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工同酬的法律條文有那些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單位對于技術和勞動熟練程度相同的勞動者在從事同種工作時,不分性別、年齡、民族、區(qū)域等差別,只要提供相同的勞動量,就獲得相同的勞動報酬。新勞動法規(guī)定同工同酬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勞動者的工作崗位,工作內容相同。 2、在相同的工作崗位上付出了與別人同樣的勞動工作量。 3、同樣的工作量取得了相同的工作業(yè)績。新勞動法規(guī)定同工同酬的內容: 1、男女同工同酬。在勞動報酬分配上的性別歧視由來已久,而且難以根除。 2、不同種族、民族、身份的人同工同酬。直至今天,某些國家和地區(qū)也還存在這種分配歧視。我國自解放以來,基本消除了這種歧視現象。 3、地區(qū)、行業(yè)、部門間的同工同酬。由于各地的經濟水平與生活水平差異很大,各個行業(yè)、部門的特點也都有所不同。因此,存在著地區(qū)、行業(yè)、部門間“同工不同酬”的現象。 4、企業(yè)內部的同工同酬。這是同工同酬中最重要的內容,在同一企業(yè)中從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勞動且取得相同勞動業(yè)績的勞動者,有權利獲得同等的勞動報酬。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勞動法同工同酬的規(guī)定是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工資水平在經濟發(fā)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單位對于技術和勞動熟練程度相同的勞動者在從事同種工作時,不分性別、年齡、民族、區(qū)域等差別,只要提供相同的勞動量,就獲得相同的勞動報酬。
勞動法同工同酬的條件如下: 1、勞動者的工作崗位,工作內容相同 2、在相同的工作崗位上付出了與別人同樣的勞動工作量 3、同樣的工作量取得了相同的工作業(yè)績
-
法律上的同工同酬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單位對于技術和勞動熟練程度相同的勞動者在從事同種工作時,不分性別、年齡、民族、區(qū)域等差別,只要提供相同的勞動量,就獲得相同的勞動報酬。
2020.09.10 220 -
-
同工同酬的法律規(guī)定同工同酬的法律規(guī)定如下:1、不同種族、民族、身份的人同工同酬。2、地區(qū)、行業(yè)、部門間的同工同酬。由于各地的經濟水平與生活水平差異很大,各個行業(yè)、部門的特點也都有所不同。因此,存在著地區(qū)、行業(yè)、部門間“同工不同酬”的現象。3、企業(yè)內部的同工同
2021.02.17 862
-
同工同酬的政策有那些
對于同工同酬問題,基于中國的法治現狀,我不敢說結果會是勝訴.我只想說的是,只有在中國,才會出現幾十年的不平等的待遇,卻會被每一個人視為正常的情況.對于你們的維權,從道義上來講,我是支持的.希望你們能夠
2022-05-10 15,340 -
同工同酬的法律規(guī)定那年實行
同工同酬,是勞動法規(guī)定的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的若干規(guī)定。2009年10月,人保部透露將出臺工資支付條例。該條例將解決兩方面問題:一是包括勞務派遣工在內,只要工作的崗位、職級、
2022-08-02 15,340 -
同工同酬的法律規(guī)定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六條規(guī)定: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單位對于技術和勞動熟練程度相同的勞動者在從事同種工作時,不分性別、年齡、民族、區(qū)域等差別,只要提
2022-05-08 15,340 -
同工同酬的條件有哪些
同工同酬實施條件: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單位對于從事相同工作崗位、付出相同勞動、取得相同工作業(yè)績的勞動者,支付大體相同的勞動報酬。 1、勞動者的工作崗位,工作內容相同。 2、在相同的工作崗位上付出了與別人同
2022-08-31 15,340
-
01:31
借條與欠條法律上有哪些不同欠條和借條的性質是不一樣的,它們形成的原因不同,借條主要是因借貸而產生,欠款則可能是因為買賣、租賃、工程等原因產生。借款如果沒有約定還款日期,那么債權人可以在任何時間索要,時效從債務人拒絕還款時起算,最長時效不得超過三年,如果約定了還款期限
1,429 2022.04.17 -
00:52
合同終止的法律后果有哪些合同終止的法律后果有以下四點,分別是: 1、合同關系的終止,使合同的擔保及其他從義務關系也歸于消滅,未履行的合同義務不再履行; 2、合同關系的終止使雙方產生新的權利義務關系,合同附隨義務發(fā)生,并進入履行階段; 3、合同終止后,當事人的特定權
731 2022.05.27 -
01:11
解除合同的法定條件有哪些根據我國合同法的相關規(guī)定,解除合同的法定條件為: 1、因違約方在合同期限截止后未按照約定履行合同義務的,守約方有權單方面解除合同;雙方可以通過協(xié)商方式約定違約賠償責任,當雙方協(xié)商不成時,守約方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按照合同的約定追究違約方的違
2,249 2022.0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