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辭職與公司勞資糾紛有何區(qū)別?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jīng)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勞動糾紛調解與仲裁的區(qū)別如下:糾紛的主體構成不同,調解由職工代表、工會代表和用人單位代表組成;仲裁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指派,依法組成仲裁庭審理;申請時效不同,調解應當自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30日內,仲裁應當自知道或者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60日內。
勞務糾紛和勞動糾紛區(qū)別有三點:兩者產(chǎn)生的依據(jù)不同。勞動關系是基于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生產(chǎn)要素的結合而產(chǎn)生的關系;勞務關系產(chǎn)生的依據(jù)是雙方的約定;適用的法律不同。勞務關系主要由民法、合同法、經(jīng)濟法調整,而勞動關系則由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規(guī)范調整;主體資格不同。勞動關系的主體只能一方是法人或組織,另一方必須是勞動者個人。組織。
-
勞動糾紛和勞務糾紛有什么區(qū)別1、兩者產(chǎn)生的依據(jù)不同。勞動關系是基于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生產(chǎn)要素的結合而產(chǎn)生的關系;勞務關系產(chǎn)生的依據(jù)是雙方的約定。 2、適用的法律不同。勞務關系主要由民法、合同法、經(jīng)濟法調整,而勞動關系則由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規(guī)范調整。 3、主體資格不同
2020.01.09 351 -
勞動者如何辭職勞動者的辭職方式:勞動者提前三十日書面通知用人單位的,可以辭職;與用人單位協(xié)商達成一致的,可以與單位解約;或者依法行使單方面的合同解除權的,也可以與單位解除勞動合同關系。
2020.05.03 152 -
解除勞動合同與辭職和自動離職三者有哪些區(qū)別解除勞動合同與辭職和自動離職的區(qū)別:1.運用主體不同。辭職、自動離職(又稱自離職)是指勞動者解除與用人單位勞動關系的行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實施之后,也就是勞動者解除與用人單位勞動合同的行為。2.運用主體不同。辭職、自動離職(又稱擅
2020.05.06 152
-
辭職到期了勞動者和公司還有勞資糾紛勞動者和公司還有勞資糾紛嗎?
辭職到期了,勞動者可以按照《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依法辦理離職手續(xù),勞動者和公司還有勞資糾紛,勞動者可以在離職一年內到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維護合法權益。 《勞動合同法》第五十條規(guī)
2022-04-15 15,340 -
勞動者辭職和公司公司的勞資糾紛有效嗎?
辭職到期了,勞動者可以按照《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依法辦理離職手續(xù),勞動者和公司還有勞資糾紛,勞動者可以在離職一年內到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維護合法權益。 《勞動合同法》第五十條規(guī)
2022-05-02 15,340 -
辭職到期了,勞動者和公司還有勞資糾紛嗎?
辭職到期了,勞動者可以按照《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依法辦理離職手續(xù),勞動者和公司還有勞資糾紛,勞動者可以在離職一年內到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維護合法權益。 《勞動合同法》第五十條規(guī)
2022-05-03 15,340 -
員工提出辭職勞動者與公司確認后有勞資糾紛解決嗎
辭職到期了,勞動者可以按照《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依法辦理離職手續(xù),勞動者和公司還有勞資糾紛,勞動者可以在離職一年內到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維護合法權益。 《勞動合同法》第五十條規(guī)
2022-05-02 15,340
-
01:05
勞動與勞務賠償區(qū)別勞動與勞務賠償?shù)膮^(qū)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勞動賠償應當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進行確定,勞務賠償應當根據(jù)民事法律的規(guī)定進行確定; 2、勞動賠償一般是基于勞動合同本身的賠償,比如用人單位違反法律的規(guī)定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
1,571 2022.05.18 -
01:28
公司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有什么后果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公司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有什么后果 根據(jù)《勞動合同法》相關的規(guī)定,勞動者在公司上班期間,公司如果沒有與勞動者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則公司自用工當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沒有和勞動者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的,公司應該向勞動者支付
3,661 2022.04.17 -
01:36
勞動合同與勞務合同有什么區(qū)別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勞動合同與勞務合同有什么區(qū)別 勞動合同與勞務合同的區(qū)別有以下幾點: 1、兩種合同所對應的主體資格不相同,勞動合同的主體主要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而勞務合同的主體雙方,可以都是法人、公民,也可以是公民和法人。 2、兩種合同主體
32,546 2022.0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