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稅是在土地房屋權發(fā)生轉移時向個人所征收的一種稅,在完稅后在辦理退房手續(xù)時,很多人疑問退房能退契稅嗎?其實契稅是只有在特定的情況下才會退的,那么購房后退房契稅是怎么退的呢?
退房能退契稅嗎?
1、完稅后辦理退房的情況有兩種:一是已簽訂房地產買賣合同,但未辦理房地產權屬登記。二是已簽訂合同,并辦理了房地產權屬登記。
2、第一種情況,原則上給予辦理退稅,但也有例外。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辦理期房退房手續(xù)后應退還已征契稅的批復》規(guī)定,交易雙方已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由于各種原因最終未能完成交易的,如果購房者已按規(guī)定繳納契稅,在辦理期房退房手續(xù)后,對其已納稅款應予以退還。
3、但其中有例外的情況,即購房人以按揭、抵押貸款方式購買房屋的,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抵押貸款購買商品房征收契稅的批復》規(guī)定,當購房人從銀行取得抵押憑證時,購房人與原產權人之間的房屋產權轉移已經完成,必須依法繳納契稅,這種情況退房就不再給予退稅。
4、第二種情況,原則上已納契稅不予退還,但也有例外,即經法定程序判定(如法院判決)該房地產交易合同及發(fā)生的房屋土地權屬轉移無效的,已繳契稅可以給予退稅。
購房后退房如何退契稅?
1、先和開發(fā)商協(xié)商,開發(fā)商同意退房后,把房款打給你,同時出具一張同意退房的證明,你帶上這個證明和退款的進賬單(也由開發(fā)商提供),到房管局辦理撤銷備案手續(xù)后大約一個星期就可以到地稅局辦理退稅。
2、特別提醒,退稅帶上:你的原購房合同復印件(提早復印出來,辦理撤銷備案后房產局會收回去,預防你的稅款和納稅額不一致的時候可以做個證據);契稅*;開發(fā)商開的證明和退款進賬單;納稅申報單;身份證;退款要用的銀行卡和復印件,要與購房人姓名一致。以上文件全部準備好兩份復印件。
-
新買的房子退房了購房契稅能退嗎
279人看過
-
簽了購房合同退房,契稅能不能退
305人看過
-
買房契稅怎么退稅?購房契稅的退稅條件有哪些
215人看過
-
房地產契稅退稅政策,房地產契稅退稅流程
319人看過
-
購房者在退房時可以退掉契稅嗎
288人看過
-
買房交了契稅如何退
197人看過
-
退房后契稅能全額退還嗎新疆在線咨詢 2023-05-311.完稅后辦理退房未辦理房地產權屬登記的可以退還契稅,稅務機關應當自接到納稅人退還申請之日起30日內查實辦理退還手續(xù),完稅后已辦理房地產權屬登記的退房時不予退還契稅。 2。
-
法院判退房契稅能退嗎澳門在線咨詢 2022-07-08一、,退房是可以退契稅的。 二,退房分兩種情況:一是已簽訂房地產買賣合同,但未辦理房地產權屬登記。二是已簽訂合同,并辦理了房地產權屬登記。 第一種情況,原則上給予辦理退稅,但也有例外。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辦理期房退房手續(xù)后應退還已征契稅的批復》(國稅函〔2002〕622號)規(guī)定,交易雙方已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由于各種原因最終未能完成交易的,如果購房者已按規(guī)定繳納契稅,在辦理期房退房手續(xù)后,對其已納
-
購房合同注銷后如何退還契稅?陜西在線咨詢 2024-11-28退稅辦理程序如下: 1. 納稅人攜帶相關退稅資料到稅務局的窗口進行申請。 2. 稅務局窗口開具稅收收入退還書并加蓋退庫印章。 3. 到市地稅局契稅分局查詢相應的繳款書,并提交復印件給人民銀行。 4. 到市地稅局辦公室加蓋公章。 5. 到退稅所涉及的區(qū)級財政局國庫科審批,并加蓋退庫印章。 6. 到市財政局國庫科審批,并加蓋退庫印章。 7. 到人民銀行國庫科審批。 8. 人民銀行審批通過后,通知稅務局
-
完稅后退房辦理契稅可否退還北京在線咨詢 2023-01-261.完稅后辦理退房未辦理房地產權屬登記的可以退還契稅,稅務機關應當自接到納稅人退還申請之日起30日內查實辦理退還手續(xù),完稅后已辦理房地產權屬登記的退房時不予退還契稅。 2.法律依據 《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第七十八條 稅務機關發(fā)現(xiàn)納稅人多繳稅款的,應當自發(fā)現(xiàn)之日起10日內辦理退還手續(xù);納稅人發(fā)現(xiàn)多繳稅款,要求退還的,稅務機關應當自接到納稅人退還申請之日起30日內查實并辦理退還手續(xù)。稅收征管法第五
-
離婚后房產契稅能退么湖南在線咨詢 2022-07-11不能退。 契稅是以所有權發(fā)生轉移變動的不動產為征稅對象,向產權承受人征收的一種財產稅。契稅,是指對契約征收的稅,屬于財產轉移稅,由財產承受人繳納。契稅是一種重要的地方稅種,在土地、房屋交易的發(fā)生地,不管何人,只要所有權屬轉移,都要依法納稅。目前,契稅已成為地方財政收入的固定來源。買的房子契稅是不可以退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第六條