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審判流程是怎樣的?法院審判整理詳細流程是什么?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1、開庭前的準備:各人進場,書記員點清當事人是否到其并宣布法庭紀律,然后法官們進場,全體起立,坐下后,審判長敲敲法錘,宣布開庭,簡述案由,當事人,介紹審判人員,然后告知當事人他們的訴訟權利義務,問當事人有沒有要回避的,沒有的就繼續(xù)進入下一輪,有的要延期審理. 2、法庭調查,首先由公訴人讀起訴書或原告讀起訴狀,原告有代理人的要讀代理詞,然后被告自我辯護,由代理人的要讀辯護詞或答辯詞.接下來雙方輪流舉證,并就證據能否被采納或其證明力大小互相辯論. 3、法庭辯論.等雙方都舉證完了,審判長宣布結束法庭調查,開始法庭辯論,公訴人,被告人或雙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會輪流發(fā)表對自己有利的對案件的處理意見,針鋒相對,是整個審理中最精彩的部分. 4、被告人做最后陳述(刑案)或雙方當事人作最后發(fā)言(民案).當審判長認為辯得差不多了,事實都辯清楚了,會結束法庭辯論,進行這一環(huán). 5、合議庭退庭評議,討論如何判案.這是秘密進行的 6、當庭宣判(很少這樣)或宣布定期宣判.宣布完了以后,審判長敲敲法錘,退庭!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1立案 當事人不服一審法院判決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內向一審法院或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二審法院審查一審法院移送的上訴材料及卷宗,符合條件,予以立案。 證據交換; 上訴的裁定或者判決,又告訴庭審查后直接進行裁決。 2開庭(案件事實基本清楚,可以不開庭審理,但必須與雙方當事人進行談話) 提前3日通知當事人開庭時間、地點、承辦人;公開審理的案件提前3日公告;移送審判庭開庭審理。 【1】宣布開庭,核對當事人身份,宣布合議庭成員,告知當事人權利義務,詢問是否申請回避; 【2】法庭調查:當事人陳述案件事實; 【3】舉證質證: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雙方當事人就證據材料發(fā)表意見; 【4】法庭辯論:各方當事人就有爭議的事實和法律問題,進行辯駁和論證; 【5】法庭調解:在法庭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協議解決糾紛; 【6】合議庭合議作出裁決; 維持原判,或者改判,或者發(fā)回重審。 【7】宣判。 3當事人自動履行裁判文書確定的義務或向一審法院申請執(zhí)行;或者向二審法院告訴庭遞交書面申訴材料,申請再審。 如果達成調解協議,法院應當制作調解書,在雙方當事人簽收后生效。 民事訴訟第二審程序的概念 民事訴訟第二審程序的概念在我國,由于實行兩審終審制,所以有第一審程序和第二審程序的區(qū)別。 民事訴訟當事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未生效的第一審判決、裁定,在法定期限內提起上訴,請求上一級人民法院進行審判,上級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上訴案件進行審理所適用的程序稱第二審程序。 第二審程序是為了保證當事人依法行使上訴權和上一級人民法院依法進行審判而設置的。民事訴訟法關于第二審程序的全部條文,都是針對審判上訴案件所作的規(guī)定。所以第二審程序是審理上訴案件的程序,也稱上訴審程序。人民法院適用第二審程序對上訴案件進行審理后所作的判決、裁定,是終審判決、裁定,當事人不得上訴。因此,第二審程序又稱終審程序。 第二審程序和第一審程序雖是兩個審級不同的程序,但第二審程序與第一審程序有著密切的聯系。具體說,第一審程序是第二審程序的前提和基礎;第二審程序是第一審程序的繼續(xù)和發(fā)展,即對同一民事案件繼續(xù)進行審理,而不是開始審理另一個新的案件。第二審程序發(fā)生后,上一級人民法院就要根據上訴人的請求范圍審查第一審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在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執(zhí)行審判程序上是否正確、合法,繼續(xù)行使國家賦予的審判權,最終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爭議,以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應當明確,第二審程序并不是每個案件的必經程序。如果一個案件經過第一審程序審理,當事人達成了調解協議,或者在上訴期限內當事人沒有提出上訴,就不會引起第二審程序的發(fā)生,當然也就不需要經過第二審程序。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按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再審的案件,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是由第二審法院作出的,或者上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提審的,也都按照第二審程序審理,然而提審、再審的案件適用第二審程序與上訴案件適用第二審程序是有區(qū)別的,比如當事人的訴訟地位。稱謂不同,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不完全一樣、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范圍也不完全相同。 綜上所述可見,第二審程序是上訴人要求上一級人民法院審查第一審人民法院的裁判是否正確、合法,以上訴權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訴訟程序;也是上一級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上訴請求,對第一審人民法院裁判的有關內容進行檢查、監(jiān)督,使有錯誤的裁判在發(fā)生法律效力前得到糾正的訴訟程序。
