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集體理論”的產(chǎn)生及含義
在公司法律責任的領域里,“刺破公司面紗理論”已經(jīng)得到了廣泛認同,法院和仲裁庭可以通過適用該理論將仲裁條款在母子公司之間進行拓展,從而要求那些沒有簽署合同但法律人格被濫用的公司承擔責任。然而,“刺破公司面紗理論”的適用是通過否定公司的法律人格來實現(xiàn)的,而追究關聯(lián)公司成員責任并非要求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否定其法律人格。為了彌補“刺破公司面紗理論”的上述局限,國際仲裁實踐中逐漸發(fā)展了“公司集體理論”。依據(jù)這項理論,法院和仲裁庭可以在不否定公司法律人格的情況下,追究關聯(lián)公司相關成員的責任,要求其仲裁。
“公司集體理論”是由國際商會仲裁院在“Dow公司案”中首次明確提出,并逐步得到各國法院與仲裁機構的認同。在該案中,Dow公司有四個子公司,僅有Dow公司及其子公司之一與第三人簽訂合同,但其他部分子公司或參與了合同的談判與締結,或參與了合同的履行。爭議產(chǎn)生后,第三人在法院起訴Dow公司及四個子公司,而Dow公司及其子公司則依據(jù)合同中的仲裁條款要求仲裁。那么,Dow公司及其四個公司是否都應當受到仲裁條款的約束呢?這個問題涉及到仲裁條款的對于那些并沒有簽署合同,但參與了合同談判、締結以及履行的當事人的效力問題。對此,仲裁庭認為盡管有些子公司并非仲裁條款簽署人,但它實質性參與了合同的談判、締結及履行,且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這使得其事實上成為合同(包括仲裁條款)的當事人。
仲裁庭并未采用“刺破公司面紗理論”來拓展仲裁條款的效力,而是明確提出了“公司集體”的概念。仲裁庭認為,“公司集體理論”是指公司集團中的某一個成員與第三人簽訂了合同,而其他成員雖然未簽署合同,但實質性參與了合同的談判、締結、履行與終止,那么這些公司之間實際上就形成了一個“事實上的經(jīng)濟實體”,該“實體”的成員之一與第三人之間的合同對于那些未簽署合同的成員也同樣具有約束力。
“Dow公司案”表明,在關聯(lián)公司中,如果多個公司之間在實際上構成了“事實上的經(jīng)濟聯(lián)合體”,那么法院和仲裁庭可以適用“公司集體理論”將仲裁條款在這些公司之間進行拓展。判定這些公司之間構成“事實上的經(jīng)濟聯(lián)合體”,實際上要求多個公司之間必須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或“內(nèi)在不可分性”。上述“Dow公司案”也已經(jīng)表明,判定數(shù)個公司之間是否構成“公司集體”的最終標準,就是它們對于同一筆交易的“實質性參與”。換言之,只有在一個公司全面地參與了其他公司與第三人之間合同的談判、締結、履行與終止的情況下,才能被認為構成了對該筆交易的“實質性參與”。“實質性參與”之所以可以被認為是拓展仲裁條款的理由,是因為其后果通常是導致第三人有合理理由認為多個公司的身份產(chǎn)生了混同。易言之,在一筆交易中,如果多個公司的行為總是交織在一起,第三人就有合理理由認為這些公司構成了不可分割的一體。
公司身份混同可以大致分為兩種:事實上的身份混同和故意的身份混同。事實上的身份混同是指公司在主觀上并沒有要造成身份混同的故意,但多個公司共同參加交易的行為導致第三人在事實上將它們視為一體;故意的身份混同則是指一個公司(尤其是母公司)故意通過與多個公司(尤其是子公司)共同參與交易,并通過控制它們的行為而導致第三人無法辨別這些公司的獨立行為,從而只能將它們視為一體。國際商會仲裁庭也曾明確指出,特別是在母子公司中,如果多個公司都參與到與第三人的交易中來,第三人被認為實際上就與所有的公司形成了合同關系,盡管它們之間沒有簽訂正式合同,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要求第三人在合同的履行中分辨到底誰是合同相對方實際上毫無意義”。一旦多個公司被視為一體,法院和仲裁庭就推定這些公司之間構成了“公司集體”,從而將仲裁條款在這些公司之間進行拓展。
這種標準也得到了國內(nèi)法院實踐的認同,認為公司對于合同的談判與履行的“實質性參與”構成了它對合同所包含的仲裁條款的默示同意。比如美國法院認為,“如果針對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主張都是基于相同的事實并且是內(nèi)在不可分的,則可以要求母公司仲裁,即便母公司不是仲裁條款簽署人。否則仲裁條款就失去了意義,也違背了(美國聯(lián)邦仲裁法)支持仲裁的政策”。法國法院也明確表示,“國際商事仲裁已經(jīng)接受這樣的規(guī)則:如果數(shù)個公司都參與了包含仲裁條款的合同的締結、履行以及終止,那么這些公司雖然不是合同簽署人,他們也應被視為仲裁程序真正的當事人”。法國法院還特別指出,對母子公司而言,“(拓展仲裁條款)不僅是因為公司集團的存在,還因為這些公司之間密切聯(lián)系的合同表明了他們具有仲裁的意圖??這在法律上支持(仲裁庭)將仲裁條款進行拓展。
二、“公司集體理論”與“刺破公司面紗理論”的差異
“公司集體理論”與“刺破公司面紗理論”既有相似處,但也存在本質的區(qū)別。兩種理論的相似性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兩項理論的基本作用與目的相同,它們都是被用來將仲裁條款的效力在數(shù)個公司之間進行拓展,其目的都在于將仲裁條款的效力拓展到那些未簽署合同,但參與了合同的談判、締結、履行或終止的公司之上。第二,這兩項理論的適用背景也大致相同,在實踐中大多適用于公司集團中,尤其是被用來將子公司與第三人簽訂的仲裁條款拓展到母公司之上。正因如此,在有些案件中,法院和仲裁庭甚至對它們不加區(qū)別地混用。
