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派遣公司跟員工關系怎么樣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jīng)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勞務派遣公司和員工的關系是勞動合同關系,是真正的用人單位,工作地的用工單位和員工的關系只是勞務關系(借調(diào)關系),所以員工在工作時間發(fā)生意外傷害事故,被認定為工傷的應該由用人單位承擔工傷責任。參照《工傷保險條例》 第四十三條用人單位分立、合并、轉(zhuǎn)讓的,承繼單位應當承擔原用人單位的工傷保險責任;原用人單位已經(jīng)參加工傷保險的,承繼單位應當?shù)疆數(shù)亟?jīng)辦機構辦理工傷保險變更登記。 用人單位實行承包經(jīng)營的,工傷保險責任由職工勞動關系所在單位承擔。 職工被借調(diào)期間受到工傷事故傷害的,由原用人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但原用人單位與借調(diào)單位可以約定補償辦法。 企業(yè)破產(chǎn)的,在破產(chǎn)清算時依法撥付應當由單位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費用。
對內(nèi)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認定員工與公司之間到底是勞動關系或是勞務關系,并不是僅僅看簽的是什么合同,而是要綜合實際情況來判斷。勞動關系和勞務關系的區(qū)別如下: (1)主體不同。勞動關系的主體是確定的,即一方是用人單位,另一方必然是勞動者。而勞務關系的主體是不確定的,可能是兩個平等主體,也可能是兩個以上的平等主體;可能是法人之間的關系,也可能是自然人之間的關系,還可能是法人與自然人之間的關系。 (2)關系不同。勞動關系兩個主體之間不僅存在財產(chǎn)關系即經(jīng)濟關系,還存在著人身關系,即行政隸屬關系。也就是說,勞動者除提供勞動之外,還要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服從其安排,遵守其規(guī)章制度等。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雖然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實際生活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用人單位是強者,勞動者是弱者。而與勞動關系相近的勞務關系兩個主體之間只存在財產(chǎn)關系,或者說是經(jīng)濟關系。即勞動者提供勞務服務,用人單位支付勞務報酬。彼此之間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 (3)勞動主體的待遇不同。勞動關系中的勞動者除獲得工資報酬外,還有保險、福利待遇等;而勞務關系中的自然人,一般只獲得勞動報酬。 (4)適用的法律不同。勞動關系適用《勞動法》,而勞務關系則適用《民法典》的合同編。 (5)合同的法定形式不同。勞動關系用勞動合同來確立,其法定形式是書面的。而勞務關系須用勞務合同來確立,其法定形式除書面的以外,還可以是口頭和其他形式。 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如果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同時具備下列情形的,勞動關系成立。 (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主體資格; (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guī)章制度適用于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 (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yè)務的組成部分。 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參照下列憑證: (一)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fā)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 (二)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fā)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 (三)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 (四)考勤記錄; (五)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 其中,(一)、(三)、(四)項的有關憑證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認定員工與公司之間到底是勞動關系或是勞務關系,并不是僅僅看簽的是什么合同,而是要綜合實際情況來判斷。勞動關系和勞務關系的區(qū)別如下: (1)主體不同。勞動關系的主體是確定的,即一方是用人單位,另一方必然是勞動者。而勞務關系的主體是不確定的,可能是兩個平等主體,也可能是兩個以上的平等主體;可能是法人之間的關系,也可能是自然人之間的關系,還可能是法人與自然人之間的關系。 (2)關系不同。勞動關系兩個主體之間不僅存在財產(chǎn)關系即經(jīng)濟關系,還存在著人身關系,即行政隸屬關系。也就是說,勞動者除提供勞動之外,還要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服從其安排,遵守其規(guī)章制度等。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雖然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但實際生活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用人單位是強者,勞動者是弱者。而與勞動關系相近的勞務關系兩個主體之間只存在財產(chǎn)關系,或者說是經(jīng)濟關系。即勞動者提供勞務服務,用人單位支付勞務報酬。彼此之間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 (3)勞動主體的待遇不同。勞動關系中的勞動者除獲得工資報酬外,還有保險、福利待遇等;而勞務關系中的自然人,一般只獲得勞動報酬。 (4)適用的法律不同。