民事訴訟二審庭審程序: 1、立案。 2、開庭(案件事實基本清楚,可以不開庭審理,但必須與雙方當事人進行談話)。 3、當事人自動履行裁判文書確定的義務或向一審法院申請執(zhí)行;或者向二審法院告訴庭遞交書面申訴材料,申請再審。
-
法院庭審流程法院庭審過程,三種訴訟: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行政訴訟雖然各有其特色,但大致也脫不了這幾個程序: 1、開庭前的準備:各人進場,書記員點清當事人是否到其并宣布法庭紀律,然后法官們進場,全體起立,坐下后,審判長敲敲法錘,宣布開庭,簡述案由,當事人
2020.08.01 609 -
墓地審批的詳細流程公墓審批手續(xù)的流程: 1、需要征求土地所在的村領導的同意,以村名義向鎮(zhèn)里匯報 2、鎮(zhèn)政府同意后再去縣民政局匯報 3、縣(市、區(qū))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會同當地發(fā)展改革、國土資源、城鄉(xiāng)規(guī)劃、環(huán)境保護、林業(yè)等部門,制定本地區(qū)公益性公墓發(fā)展規(guī)劃,
2020.12.29 4,548 -
交通法庭審判流程交通事故訴訟流程: 1、立案階段首先受害人以原告的身份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交起民事訴狀和相關證據,資料齊全的,法院受理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一般會在7日內立案,同時通知當事人。不能立案的,說明理由,需要補充資料的,通知補充。 2、庭前準備
2020.04.10 317
-
法庭審理的流程是怎樣的
1、開庭前的準備:各人入場,書記指出當事人是否到達并公布法庭紀律,然后法官們入場,全體成立,坐下后,審判長敲打錘子,宣布開庭,簡述事件原因,當事人介紹審判人,然后通知當事人訴訟權利義務,當事人是否回避
2021-10-27 15,340 -
法院審理過程及審判流程
法院審判程序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法庭審判、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被告最終陳述、評審和審判。
2021-12-31 15,340 -
刑事案件法院審判流程是怎樣的?
刑事案件的法院審判流程為:(一)庭前準備。查閱公訴人移送審查起訴的案卷材料,必要時召開庭前會議排除非法證據。(二)開庭。開庭審理前,由書記員查明各訴訟參與人是否已經到庭、宣讀法庭規(guī)則等,審判人員就座后
2021-01-12 15,340 -
法院查控的詳細流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建立上海法院網絡實施控制體系的關鍵措施是法院與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局共同推進的網絡查詢、查封、續(xù)封、解封房地產工作。人民法院可以通過網上處理模式,以電子數據的
2022-01-03 15,340
-
01:04
辦理取保候審的流程是怎樣的申請;決定;執(zhí)行。辦理取保候審的流程如下:第1步就是提出取保候審的申請。申請取保候審最好是采取書面形式;第2步就是由公安司法機關做出是否同意取保候審的答復。如果決定取保候審的,應當制作取保候審決定書,取保候審執(zhí)行通知書,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2,467 2022.04.17 -
00:56
取保候審是什么流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關于取保候審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的相關規(guī)定可知,取保候審需要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或者是他們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辯護人向辦案機關提出適用取保候審的申請。經縣級以上的有關機關批準后,應當責
1,256 2022.04.17 -
01:05
民事案件開庭審理流程民事案件開庭審理流程,具體步驟如下:1、起訴方需要撰寫民事起訴狀,根據被告的人數提供起訴狀的副本;2、起訴狀準備好后,起訴方需要到管轄區(qū)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會審核收到的資料和證件,符合條件的,會發(fā)放立案通知書。起訴方需要到立案庭預交
4,454 2022.0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