兩種理論的不同之處也主要表現(xiàn)在兩點。第一,兩項理論的適用效果存在本質區(qū)別:“刺破公司面紗理論”的適用將導致被控制公司的獨立法人格被否認;而“公司集體理論”的適用并不當然導致這些公司的獨立法律人格被抹殺。不妨說,對一個公司實施“刺破公司面紗”,實際上是對公司人格的最根本的否定,使其喪失了獨立存在的價值?!肮炯w理論”則并不強調(diào)、甚至也不試圖否定一個公司的獨立人格,而是在認同公司人格獨立性的前提下來拓展仲裁條款。第二,兩項理論的適用要件也不同:“刺破公司面紗理論”的適用要件是公司之間存在“足夠控制”,使得一個公司成為另一個公司的“工具”或“化身”;而“公司集體理論”的適用要件則是多個公司對于同一筆交易具備“實質性參與”的要素,法院和仲裁庭需要考察的是公司之間對于同一筆交易的參與程度,并據(jù)此來決定仲裁條款的效力是否可以拓展,而對于這些公司之間存在的特定交易之外的關系,法院和仲裁庭一般并不進行考察。不難看出,“刺破公司面紗理論”的適用要件比“公司集體理論”更為苛刻。
鑒于“公司集體理論”與“刺破公司面紗理論”存在本質不同,因而其具有其獨立存在的價值與意義。理論與實踐表明,“公司集體理論”作為一種理論創(chuàng)新,已逐漸被理論界與實務界所認同。該理論的核心價值就在于,它在保存與認同公司法的基本原則??“公司人格獨立”以及“公司有限責任”的前提下,將仲裁條款的效力在關聯(lián)公司之間進行拓展?!肮炯w理論”的確立與發(fā)展,是商法與仲裁法朝著多元化發(fā)展的體現(xiàn),從而使得現(xiàn)有的商法與仲裁法更符合現(xiàn)實的要求、內(nèi)容更加充實、層次更加豐富、結構更加合理。
國際商事仲裁裁決的撤銷概念,在進行國際商事仲裁裁決的過程中華,大家首先應該將想要提起訴訟的案件提交給法院來進行處理,然后耐心等待法院的裁決結果就可以了。如果大家對于國際商事仲裁裁決的撤銷概念這個問題還有什么疑問的話,可以咨詢律師。
-
國際商事仲裁撤銷裁決程序的當事人
64人看過
-
撤銷國際商事仲裁裁決管轄地是哪里
138人看過
-
國際商事仲裁申請撤銷裁決的期限是多久?
476人看過
-
國際商事仲裁裁決的撤銷程序是如何規(guī)定的
362人看過
-
國際商事仲裁裁決被撤銷或不予執(zhí)行的理由
451人看過
-
論國際商事仲裁裁決撤銷程序的效力與救濟
418人看過
國際商事仲裁又稱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及海事仲裁、涉外仲裁等,是指不同國家的公民、法人將他們在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及海事中所發(fā)生的爭議,以書面的形式,自愿交由第三者進行評斷和裁決。... 更多>
-
-
國際商事仲裁申請撤銷裁決的期限是多久浙江在線咨詢 2022-06-11申請撤銷裁決的期限是指當事人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一定期間。這對于當事人特別是原來的敗訴方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當事人如不按期提起撤銷裁決的申請,則是權利的怠慢者,法律也無保護的必要。因此,大多數(shù)國家都對此問題進行了規(guī)定和限制。 一般為3個月。例如,瑞典法律規(guī)定,當事人應在收到裁決書之日起3個月內(nèi)提起訴訟;比利時法律規(guī)定的申請期為裁決通知之日起3個月內(nèi);德國法律規(guī)定,當事人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不得
-
國際商事仲裁與國際民事訴訟區(qū)別有哪些,國際仲裁仲裁機構怎么確定香港在線咨詢 2022-02-27國際商事仲裁與國際民事訴訟區(qū)別:(國際民事訴訟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訴訟。一般而言,因涉外民事關系引發(fā)的民事訴訟稱為涉外民事訴訟或國際民事訴訟。)(1)審理機構的性質不同。國際商事仲裁機構,無論是常設仲裁機構還是臨時仲裁機構都是民間組織。而法院則是由官方設立的,法院作為國家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2)管轄權的來源不同。仲裁機構對案件的管轄權來自于雙方自愿訂立的仲
-
商事仲裁裁決書可以撤銷嗎北京在線咨詢 2024-08-26商事仲裁裁決書如果符合以下條件可以撤銷: (一)沒有仲裁協(xié)議的; (二)裁決的事項不屬于仲裁協(xié)議的范圍或者仲裁委員會無權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決所根據(jù)的證據(jù)是偽造的; (五)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jù)的; (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根據(jù)《仲裁法》 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提出證據(jù)證明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
-
撤銷仲裁裁決的撤銷仲裁裁決能否被執(zhí)行?上海在線咨詢 2021-10-27申請撤銷仲裁裁決期間執(zhí)行的,按照法院下達的裁決辦理,撤銷裁決的,可以執(zhí)行回轉。根據(jù)我國《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執(zhí)行完畢后,據(jù)以執(zhí)行的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確有錯誤,被人民法院撤銷的,對已被執(zhí)行的財產(chǎn),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責令取得財產(chǎn)的人返還;拒不返還的,強制執(zh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