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條和第六十二條的規(guī)定,偷稅是指納稅人故意不繳或少繳稅款,通過偽造、變造、隱匿和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等手段達到目的。而逃稅是指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通過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等手段,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欠繳稅款的行為。偷稅是納稅人故意不繳或少繳稅款,而逃稅是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但通過轉移、隱匿財產等手段,逃避繳納稅款的行為。
偷稅是指納稅人故意不繳或少繳稅款,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可能會采取各種不公開的手段,隱瞞真實情況,甚至欺騙稅務機關。按照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條的規(guī)定,偷稅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偽造、變造、隱匿和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二是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三是不按照規(guī)定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仍然拒不申報;四是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即在納稅申報過程中制造虛假情況,比如不如實填寫或者提供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及其他的納稅資料等。逃稅是指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采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欠繳稅款的行為。這種行為有以下特征:納稅人必須有欠繳稅款的事實,即在稅務機關核定的期限內沒有按時繳納稅款。同時,納稅人有轉移、隱匿財產的行為,并且這一行為產生了稅務機關無法追繳繳所欠稅款的后果。這種行為與偷稅不同。偷稅是納稅人采取隱匿事實、偽造賬目,隱瞞應該繳納稅款的數(shù)額;逃稅是納稅人承認應納稅額,但采取轉移、隱匿財產的手段,隱瞞繳納稅款的能力。
稅 收 征 管 法 第 六 十 三 條 : 偷 稅 與 逃 稅 的 界 定 及 處 罰
偷稅和逃稅是兩種不同的行為。偷稅是指納稅人以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為目的,采取各種不公開的手段,隱瞞真實情況,欺騙稅務機關的行為。而逃稅是指納稅人故意或無意采用非法手段減輕稅負的行為,包括隱匿收入、虛開或不開相關發(fā)票、虛增可扣除的成本費用等方式逃避稅收。
對于偷稅行為的處罰,根據《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條的規(guī)定,納稅人偷稅是指納稅人以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為目的,采取各種不公開的手段,隱瞞真實情況,欺騙稅務機關的行為。對于偷稅行為,稅務機關會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稅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若構成犯罪,則會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而逃稅是指納稅人故意或無意采用非法手段減輕稅負的行為。對于逃稅行為,稅務機關會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其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50%以上5倍以下罰款;若構成犯罪,則會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因此,偷稅和逃稅是兩種不同的行為,其處罰也有所不同。
偷稅和逃稅是兩種不同的行為,其處罰也有所不同。偷稅是指納稅人以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為目的,采取各種不公開的手段,隱瞞真實情況,欺騙稅務機關的行為。對于偷稅行為,稅務機關會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稅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若構成犯罪,則會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逃稅是指納稅人故意或無意采用非法手段減輕稅負的行為。對于逃稅行為,稅務機關會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其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50%以上5倍以下罰款;若構成犯罪,則會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因此,偷稅和逃稅是兩種不同的行為,其處罰也有所不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shù)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shù)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
區(qū)別逃稅行為:偷稅、漏稅與抗稅、騙稅的界限
363人看過
-
逃稅、補稅、偷稅、漏稅的區(qū)別詳解
238人看過
-
逃稅避稅和偷稅漏稅的區(qū)別,如何規(guī)避偷稅漏稅現(xiàn)象
483人看過
-
怎樣區(qū)分偷稅漏稅騙稅?
229人看過
-
避免納稅風險:如何區(qū)分合理避稅與偷稅漏稅?
254人看過
-
要注意區(qū)分逃避繳納稅款與漏稅。
400人看過
財務會計是指通過對企業(yè)已經完成的資金運動全面系統(tǒng)的核算與監(jiān)督,以為外部與企業(yè)有經濟利害關系的投資人、債權人和政府有關部門提供企業(yè)的財務狀況與盈利能力等經濟信息為主要目標而進行的經濟管理活動。... 更多>
-
如何區(qū)分偷稅騙稅欠稅逃稅與漏稅北京在線咨詢 2024-08-25偷稅是指納稅人以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為目的,采取各種不公開的手段,隱瞞真實情況,欺騙稅務機關的行為。騙稅是指以假報出口或者其他欺騙手段,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行為。騙稅行為與偷稅行為的區(qū)別在于: (1)騙稅行為人是把已繳到國庫的稅款騙歸自己所有;偷稅則是采取非法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稅款還沒有繳到國庫。 (2)騙稅所采取的是假報出口貨物數(shù)量、虛報出口貨物價格、偽造涂改報關單等手段;偷稅所采取的是偽造
-
2022年怎么區(qū)分偷稅與漏稅福建在線咨詢 2023-03-111、主觀方面不同 (1)偷稅是出于故意,而漏稅是過失行為。 (2)偷稅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國家稅收損失,而積極希望或追求這一危害結果,而漏稅的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危害后果應當預見卻設有預見,或已經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偷稅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漏稅行為人主觀上則不具有這一目的。 2、客觀方面不同 (1)偷稅是采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等欺騙、隱瞞手段來不繳或少繳
-
偷稅漏稅在償還中區(qū)分偷稅漏稅騙稅如何?黑龍江在線咨詢 2022-07-061、行為性質不同其中漏稅與偷稅以及騙稅的區(qū)別在于騙稅行為人是把已繳到國庫的稅款騙歸自己所有;偷稅則是采取非法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稅款還沒有繳到國庫。而漏稅一般是由于納稅人無意中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偷稅則是故意為之。 2、定義不同: 首先說一下最好區(qū)別出來的抗稅,抗稅是指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 其次是欠稅是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超過征收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或稅務機關依照稅收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納
-
姐姐逃稅算偷稅漏稅嗎重慶在線咨詢 2022-07-241.《征管法》第六十三條規(guī)定,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或者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扣繳義務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
-
漏稅與逃稅罪有何區(qū)別?臺灣在線咨詢 2021-10-21逃稅罪是故意犯罪,其主觀惡性很大,為了達到不支付或少繳稅的目的,不惜損害國家利益,具有很大的社會危害性。逃稅是主觀過失,主觀上沒有犯罪的故意,主觀惡性小,不能用犯罪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