勞動關系適用《勞動法》,而勞務關系則適用《民法典》的合同編。 (5)合同的法定形式不同。勞動關系用勞動合同來確立,其法定形式是書面的。而勞務關系須用勞務合同來確立,其法定形式除書面的以外,還可以是口頭和其他形式。 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如果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同時具備下列情形的,勞動關系成立。 (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主體資格; (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guī)章制度適用于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 (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yè)務的組成部分。 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參照下列憑證: (一)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fā)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 (二)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fā)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 (三)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 (四)考勤記錄; (五)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 其中,(一)、(三)、(四)項的有關憑證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
派遣員工屬于勞務關系嗎派遣員工與派遣單位的關系并不屬于勞務關系,而是勞動關系。派遣單位應當與派遣員工簽訂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按月支付勞動報酬,因此雙方建立的是勞動關系。
2022.08.09 220 -
非勞務派遣公司可否派遣員工非勞務派遣單位,是可以把自己的員工派到別的單位去工作的。如果公司向員工本人擅自下通知將本公司員工安排到下屬分公司或子公司或是其他沒有關聯(lián)的公司工作,未經(jīng)員工本人同意,是違法行為。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yè)和選擇職業(yè)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
2020.06.16 603 -
勞務公司跟勞務派遣工是怎么算工資的勞務派遣公司派遣勞務工到企業(yè)工作,但是實際上勞務派遣工是勞務派遣公司的人,勞務派遣工與企業(yè)只是勞務關系而已,一般派遣的是普工或生產(chǎn)工這類的崗位。通常來說勞務派遣公司在招聘勞務派遣工之前就與員工講清楚該職位的薪酬待遇,是按時算還是按月算做講清
2020.04.25 647
-
勞務派遣工與勞務派遣公司是什么關系
勞務派遣工與勞務派遣公司是什麼關系,勞動者與派遣機構之間是勞動合同關系。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除應當載明《勞動合同法》第17條規(guī)定的事項外,還應當載明被派遣勞動者的用工單位以及派遣
2022-03-21 15,340 -
員工和本公司是勞務派遣關系嗎
1、勞動者與派遣機構之間是勞動合同關系。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除應當載明《勞動合同法》第17條規(guī)定的事項外,還應當載明被派遣勞動者的用工單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崗位等情況。 2、勞務
2022-11-10 15,340 -
勞務派遣公司公司不派遣員工怎么辦
可以將用工單位和勞務派遣單位一起投訴到勞動局。 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 第九十二條勞務派遣單位違反本法規(guī)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情節(jié)嚴重的,以每人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標準處以罰款,
2022-05-10 15,340 -
派遣員工與用工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勞務派遣公司存在勞動關系嗎
《勞動合同法》明確規(guī)定,勞務派遣公司是用人單位,承擔用人單位的全部權利與義務。用工單位與派遣員工是否有勞動關系,法律上并未明確,司法實踐中普遍認為屬于一種特殊的勞動關系,或者稱間接勞動關系。因為他既有
2022-04-14 15,340
-
00:55
勞務派遣工傷怎么處理勞務派遣人員工傷的處理程序,一般有以下的三個步驟,具體如下: 1、及時送醫(yī)院治療; 2、申請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 3、依照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結果支付賠償金。 職工發(fā)生事故傷害,所在單位要從事故傷害發(fā)生那天起的30天內(nèi),向社會保險行政
2,585 2022.04.17 -
00:56
勞務派遣不給發(fā)工資怎么辦勞務派遣不給發(fā)工資的,可以申請支付令。用人單位未按時發(fā)工資的,勞動者可以去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發(fā)出支付令后,用人單位應當在十五日內(nèi)向勞動者發(fā)放工資,在法定期限內(nèi)容未履行義務,又不提出異議的,勞動者可以依據(jù)支付令去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
3,056 2022.05.11 -
01:15
勞務派遣證怎么辦理勞務派遣證應當向勞動行政部門依法進行申請。單位要經(jīng)營勞務派遣業(yè)務的,應當向勞動行政部門依法申請行政許可,向勞動行政部門提交法律明確規(guī)定的證明材料,勞動行政部門收到申請后,決定受理申請的,應當對證明材料進行相應的審查,需要實質(zhì)審查的,應當指派
5,059 2022.0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