有權利提起。 2、法律依據(jù);《公司法》 第一百五十一條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有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guī)定的情形的,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連續(xù)一百八十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書面請求監(jiān)事會或者不設監(jiān)事會的有限責任
-
股東直接訴訟保護的權利客體是什么貴州在線咨詢 2023-02-22股東直接訴訟,保護的客體是自身的合法利益。 股東直接訴訟,是指股東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基于股份所有人地位向其他侵犯自己利益的人提起的訴訟。此處侵犯自己利益的人包括股東所在的公司及董事或其他股東。 股東直接訴訟權行使的目的是為了維護股東自身的利益,以個人名義向法院提起訴訟。股東直接訴訟權行使的結果歸屬于原告股東。
-
該怎么行使及保護中小股東的權山東在線咨詢 2023-08-22中小股東保護自己權利的方法首先就是行使知情權,了解公司的財務情況,當知情權受到侵害時,可以起訴。這是每個股東均享有的權利,無論持股比例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