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實施7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結構的調整加快和國家機關、企業(yè)單位的體制、勞動用工制度改革以及勞動者法律意識的增強,由此引發(fā)的勞動爭議糾紛案件,呈日趨上升之勢。由于此類案件時間性強,主體、內容復雜、政策法律滯后,處理難度大。對此,最高人民法院在總結司法實踐的基礎上,于2001年4月16日發(fā)布了法釋〔2001〕14號《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勞動爭議司法解釋》)。該解釋是一個內容豐富翔實、論證充分到位,研究透徹、指導科學全面、充滿務實,非常振奮人心的重要司法文件。它不僅有利于推動市場經濟發(fā)展和勞動用工制度的改革,而且有利于增強對勞動者的保護力度。但通過《勞動爭議司法解釋》實施兩年來的司法實踐發(fā)現(xiàn),該解釋有的關條款與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存在缺陷,導致仲裁人員和法官在實踐中認識不統(tǒng)一,裁判不一致。本文擬就《勞動爭議司法解釋》中存在的四個問題加以分析。

一、勞動爭議性質的界定缺乏規(guī)范性
(一)行政法規(guī)與司法解釋相互矛盾
國務院1993年7月6日發(fā)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勞動爭議處理條例》(以下簡稱《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二條將勞動爭議性質界定為本條例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yè)與職工之間的下列勞動爭議:(一)因企業(yè)開除、除名、辭退職工和職工辭職、自動離職發(fā)生的爭議;(二)因執(zhí)行國家有關工資、保險、福利、培訓、勞動保護的規(guī)定發(fā)生的爭議;(三)因履行勞動合同發(fā)生的爭議;(四)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依照本條例處理的其他勞動爭議?!薄秳趧臃ā返诙l對勞動爭議界定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yè)、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國家機關、事業(yè)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痹摲▽嵤┖螅瑒趧硬浚▌诓堪l(fā)[1995]309號)《關于貫徹執(zhí)行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貫徹勞動法意見》)第82條、第84條對《勞動法》第二條作了解釋和《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二條作了補充性規(guī)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fā)生勞動爭議不論是否訂立勞動合同,只要存在事實勞動關系,并符合勞動法的適用范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的受案范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均應受理。”
《勞動爭議司法解釋》第一條則將勞動爭議界定為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一)勞動者與用從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發(fā)生的糾紛;(二)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沒有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已形成勞動關系后發(fā)生的糾紛;(三)勞動者退休后,與尚未參加社會保險統(tǒng)籌的原用人單位因追索養(yǎng)老金、醫(yī)療費、工傷保險待遇和其他社會保險費而發(fā)生的糾紛?!?/p>
從上述規(guī)定看,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與司法解釋對勞動爭議性質分別作了不同的界定。兩者的主要區(qū)別是:第一、勞動爭議性質界定的方式不同。《勞動法》對勞動爭議性質作了原則性界定,而《勞動爭議處理條例》主要是從勞動爭議內容上作列舉式界定,《勞動爭議司法解釋》則主要是從勞動關系上作概括式界定。第二、勞動爭議性質依據(jù)的背景不同?!秳趧訝幾h處理條例》對勞動爭議所作的界定以固定工制與勞動合同制并存為背景,該條例第二條的第(一)、(二)項從形式和內容上看,是固定工制的勞動關系的爭議,第(三)項主要是因勞動合同的爭議,而《勞動爭議司法解釋》對勞動爭議所作的界定,主要以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為背景。第三、各自規(guī)定的受案范圍不同?!秳趧訝幾h司法解釋》第七條規(guī)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的事項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范圍,當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和該解釋第二十一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裁決的事項不屬勞動爭議仲裁范圍,或者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執(zhí)行的,裁定不予執(zhí)行,告知當事人在收到不予執(zhí)行裁定書次日起三十日內,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起訴”。這充分表明作為行政法規(guī)《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與《勞動爭議司法解釋》對勞動爭議的性質所界定的范圍不盡相同。有一種觀念認為,這里說的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案件范圍的事項,是指用人單位對職工進行勞動行政管理、而與勞動者發(fā)生的爭議和因職工下崗等引發(fā)的爭議。筆者認為,《勞動爭議司法解釋》對勞動爭議所作的界定,其不足主要在于忽視了勞動權利義務的對勞動爭議的界定作用,《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二條雖然考慮到了勞動權利義務這一作用,但其(一)、(二)項中的列舉的事項又顯得過窄。
-
勞動局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問題
189人看過
-
健康就業(yè)岐視若干法律問題研究勞動爭議
231人看過
-
關于勞動爭議處理幾個疑難問題研究
138人看過
-
企業(yè)破產勞動爭議案件有關問題研究
174人看過
-
勞動爭議中社會保險若干疑難問題研究
131人看過
-
協(xié)議書解除勞動關系無效問題研究
222人看過
仲裁的范圍通常包括合同糾紛、財產權益糾紛、勞動爭議等。 在合同糾紛方面,仲裁可以解決合同雙方在履行合同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爭議和糾紛。在財產權益糾紛方面,仲裁可以解決各種財產權益爭議,如知識產權糾紛、保險索賠等。 在勞動爭議方面,仲裁可以解決勞... 更多>
-
勞動合同法關于勞動爭議問題的解釋山西在線咨詢 2022-04-14勞動糾紛分很多種。以下面為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xié)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xù)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xù)工作滿十年的; (二)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yè)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 -
勞動仲裁問題司法解釋廣西在線咨詢 2022-04-22勞動爭議仲裁法第四條發(fā)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xié)商,也可以請工會或者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協(xié)商,達成和解協(xié)議。 第五條發(fā)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愿協(xié)商、協(xié)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xié)議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愿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xié)議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
-
勞動爭議仲裁法司法解釋二關于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江蘇在線咨詢 2022-03-07為正確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之規(guī)定,就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作如下解釋。第一條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發(fā)生的下列糾紛,屬于《勞動法》第二條規(guī)定的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裁決,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一)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發(fā)生的糾紛; ( -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實施細則中的時效問題,勞動爭議仲裁時效是多久寧夏在線咨詢 2022-03-14《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法》r第二十七條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r前款規(guī)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r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