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為能力分為三種: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和無民事行為能力。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指18周歲以上的公民能夠獨立進行民事活動;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指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無民事行為能力指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
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指公民在民事活動中,能夠以自己的行為行使民事權利或履行民事義務的能力。鑒于年齡、智力發(fā)育和精神狀況的不同,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分為三種:(1)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指能夠通過自己獨立的行為行使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的能力。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人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指具備部分民事行為能力。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3)無民事行為能力。指不具備以自己的獨立行為取得民事權利、設立民事義務的能力。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無民事行為能力
按標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根據(jù)我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條規(guī)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是指未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以及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在缺乏民事行為能力的情況下,不能以自己的行為產(chǎn)生法律后果。那么,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法律上是如何認定的呢?
首先,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是指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也就是無法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人。這類人群包括但不限于不滿八周歲的幼童,以及八周歲以上的兒童,因為他們的認知和理解能力還不夠成熟,無法獨立進行民事活動。
其次,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民事法律行為,需要經(jīng)過其法定代理人(監(jiān)護人)的同意或追認后,才能產(chǎn)生法律效力。法定代理人是指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父母、祖父母、其他監(jiān)護人等,他們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進行民事活動時,有責任確保其行為符合法律規(guī)定。
最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民事活動中,同樣享有法律保護。根據(jù)《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條規(guī)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受法律保護的權益不受侵犯。同時,他們的人身權、財產(chǎn)權等權利,也受到法律的保護。
總之,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我國法律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其監(jiān)護人有責任確保其權益得到維護,同時也需要遵守相關法律規(guī)定,確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法律上的權益得到保障。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我國法律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們無法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需經(jīng)過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認后才能產(chǎn)生法律效力。同時,他們的人身權、財產(chǎn)權等權利也受到法律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受法律保護的權益不受侵犯,監(jiān)護人需遵守相關法律規(guī)定,確保其權益得到維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十三條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第十四條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
民事法律行為包括事實行為嗎?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
61人看過
-
三大類民事行為能力年齡
393人看過
-
行政事實行為的類型包括哪些
275人看過
-
民事行為能力分為幾類自然人能力?
143人看過
-
民事行為能力劃分的年齡界限以及民事行為能力分類
496人看過
-
工程分包分為幾種類型包括哪些
259人看過
民事行為能力,是民事主體以其行為參與民事法律關系,取得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和承擔民事責任的資格。 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夠獨立通過意思表示,進行民事行為的能力。 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法人作為民事主體,以自己的行為享受民事權... 更多>
-
民事行為分類具體包括什么?福建在線咨詢 2022-11-08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指一方當事人利用優(yōu)勢或者利用對方?jīng)]有經(jīng)驗,致使雙方的權利義務明顯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實施的民事行為。 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情況: 1、一方獲得的利益或另一方所受損失是否違背法律或者交易習慣等綜合衡量; 2、考察合同訂立時,一方是否利用其優(yōu)勢或者對方輕率、沒有經(jīng)驗,具體看利益受損一方是否無經(jīng)驗;或?qū)贤南嚓P內(nèi)容缺乏認識的能力,或者因為某中急迫的情況,并非出自真正的自愿而接受了對
-
刑事責任能力劃分為幾種類型重慶在線咨詢 2022-08-09一)刑事責任年齡 刑事責任年齡是指刑法所規(guī)定的、行為人應當對自己實施的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必須達到的年齡。 按照本法第17條的規(guī)定,行為人年齡不滿14周歲的,其行為不構成犯罪,一概不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人,犯任何罪,都應當負刑事責任。對于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犯罪
-
《》按照公民民事行為能力進行的分類廣西在線咨詢 2022-10-17民事權利能力是指法律賦予民事主體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也就是民事主體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資格,是作為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的前提條件。如法律規(guī)定,國家保護公民的財產(chǎn)所有權,則每一個公民都享有行使財產(chǎn)所有權的權利能力。根據(jù)年齡和智力狀態(tài)的不同階段及程度,我國《民法通則》將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劃分為以下三類: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屬于什么類型重慶在線咨詢 2021-11-22根據(jù)我國《民法典》,未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和無法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應當代表其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八歲以上未成年人不能識別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
-
行政處罰的當事人類型可分為哪三種呢?上海在線咨詢 2023-04-04行政處罰是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規(guī)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給予的制裁、行政處罰的種類: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責令停產(chǎn)停業(yè)、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執(zhí)照,行政拘留,以及法律行政法規(guī)所規(guī)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