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因工死亡可否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jīng)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工亡了能賠償多少錢? 根據(jù)《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九條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guī)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yǎng)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tǒng)籌地區(qū)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yǎng)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fā)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準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yǎng)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于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yǎng)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guī)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對內(nèi)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
如何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流程是: 1、先準備起訴狀和證據(jù)材料; 2、然后帶著自己的身份證和準備的材料去法院申請立案; 3、法院審查是否立案; 4、法院立案之后,原告繳納訴訟費,然后等待法院安排開庭和調(diào)解時間; 5、法院調(diào)解,調(diào)解失敗的會開庭審理
2020.11.20 502 -
職工對工傷認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嗎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該職工所在單位對工傷認定申請不予受理的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因此,勞動部]應當依法對勞動者所受傷害是否屬I傷做出明確認定,并告知申請復議和提起訴訟的權利及期限,以維護勞動者
2020.07.12 222 -
工資爭議可否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勞動爭議案件必須經(jīng)過仲裁前置程序,勞動者通過法律程序解決勞動爭議的第一步即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但勞動者以用人單位的工資欠條為證據(jù)直接向人員法院起訴,訴訟請求不涉及勞動關系其他爭議的,視為拖欠勞動報酬爭議,這種情況可不經(jīng)過仲裁前
2020.09.19 137
-
修改案職工因工死亡后能否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工亡了能賠償多少錢? 根據(jù)《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九條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guī)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yǎng)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tǒng)籌地區(qū)上年度職工
2022-04-19 15,340 -
工亡了能賠償多少錢?職工因工死亡后能否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02)
工亡了能賠償多少錢? 根據(jù)《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九條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guī)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yǎng)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tǒng)籌地區(qū)上年度職工
2022-04-15 15,340 -
職工上班途中車禍死亡可否向單位提起訴訟
員工上班途中車禍死亡,沒能認定為工傷,如果沒有認定為工傷的,只能要求用人單位支付非因工死亡的待遇的,不能要求按《工傷保險條例》進行賠償?shù)?,法律依?jù)參考如下:各省的非因工死亡待遇略有不同:《廣東省企業(yè)職
2022-10-18 15,340 -
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qū)е鹿模梢韵蛉嗣穹ㄔ禾崞鹈袷沦r償訴訟嗎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八條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傷害,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jīng)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或者獲得民事賠償為由,作出不予受理工傷認定申請或者不予
2022-04-08 15,340
-
01:15
因工死亡如何認定因工死亡的認定首先要求被認定為工傷,依據(jù)我國相關法律規(guī)定,可以被認定為工傷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nèi),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第二種是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nèi),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這
7,699 2022.04.15 -
01:06
工地因工死亡應該怎么賠償根據(jù)《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guī)定可知,員工在工地因工死亡,其近親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yǎng)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但是每項金額所參照的標準不同。具體來說,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tǒng)籌地區(qū)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而供養(yǎng)親屬撫恤金,需要按照職工本
1,052 2022.04.17 -
01:27
法院民事起訴流程法院民事起訴的流程為: 1、先通過一審程序,原告遞交起訴書送達被告處; 2、被告在收到起訴狀后十五日內(nèi)提交答辯狀,若未在有效時期內(nèi)遞交答辯狀,也不影響審理; 3、在開庭審理案件的前三天,法院應當及時通知當事人并發(fā)布公告; 4、法庭在調(diào)查階段
12,042 2022.0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