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入職日期有什么法律依據?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其中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勞動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和非全日制用工勞動合同,不得約定試用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 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三個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 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變更合同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xù)的,依照其規(guī)定。民事法律行為從成立時起具有法律約束力。合同的法律約束力是由法律賦予的,并依法受法律保護。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xù)生效的,依照其規(guī)定。
正式入職日期不包括試用期。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固定勞動合同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不得約定試用期。
-
離職有什么法律依據提出離職都有以下法律依據:根據《勞動合同法》,勞動者可以提前三十日書面向單位提出離職,如果處在試用期,則提前三十日告知單位;或者單位具有克扣工資等行為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與其提離職。
2020.04.11 157 -
國有土地使用權日期的法律依據是什么國有土地使用權日期的法律依據是土地使用權期滿,土地使用權及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由國家無償取得。土地使用年限最高70年,土地使用年限是從開發(fā)商取得該地塊的土地使用證之日開始計算。
2020.02.15 169 -
正式入職日期有沒有試用期正式入職日期不包括試用期,正式入職前是指尚未結束試用期之前的那段時間。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2020.03.03 187
-
即有分期真的有法律依據嗎
如果真的起訴了,法院會聯系你到法院或郵寄給你相關文書,如果確實逾期可以協(xié)商處理,經濟困難的話協(xié)商免除部分利息。 公民因婚姻家庭糾紛,或者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因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者與他人發(fā)生財產權益爭
2022-11-12 15,340 -
不真正連帶債務的法律依據是什么樣的啊
關于不真正連帶債務的本質,通常認為,不真正連帶債務是廣義請求權競合(或廣義請求權并存)的一種。也有觀點認為,不真正連帶債務就是廣義請求權競合。還有觀點認為,不真正連帶債務發(fā)生純系因相關法律關系偶然競合
2022-08-07 15,340 -
入職簽新員工入職協(xié)議有法律依據嗎
1、入職前簽定的協(xié)議不是成為勞動合同,屬于職業(yè)意向。 2、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應當按照《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建立書面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xié)商一致,并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文本
2022-11-12 15,340 -
正當防衛(wèi)有什么法律依據?
我國《刑法》第二十條規(guī)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wèi),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wèi)明
2022-03-23 15,340
-
01:11
合同無效的法律依據有什么合同無效的法律依據包括以下幾點: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2、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3、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guī)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
5,515 2022.11.23 -
01:11
撫恤金的分配有什么法律依據撫恤金的分配的法律依據有: 1、可按照民政部、人事部、財政部《關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及離退休人員死亡一次性撫恤發(fā)放辦法的通知》的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分配。 2、可以按照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財政部發(fā)布的《關于事業(yè)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工作人
2,370 2022.04.15 -
01:25
欠款利息的法律依據要確定欠款利息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當事人應當了解我國的最新司法動態(tài)。具體而言,當事人可以根據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最新司法解釋規(guī)定,也就是《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決定》。而在此項司法解釋中,民間借貸中最受關注的借款利率,
2,201 2022.0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